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余庆燕

(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 闽侯 350100)

摘要: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素养。数学语言表达不仅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催化剂。教师要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构建“说理”课堂,落实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规范语言要求,让表达走向“准确、明晰、简练”,要注重方法引导,让表达“随心所欲”,要融合多种形式表征,让表达“有声有色”。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现状分析;培养策略

数学的核心问题是数学思维,而数学思维过程有赖于语言工具的支撑。学习中的观察与思考更多的是学生个体内部的思维活动,要把内部发生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就要通过数学语言来实现。富有逻辑的语言表达可以使数学思维形象化、动态化、可视化,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外化体现。如何从低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爱说的习惯呢?

      一、规范语言要求,让表达“准确明了”

    数学语言一般有文字、符号和图形,从表达形式上可以将其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数学表达常常用这三种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1],对学生的表达要求,可以从准确、明晰、简练这三个方面来衡量。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我们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表达;再逐步走向有条理地表达、用数学语言简练流利地表达。如一年级《十几减九》一课,学生正确计算15-9等于几不是难事,但要把计算过程准确表达出来就有难度了,此时,教师要抓住契机,通过教师准确的语言示范和生生之间不断表达、修正、复述达到强化和巩固。在低年级打好基础,到了中高年级,在准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明确清晰、简练的表达。

二、注重方法引导,让表达“随心所欲”

合适的表达方法能让表达更有力,不仅说的人能把心中所想说明白,更是让听的人明白他的明白。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这些表达方式的习得,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刻意练习,才能运用自如。低年级教师要特别关注让学生说完整话,有顺序地表达。如二年级的《认识几时几分》,要让学生看着钟面说出是几时几分,要求学生完整表达:钟面上是3时35分,因为时针在“3”和“4”之间,是3时多;分针指着“7”,就是35分,所以是3时35分。这样的表达方式实际上就是表达“三段论”,即先说结果,再说想法理由,最后做总结。这种表达方式是人们最常用的,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指导,在教学中往往需要经历几个环节,本色表达环节:让学生基于自我水平上的表达。评价表达环节:在学生发言之后,请全班同学来评价同学的发言好在哪里?哪里需要改进?怎么改进让大家更明白?改进表达环节:请全班同学尝试改进自己的表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总结方法环节:教师带领同学回顾反思表达的过程,归纳、固化表达方法,并进行实践练习。

随着年级的增长,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要求逐步提升,要加大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训练。图形语言中最常见的是画示意图、线段图,如二年级上册P23解决问题,教材就运用了示意图来表达题意,让学生从会看图读图到会画图过渡。教师要加强图形表达和符号表达的关注和练习,丰富学生的表达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力。

三、融合表达形式,让表达“有声有色”

不同的表达方式各有特点,语言表达最直接常用,但只停留在“听”与“听”的层面,如果能融合多种形式,就不仅能“听”,还能“看”,边听边看更有助于边思考,自然就说得清楚听得明白。如一年级上册p79页例6,要解决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这两个人之间有几个人的问题。学生在说想法的时候,如果仅用语言来表达是抽象的,如果加上实物操作,或者画出示意图,结果就清楚了。如图:

或: 

有了示意图的加持,表达就能有声有色,第10和第15之间有4个同学这个答案清楚显现。这样多元化方式的灵活使用,让表达更有[2],让表达充满力量,让人信服。

四、构建“说理”课堂,让表达撼动思维。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思想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二者彼此依存,两两相得。学生能把思考的过程、数学的道理说得清道得明,说明已经真正理解掌握了知识。因此构建“说理”课堂,做到“学进去、讲出来”,就达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同时发展了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这样的“说理”课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关注。

1.铺设互动交流的“滑道”

   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进而改善课堂生态环境[3]说理课堂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要指导学生学会交流的方式。如在表达前先说请大家听我说,我(我们)是这么想的,……”,在表达后,可以说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或补充吗?。要求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他的回答好在哪里?和我的想法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哪个更好?汇报后,要及时回应,可以在回应时先说自己的想法,

我赞同你的想法……”“我有补充……”“我有疑问……”等。在实践中发现,通过铺设互动交流的滑道,学生表达更有条理,还能融合多种表达方式,努力让自己的表达更有说服力。

2.瞄准核心问题的“主干道”

    在课堂上,我们要避免浪费时间还几乎没有意义的碎问碎答,真正有意义的交流表达应该是围绕着本课的核心问题展开,这种直指知识本质的说理,才是说理课堂的追求。如计算教学的核心问题往往集中在算理和算法上,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在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的基础上,小组中先交流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如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加法,如6+37,可以围绕着“为什么在列竖式时,6要和7对齐,而不能和3对齐呢?”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说理,理解了算理巩固算法。解决问题内容可围绕解题的思维过程进行说理,要求学生通过画图、列表、写算式等方式让思维可视化,再通过师生、生生对话,让思考更加明晰和多元。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以表达为抓手,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合理有效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其背后是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并能运用适当的方式把看不见的思维可视化。学生表达力的提升,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指导和长期训练,任重而道远,且实践且思考。

注释及参考文献:

[1]范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表达能力培养[J].新智慧,2022(11)

[2]姚晶晶.提升儿童数学学习“表达力”的实验余探索[J].小学数学教师,2020(1)[3]沈军梅.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10)

基金项目:2021年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MJYKT202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