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派二胡的形成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论秦派二胡的形成与发展

陕邵华

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  邮编041000

摘要:秦派二胡的形成有着它与其它音乐不同的风格特点、演奏技法。秦派音乐的粗狂、豪放、质朴无华中又有委婉、细腻的情感,听起来让人感到一种朴实 诚挚之美。

关键词:秦派二胡的形成 影响秦派二胡的几种戏曲 秦派二胡的风格特点秦派二胡的演奏技法

引言

“秦派二胡“是以鲁日融先生的带动下一批有志于发展“秦派二胡”的创作表演艺术家关铭、吴彤、金伟等的几代陕西二胡音乐作曲家、演奏家的艺术创造与实践形成的,具有鲜明的陕西地方风格特色的民族器乐创作与演奏的音乐流派。

一、秦派二胡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西北艺术学院民乐专业建立。秦地的二胡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从戏曲伴奏乐器中脱胎出来,当时第一任二胡教师油达民先生采用民间戏曲音乐编写成二胡教材,50年代中期第二任二胡教师鲁日融先生通过教学和艺术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不断地开展创作和演奏活动,为建立“秦派二胡”做了很大努力,是“秦派二胡”的倡导者和创建者。

“秦派二胡”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它绝不是单单几个人、几首作品形成的。它有几代艺术家传承,有一批代表性人物,有雄厚的社会基础,还要有大量的作品问世,以及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和演奏技法。不断活跃各种舞台,声望日隆并被大家所接受,逐渐形成了“秦派二胡”。

二、 影响秦派二胡的几种戏曲

(一)秦腔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是我国現存最古老的剧种。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甘、宁等地,又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秦腔保留的剧目700 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秦腔的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要求用真嗓音演唱,保持原始、豪放、粗狂的特点。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但不失柔和清丽。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

(二)眉户

眉户,即眉鄂,或称“迷糊”、“迷胡”、“曲子戏”、“弦子戏”,属秦腔派系,是陕西地方戏曲之一,在关中最为流行的。眉户以其曲调委婉动听,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而得名。

眉户的演唱形式分为两种:一是一唱到底,很少说白,摊子演唱的曲艺形式,如《女寡妇验田》。二是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选用自由的舞台演出形式如《反大同》

眉户的唱腔较为委婉细腻,富于表现深沉、凄凉和悲痛的情感。听起来非常优美,表现出了当地人民的内心细腻的感情生活,表演很真实生活化。

(三)碗碗腔

碗碗腔亦称时腔,曾用名华剧,又名“灯碗腔”,“阮儿腔”。是陕西比较有影响的地方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陕西大荔、朝邑、渭南、临潼、户县、华县及陕北、陕南等地区的皮影戏

碗碗腔的音乐优美、清丽悠扬,唱腔细腻、抒情感人,多用来表演爱情之类的文戏,能表达出生旦净丑各角色和不同人物的复杂感情。

碗碗腔的唱词典雅,讲求声韵和谐。表演上主要运用我国戏曲的传统程式,适当吸收皮影戏中人物的表演动作,主要唱板有慢板、紧板、滚板、观灯、过关等。采腔有花花腔、迭腔等。每种唱板又分哭音(苦音)和花音(欢音)两大类。慢板和紧板又有“三不齐”的唱法。所以说碗碗腔的唱板是较齐全的,声腔艺术是比教完整丰富的。

三、秦派二胡的风格特点

(一)秦派音乐风格

秦派音乐风格就是有它自己的风格特点,与其它相对应的风格不同。但在秦派乐曲的音律中又能找到秦派风格的共同性

地域文化民风习俗的差异对音乐风格特点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陕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一带,这里的人民豪爽、热情、朴实、真诚。它的音乐风格特点具有高亢、质朴、豪放、激越的特点。在演奏上音域宽、跳度大、节奏感强。另一方面这里曾经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着悠久的民族民间音乐精髓当地戏曲音乐中的音韵、人文环境和地域条件的巧妙结合,表现出了秦派音乐独有的神韵。

(二)秦派风格的音阶特点

陜西当地的戏曲及民间音乐中有种特殊的音,即4、7两音的音高不同于平均律的音高;4比平均律的4高,但不到#4;以↑4表示。而7比平均律的7要低,但不到b7,以↓7表示。 这是陕西音乐中特有的两个音。

在演奏秦派风格的乐曲时又会碰到 “欢音”与“苦音”这二种调式音阶。这种调式是吸取了当地秦腔及迷糊的唱腔音乐,欢音又叫花音、硬音;在乐曲中强调使用3、6二音,形成了欢快、奔放,爽朗的色彩,听起来句句昂扬。常用于表现喜悦、轻快、欢腾的感情,具有阳刚之气。音阶排列如下:

5 6 7 1 2 3 5

其运用的曲目有《秦风》、《秦腔》、《黄土情》……等等。

苦音又叫哭音、软音。是陕西最有特点的调式,乐曲中强调使用4、b7二音,形成了深沉、浑厚、高亢的音效,用于表现幽怨、凄凉、悲痛的情感,具阴柔之美,听起来声声是怨。音阶排列如下:

5 6 b7 1 2 3 4 5

其运用曲目有《秦川小曲》、《渭北叙事》、《秦风》……等等。

(三)秦派风格的旋律特点

在“秦派二胡”一些乐曲的旋律中,一般旋律规律是下行级进,上行跳进。这种旋法与陜西的当地的方言有关。

1、下行级进

下行级进的旋法特点一般是以五度下行级进;具有稳定调性的作用,听起来平稳流畅。

2、上行跳进

上行跳进音成以四度、五度、七度最为普遍,八度以上的跳进也有。它们的出现可以推动旋律的起伏,有高亢,悲壮的音乐特点。

3、四度跳进

经过音的四度跳进,在秦派的二胡曲中,有些是以陕北民歌为素材,乐曲中部分会用到带经过音的四度,如

2 3 5 │6 1 2  其中3和1为经过音,这种带有经过音的四度跳进,是旋律稳定更细腻。

四、秦派二胡演奏技法

二胡中的一些演奏技法是形成秦派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之一。“秦派二胡”的演奏技法上有许多与其它地方风格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其技法如下:

(一)搂弦

搂弦和揉弦的结合称为“搂弦”有二度搂弦、三度搂弦,三度搂揉与四度搂弦。

二度搂弦:两个指头演奏时,保留第一个,第二手指紧靠第一个指头猛然下压后迅速离弦。

三度搂弦:三个指头演奏时,第三个指头按住弦后迅速离开,然后再搂。

三度搂揉:还有一种是三个手指到位后不离弦,三个手指同时加大幅度压揉,既搂揉。

四度搂弦:一指先按住弦,剩下三个指头指尖并拢,一起搂弦,快速离开,搂弦时速度要快,压力要大。

(二)指法

有食指定位、异音同指及一指扩伸。

食指定位:切把位

异音同指:不同的音用同一个指法,三度下行和二度下行的异音同指在秦派乐曲中用的很多。听起来委婉缠绵,很有风格特点。

一指扩伸:不用换把,用一指的扩展延伸并加上揉弦(滑揉、压揉)。听起来音色很圆润。

(三)运弓

弓法上多用抛、甩、抽等。运弓一定要把握住坚实饱满、舒展流畅、铿锵有力的特点,并两手配合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

(四)滑音

下行回转滑音:不能超过小二度的滑音

大下滑音:超过小三度的滑音

大上滑音:超过小三度的滑音

滑音要掌握分寸,滑不到位或滑的过重都容易损坏秦派音乐的豪爽、粗狂的音乐风格。

(五)模糊音

模糊音在秦派二胡音乐中也常出现,通常是三个挨着的音同用一个指法加上大滑,音在演奏的时候比较快,有些模糊,所以称为模糊音。演奏出来很俏皮轻快的感觉。运用曲目有《秦风》等

结束语

“秦派二胡”具有人性化的艺术魅力,乡土气息浓郁,贴近人民,贴近生活,有极强的震撼力,激发人的意志,触动人的心灵,深受人们的喜爱。

“秦派二胡“对民族音乐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并促进我国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秦派二胡”定会走向更大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日融主编《秦派二胡曲论》陕西出版集团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2.程天健《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文字部分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年2月

3乔建中、杨光熊主编《华乐大典》文论篇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0年1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