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文化理念下的育人途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小学德育文化理念下的育人途径探讨

蔡锡杰

雷州市第四小学 广东省湛江市 524200

摘要:在新课标的教育推动下,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明素质为主要德育工作目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管理者,因此,想要德育工作能够有效开展,教师就要提升自身的德育专业知识,改变传统的教育思路,科学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和谐、健康的班级环境,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一点一点的德育渗透,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小学;德育育人;有效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小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在小学德育文化理念下,想要进行有效的育人途径,学校和教师就要顺应新时期的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加强德育文化育人的意识,在传播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小学德育文化开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开展德育文化教育工作时,虽然部分学校能够顺应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但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完善这些不足,优化教学目标,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德育文化教育有效开展。部分学校的德育文化教学方法非常简单、单调,教师在德育课堂上,基本上就以叙述的方式进行讲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不能结合生活实际,也不能对德育进行深入理解,久而久之,对课堂感到枯燥、无趣,进而对德育产生懈怠心理,这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只是对德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无法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也无法在生活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使德育教育没有什么实质效果[1]

二、小学德育文化理念下的育人有效策略

(一)优化德育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在开展德育文化教育时,学校和教师要顺应新课标的教育理念,科学优化教学方法,并要把生活实际融入到德育教材内容中,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能够充分运用到生活当中,有效提升德育教学的实质性。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将德育贯穿到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更能够严格规范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普法栏目、实时热点、新闻报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任何场所、地方都是需要遵守规则和秩序的,都要严格约束自己。比如,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时,碰到需要搀扶的老人要及时给予帮助,在公交车上要给老幼病残孕及时让座等,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动物救治站,做一些公益性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心、同情心。这些都是有效地德育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校园中时刻遵纪守法,在家庭、社会也能做一个懂文明、讲礼貌的优秀小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其思维能力、认知能力都在逐渐发展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因素影响,进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做出一些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多关心、关注学生,定期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解决和正确引导。学生可能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会因为好玩、好奇等,跟一些不良行为的人进行模仿,教师在此时要耐心的进行纠正,注意方法和语气,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3]

例如,同学小明在网络上接触到一些网络游戏,只要回到家中就玩游戏,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并且回到学校,上课也想、下课也想,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在课堂上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教师发现小明的课堂表现,进而找小明同学谈心,耐心、温和的询问,是否最近是遇到什么事情了?课上怎么没有精神?经过老师的细心询问,小明对老师袒露出最近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放学回家,父母的工作繁忙,没人督促,导致痴迷游戏。教师可以先告诉小明,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可以适当的玩游戏消遣、放松,但是不要长时间玩游戏,游戏世界都是虚拟的,应该多参加一些实际生活的体育运动,转移注意力。教师还可和家长做沟通,使家长能够多关注孩子,起到督促的作用,共同帮助小明改掉这一行为,积极消除不良心理。小强同学在社会上看到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聚在一起抽烟、打架,小强觉得很酷,所以在班里他也想当老大,指挥其他同学为他做事,并带来其他学生欺负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发现这一现象,应当严厉制止,并把小强叫到办公室中耐心指导,告知他这是不正确的行为,现在是法治社会,小时候欺负同学长大以后会做什么呢?纠正他的不良行为,让他看一些打架斗殴的视频,最后这些人都得到法律的惩罚,以此警醒小强,然后教师要指导他,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和不良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纠正,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心理状况。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文化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思想品德。因此,在开展德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强对小学生德育文化教育的重视,强化校园的文化建设,创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进而一点一点影响学生,促进德育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4]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学校的劳动教育,比如,在学校的空地土壤中,让学生进行松土,然后在土地中种上一些西红柿、黄瓜、豆角等农作物,要求学生每周都进行浇水施肥,这样的劳动活动,能使学生锻炼身体,认识植物,增强责任心,还能使学生明白食物的来之不易,在日常要节约食物等,学生们在活动中,也可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这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健康的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若想对小学生实时有效地德育文化教育,学校和教师都要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并要结合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强化校园德育文化,进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效德育文化教育的开展,学校和教师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一点一点的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璐.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2(29):112-114.

[2]何辛.童蒙养正,涵育品德——小学德育途径探究[J].亚太教育,2022(16):19-21.

[3]钱亚苏.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路研究[J].智力,2022(28):111-114.

[4]王晓玲.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2(3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