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山的职业危害与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金属矿山的职业危害与预防措施

张凯然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130012

摘要:在金属矿山中,职业健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国金属矿山职业病危害人数持续增加,形势非常严峻。因此,研究金属矿山作业场所职业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金属矿山的职业危害与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属矿山;危害因素;职业病;预防措施

引言

矿山粉尘职业危害已成为矿山行业最重要的职业健康问题,在国家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下,加大矿山粉尘职业危害的研究力度,合理评估粉尘危害风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迫在眉睫。

1金属矿山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1.1粉尘 

在我国非煤矿职业危害因素中,粉尘危害最为显著,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其危害性及控制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在露天矿开采涉及的4种作业工序中、井工开采涉及的9种作业工序中均包含粉尘危害,这给金属矿山职业病防治带来了极大挑战。近10a来,尽管我国每年新增职业病总数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27240例减少到2021年的15407例,但职业性尘肺病占总职业病例的比例却呈稳态趋势,平均为86.67%。

1.2噪声 

金属矿山的爆破、提升、卷扬、破碎、磨矿等作业持续产生的噪声声级可达90dB,矿山作业人员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听觉系统受到过度刺激引起耳蜗损伤,耳蜗神经轴突及大脑中的突触末梢被破坏,听觉神经损伤导致背侧耳蜗核中躯体感觉输入及其生理效应的增强。研究表明,噪声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持续时间、重复次数、噪声声级和噪声频率4个因果途径,并且影响过程受个体易感性、种族、性别等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

1.3辐射 

主要包括矿山放射性元素和放射性装备。放射性元素存在于稀有稀散金属、稀土和铀矿矿山等,放射性元素包括Po、Ru、Fr、Ra、Ac、Th、Pa、U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协同光电、电磁、X线辐射等技术于一体的先进矿山装备应运而生,主要用于探矿、预选等作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辐射装备为X射线选矿机。矿山工人长时间暴露于辐射环境,若辐射剂量超过限值,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会发生病理改变,导致与辐射相关的职业病,如外照射急慢性放射病及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甲状腺疾病等。

2金属矿山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2.1矿山粉尘职业危害措施

(1)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矿山粉尘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在国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随着风险评估方法的不断丰富,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危害程度等级划分细则,规范评估统一标准要求等,强化实施力度、加强监督管理,深入开展粉尘危害风险评估相关培训及宣传,增强职业病危害人员健康监护意识,确保粉尘危害防治的有效性。(2)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多学科交叉协同推进矿山粉尘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发展。分析矿山粉尘的理化特性和危害因素,为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如对主要生产环节粉尘进行采样、分析其理化性质,充分发挥多学科融合优势,结合统计学、模糊数学理论、数理统计工具、计算机模拟技术等深度挖掘粉尘危害因素,有效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度,解决风险评估指标混乱、冗杂问题,精准把握评估指标,优化并构建科学适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增加各生产环节危害因素间关系的真实性,简易评估工作,实现良好的实用效益。(3)突破现有方法局限,建立客观、易实施的矿山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模型。在矿山粉尘风险评估过程中,结合评估指标数据库,克服人为主观性,制定可操作化的评价方法,建立基于数据信息论的矿山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模型,量化评估效果,尽可能提高风险评估的自动化程度,并通过评估结果自动进行结果修正,更加直观地评价矿山粉尘危害状况,为矿山粉尘的治理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防控工作常态化、具象化和细致化。

2.2金属矿山生产性噪声振动防治技术

(1)根源消除。根源消除技术是噪声防治的根本性措施。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减少摩擦和撞击。(2)传播途径控制。采用吸声、隔声、消声、减震材料和装置,阻止传播,如隔声防护林带、隔声室、隔声带、用吸声材料装修车间等措施。(3)个体防护装置。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如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护耳塞、防护耳罩、头盔等。(4)积极引用新技术,实现粉尘监测—风险评估—智能防控一体化。不断深入推进矿山粉尘监测系统及设备的研发,开展粉尘风险评估专项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引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基于个体差异、作业场所、接尘环境等多因素建立粉尘危害风险分析平台,结合粉尘在线监测技术,完善实时粉尘危害风险隐患预控,实现粉尘监测—风险评估—智能防控一体化系统建设。

2.3辐射防护 

(1)将产生辐射的设备隔离管理,设置防辐射操作间。(2)辐射设备尽量采用远程智能控制,或采用智能机器人进行操控。(3)强化辐射设备的结构设计,尽量将辐射控制在设备内部,避免外泄。(4)对放射性矿石采选工人配备专业的防辐射工作服。(5)根据控制技术措施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休息时间。

3我国金属矿山职业健康防护技术发展

3.1健全金属矿山职业危害监管体系

当前的薄弱环节主要在于监察。由于职业危害通常是慢性累积危害,以尘肺病为例,接触发病年限通常为8~10a,现阶段企业与职工对职业危害防治的重视度需要进一步提升。鉴于金属矿山职业危害的接触人群与危害强度,未来应不断提升职业危害监察能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督促企业深入落实各项法规和标准,进一步重视职业危害防控与治理,将职业健康管理与安全生产并重,形成保障企业职工安全与健康的“双安全带”。

3.2科技支撑

推进本质安全矿山、智慧矿山建设是矿山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更是科技兴矿的重要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煤矿安全健康管理水平,例如:矿山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克服了传统管理受制于时间、空间的障碍,使生产调度、监测预警、安全决策等环节更具时效性,使得井上、井下全方位无死角管理成为现实,大幅提高了安全健康管理的效率。

3.3探索智能化防治技术

人工智能与制造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矿山职业危害控制带来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方法、提供了新手段。在探索职业危害智能化防治技术过程中,应逐步探索采用无人驾驶操作或远程操控作业方式,将工人从职业危害场所中脱离出来,这是矿山职业危害控制的最理想方式;对于暂时无法实现无人驾驶或远程控制的作业点,其研发重点仍应聚焦高效、适用的防治技术,在确保技术实用性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技术应用的智能化水平。

结语

我国金属矿山职业健康防护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为健全金属矿山职业危害监管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与实践、推行专业化社会服务、坚持个性化与综合防尘、探索智能化防治技术,逐步形成以监管落实为驱动、科技创新为抓手、社会服务为目标的科学发展模式,切实提高矿山职业危害因素防治效果,保障工

人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徐修平,李刚,金龙哲,等.矿井采运过程典型粉尘防治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J].金属矿山,2022(5):177-184.

[2]李德文,赵政,郭胜均,等.“十三五”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及发展方向[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2,49(4):51-58.

[3]程卫民,周刚,陈连军,等.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20年研究进展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20,48(2):1-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