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造价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建设单位造价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的探讨

李镒蓝

国营长虹机械厂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变化,建设单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在造价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造价管理关注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而财务管理则侧重于资金的合理配置和财务风险的控制。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融合造价管理和财务管理,增强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财务稳健性,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造价管理;财务管理;融合策略

在传统的建设单位中,造价管理和财务管理往往是独立运作的两个部门。造价管理着重于项目成本的控制和优化,而财务管理则专注于整体的资金流管理和财务报告。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单独的造价管理或财务管理已难以满足企业日益复杂的管理需求。因此,融合这两个管理领域,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一、树立融合意识与思路

在建设单位中,造价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是提升成本效益和加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这种融合的意识与思路要求企业在成本规划阶段综合考虑造价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元素,实现两者的有效协调与互补。具体来说,企业在面对项目决策时不仅需关注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还要考虑财务管理的多维度要求,如资金流动性、预算制定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这样的做法能确保项目在满足成本约束的同时,也达到财务上的最优化。

在实施造价管理时,传统上的做法是侧重于成本的直接控制,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机械使用成本等。然而,当造价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时,成本控制的视角变得更加全面。例如,财务管理的角度会要求企业不仅关注直接成本,还需考虑资金的时效性和成本的机会成本。这意味着,在评估材料采购或人力配置时,企业需要考虑资金占用成本和潜在的财务风险,而不仅仅是物料或人力的直接成本[1]

同时,造价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融合还要求企业在项目决策阶段就开始考虑长期的财务影响,包括评估项目的长期回报率、影响企业财务结构和流动性的方面,以及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这种全面的视角,企业能够更好地平衡短期成本控制和长期财务稳定性,从而实现更加可持续和有效的成本管理。

二、完善财务管理融合体系

在建设单位中,完善财务管理融合体系是实现造价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效协同的重要步骤,因此企业不仅要理解这两个领域的特点,还需要搭建一个能够将二者特性有效结合的管理架构。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专门的部门,这个部门的核心职责是确保造价管理和财务管理之间的无缝对接。通过这样的部门设置,可以促进不同专业背景的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执行的效率。

在构建这一融合体系时,每个部门不仅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还需要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和目标。例如,造价管理部门需要了解财务管理部门在资金流动性和预算控制方面的要求,而财务管理部门也需要理解造价管理在成本控制和预算分配方面的逻辑。这种跨部门的理解和协作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促进更加全面和协调的决策制定。

此外,完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不仅需要对财务数据的严格监控和分析,还需要对项目执行过程中成本和财务状况的持续评估。通过这种监督机制,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确保项目按照预定的财务和造价目标顺利进行。这种监督不仅限于财务数据的分析,还包括对工作流程和内部控制机制的评估,以确保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2]

三、动态成本控制

动态成本控制策略的核心在于细化和实时监控项目预算,以及在整个项目周期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成本管理。具体实施此策略时,建设单位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具体的方法。

一种有效的做法是对项目预算进行分阶段的细化和实时监控,这种做法涉及将总体项目预算拆分为多个时间段的预算,如按年度、季度、月度甚至周度来划分。这样的预算划分使得管理层可以更为清晰地追踪和控制各个阶段的成本支出,并根据项目进展和市场条件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此外,定期审查预算执行情况对于动态成本控制同样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对预算使用的量化分析,如检查每个阶段的成本与预算的匹配度,还包括对偏差产生原因的深入探究。通过这种定期审查,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的成本问题,从而防止小的偏差累积成大的损失。

动态成本控制还要求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预算和成本控制目标。在项目进展中,如果发现实际成本与预算存在显著偏差,管理层需要评估是否调整预算或采取其他措施以保持成本控制的有效性。这种灵活性使得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和项目进展中的不确定性,保持成本效率的同时也确保项目质量[3]

有效的动态成本控制还依赖于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通过使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和成本控制工具,企业可以实时追踪成本数据,自动化地生成报告,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这种技术支持不仅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效率,也提升了数据准确性和决策的可靠性。

四、本量利分析与全面预算管理

本量利分析作为一种成本效益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理解成本、产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全面预算的制定提供重要支持。利用这种分析,企业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规划成本,评估不同生产水平下的利润潜力,并据此做出更加明智的财务决策。

当应用本量利分析于预算管理时,它使得企业能够综合考虑不同业务单元和部门之间的成本和收益。例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管理者可以使用本量利分析来评估各个项目或部门的成本结构,确定哪些项目更有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合理分配资源和预算。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分配,还能够促进部门间更好的合作和协调,因为每个部门的预算制定都是基于整体企业目标和绩效指标。

同时,本量利分析的应用也促使企业对预算管理进行全面审视。这不仅涉及到成本和支出的控制,还包括收入和利润的最大化。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综合评估,企业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不同决策的潜在影响,从而制定出更加均衡和全面的预算计划[4]

此外,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还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监控和反馈机制。因此,除了制定预算外,企业还需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调整预算以适应市场和业务的变化。通过这种动态管理,企业不仅能够确保预算的执行符合既定目标,还能够在必要时快速做出调整,确保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结语

通过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造价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融合对于建设单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融合不仅能够提高成本控制的精准性,还能增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企业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和利润水平的增长。未来,建设单位应持续关注造价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的新趋势和新技术,不断优化管理策略,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柯玉清. 基于业财融合的建设单位财务管理转型措施探讨 [J]. 财会学习, 2023, (33): 13-15.

[2]黄晓涵. 建设单位业财融合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J]. 中国农业会计, 2023, 33 (11): 65-67.

[3]张磊. 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业财融合的紧迫性 [J]. 财经界, 2023, (06): 135-137.

[4]魏文娟. 基于业财融合的建设单位财务管理转型 [J]. 财经界, 2023, (04):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