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仿木桩护岸在河道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生态仿木桩护岸在河道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彭星凯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护岸结构型式及布置力求做到“安全、生态、景观”,使之既能与周围现状协调一致,又能适应地区发展的需要。规划芦沟浜北起航西港、南至航西港,规划长度513m,是航头镇沈庄片区重要的规划水体,其正常运行对保障区域排涝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对周边河道水质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为帮助航头镇“四个一批”重点项目提供有效“水票”,本次拟对芦沟浜(航西港~航西港)按规划规模进行实施。生态仿木桩护岸具有生态景观性好,与周边环境融合性较强的优点,在保证河道岸坡稳定及河道过水断面的前提下,能够做到既生态、又安全。

关键词:河道整治;水票;生态;仿木桩

中图分类号:TV861       文献标识码:B

1.工程背景

为支持政府投资重大工程建设,完善推进政府性投资项目协同机制,同时加强地区防汛除涝安全保障及水环境保护,进一步提高填河审批行政效率,市、区水务部门开展执行“水票制度”(试行),即通过年度河道(湖泊)报告认定的新增河湖面积产生水票,用于支持政府投资重大工程涉及填堵河道且无法先行实施补偿的。为航头镇“四个一批”重点项目提供有效“水票”,航头镇对全镇范围内的水系情况进行了调查排摸。经调查,规划边界内按蓝线实施的河道大部分涉及动迁户较多,部分节点尚不具备实施条件。规划芦沟浜(航西港~航西港)范围内不涉及A类基本农田,且动迁量少,可实施性较高。

芦沟浜是航头镇沈庄片区重要的规划水体,其正常运行对保障区域排涝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对周边河道水质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本次拟对芦沟浜(航西港~航西港)按规划规模进行实施。

2.工程概况

2.1.河道现状

芦沟浜河道呈“I型”走向,北起航西港,南至航西港,现状全长425m。现状河口宽约12~16m,河底高程约1.6~2.0m,河道两侧岸坡大多为自然土坡,北岸岸后地面高程约3.9~4.3m,南岸岸后地面高程约3.9~4.2m,岸后大部分岸段为农田和大棚,部分岸段岸后为树木及果林。河道沿线共有1座现状桥梁,位于沈庄22组村宅路;现状桥梁梁底高程约4.20m,桥跨约16m,桥宽约5.6m。

河道规划河口宽15m、规划河底宽2m,规划)河底高程0.50m,陆域控制范围均为两侧各6m。

2.2.气象

本工程位于中纬度沿海,属北亚热带南缘,东亚风盛行,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和海洋性气候调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15.6°C,年内气温以7月份最高,多年平均为27.4°C;以1月份最低,多年平均为3.6°C。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7.3mm。7-9月热带气旋活动影响频繁,平均每年2-3次。

2.3.水文

本工程属于上海市水利分片中的“浦东片”,口门排水受潮汐影响较大。由于浦东片沿江沿海均有水闸控制、调度,内河水位基本处于人为控制状态,最高水位为3.75m(上海吴淞高程,下同),常水位为2.50~2.80m,预降水位为2.00m。

2.4.地质

拟建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工程场地属滨海平原地貌类型。

拟建场地现状主要为空地、桥梁、河道等,勘察期间实测的勘察点孔口地面标在4.42m~4.76m之间,高差0.34m,河道水面标高3.01m,场地地形起伏不大。

本工程河道护岸设计拟采用桩式护岸,护岸承受岸边水土荷载和河水冲刷,主要起抗滑移、抗冲刷、防渗(保持水土)等作用。对于本工程河道护岸结构而言,因其上部结构荷载不大,且桩基主要起抗滑稳定作用,桩端可视滑动面深度而定。根据本地区类同工程经验,桩端可置于③及④层土中。

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普遍分布,层顶标高为2.44m~-1.98m,层厚为1.40m~2.10m,平均为1.76m。该层在满足抗滑、抗倾覆等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可作为河道桩式护岸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入土深度约7.5m。可施工250mm×250mm的预制方桩。

第④层淤泥质粘土:普遍分布,层顶标高为-2.86m~-3.54m,层厚为8.00m~8.40m,平均为8.14m。该层在满足抗滑、抗倾覆等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可作为河道桩式护岸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入土深度约10.0m左右。可施工300mm×300mm的预制方桩。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上述桩基方案时,沉桩一般无困难,但需注意地下障碍物的影响。

根据本工程勘察成果,设计应根据护岸工程抗滑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桩长和基底桩间距。

3.护岸选择

3.1.护岸结构选择

本次河道断面设计主要考虑满足河道规划规模,在保证河道岸坡稳定及河道过水断面的前提下,使河道有较好的生态绿化景观。

本工程河道断面设计综合考虑安全、造价、地区性、生态、亲水及施工难度等因素,尽量避免和减少动拆迁,尽量结合现有地形,避免大量的土方填筑或开挖。

3.1.1河道断面型式比选

根据上海市工程经验,常用的河道断面型式通常有三种:矩形断面、梯形断面、复式断面,而在本工程周边主要为农田和林地,矩形断面的适用性较差,因此本次主要针对梯形断面和复式断面进行比选,以下为各种断面优缺点比较:

(1)梯形断面

根据河道边坡稳定安全,从河底到堤顶采用斜坡型式,边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护砌、绿化护坡,确保边坡整体及局部稳定。梯形断面一般适用于河道较宽的岸段,对于河道成坡要求较高,因边坡的单一和水深的制约,能够生长水生植物的基底相对较少。

(2)复式断面

复式断面介于矩形断面与梯形断面之间,一般在一个较为合适的河滩高程处设置直立式结构,挡墙墙顶高程根据河道常水位设置,不直接达到防汛标高,挡墙后设置斜坡式土堤,堤顶高程达到防汛高程。改造断面型式一般适用于河道较窄的岸段,对于现状河床断面的要求较低,生态性佳,且能营造良好的水坏境,但相比于斜坡式护岸造价相对高一点。

C:\Users\pc1\Documents\Tencent Files\409118738\Image\C2C\`3NU$OCJ`I_E$1XSC{JA5$U.jpg812677874678776293

梯形断面效果图复式断面效果图

1 护岸结构典型断面图

(3)断面比选

斜坡式断面具有结构工程量小,结构工程费用低,生态及景观效果均比较好的特点,但护岸自身结构强度低,抗冲性较差,尤其考虑地区砂性土的特性,为保障边坡稳定,斜坡的坡比一般不低于1:3,因上述条件限制,一般需要河口较为宽阔的岸段并且无大面积回填土方的要求。

复合式均在临水侧设置挡土结构,结构安全可靠度高,复合式断面型式适当降低了护岸挡墙的高度,通过土堤绿化护坡达到防汛高程,在满足护岸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使岸线的亲水效果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本工程在河道宽度变化不大,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显示的土层特性最终设计采用复合式护岸。

3.1.2护岸结构型式比选

针对本工程范围内的河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考虑河道的生态建设及景观要求,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护岸所在河段沿岸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本工程提出2种护岸型式,各种结构断面形式介绍如下:

方案一:钢筋混凝土方桩+高强嵌锁砌块墙身结构

墙身为高强嵌锁砌块结构,上部设置500×250mmC30钢筋砼压顶,压顶顶高程为3.20m,墙后以1:2的坡度衔接至岸后地面高程4.20m,斜坡布置绿化植被,岸顶临水侧布置一排栏杆。压顶下部叠放7块400×300×150mm的高强嵌锁块,嵌锁块下方为C30钢筋砼底板,底板顶高程1.90m,厚300mm,宽1.50m,底板前趾处设置深200mm,宽200mm齿坎。底板下部布置两排250×250×6000mm@1200(梅花型布置),桩长6m的C30钢筋砼方桩。墙前设置0.5m宽的水生植物种植平台,高程为2.20m,平台外边缘开始以1:2.0斜坡延伸至河道底高程0.50m。

方案二:钢筋混凝土方桩+导梁+上部仿木桩结构护岸

钢筋混凝土方桩+导梁+上部仿木桩结构护岸基础采用6m长250×250mm钢筋混凝土方桩,桩间距2m,梅花型布置。桩顶采用1400×500mmC30钢筋混凝土导梁,导梁顶高程2.20m,墙前种植约0.5m的水生植物,导梁上安装DN200密排仿木桩,桩顶高程为3.0m,墙后1:2放坡至现状路面,现状路面不低于4.20m,墙前以1:2.0斜坡延伸至河道底高程0.50m。

方案一                                方案二

2 护岸结构典型断面图

从现场踏勘和河道断面测量资料来看,河道岸后现状大多为自然土坡,局部岸坡有坍塌现象,河道淤积严重。本次河道断面设计在保证河道岸坡稳定及河道过水断面的前提下,采用生态景观性较好、与周边环境融合性较强的生态仿木桩护岸,保证河道既生态、又安全。

4.结语

1、护岸结构型式的选用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证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做到既满足防汛除涝、生态环境、水资源调度的要求,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本工程结合河道现状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选用了生态仿木桩护岸,后续需根据护岸结构对其进行结构稳定验算,保证其合理性。

3、本工程采用的生态仿木桩护岸建成后,对增强防汛除涝能力、加强水土保持、改善水环境、没画河道生态景观效果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炜,葛一冬,陈敏等. 生态型护岸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 治淮, 2023,(11): 23-25.

[2]黄建旗. 自嵌式生态砌块护岸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3, 6(10): 115-117.

[3] 潘耀强,朱少华. 仿木桩结合草坡入水护岸的应用[J]. 水利技术监督, 2021,(09):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