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提取物长期毒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4

黄芪提取物长期毒性研究

赵雪王芳

内蒙古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长期服用的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量法的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结果采用限量法,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芪提取物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50大于2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黄芪提取物2g/kg·BW4g/kg·BW 6g/kg·BW的剂量经口给予大鼠90天,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结论黄芪提取物长期服用具有安全性。

关键词:黄芪提取物;毒性

黄芪属于中医传统的补虚药,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保健康复与辅助治疗12。黄芪的成分黄芪皂苷具有抗炎、镇痛、降压、降糖、镇静等药理作用将黄芪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加工研发保健食品,可有效提高其成分的摄入量和作用效果,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已有多篇报道指出,黄芪具有安全性较高的特点。但国内外对黄芪的醇提安全性研究比较少,本文旨在研究黄芪提取物的食用安全性。

1试验材料

1.1试验药物:黄芪提取物,黄芪经65%乙醇回流提取3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喷雾干燥得黄芪提取物,提取率约10%,人体推荐剂量1.2g/人/d。

1.2实验动物:SPF级健康离乳SD大鼠,雌雄各半;清洁级ICR小鼠,雌雄各半。

2 试验方法

2.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限量法,选用体重为180-220g的SPF级健康离乳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急性经口毒性剂量为20.0g/kg·BW。给样后连续观察14天,记录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期间每周称量一次体重。

2.2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GB 15193.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要求,采用经鉴定符合要求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五株菌株进行试验。首次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证实试验采用预培养平板掺入法。采用β-萘黄酮和苯巴比妥钠诱导的大鼠肝S9作为体外代谢活化系统。首次试验剂量设为5000μg/皿、1500μg/皿、500μg/皿、150μg/皿和50μg/皿,同时设自发回变、溶剂对照和阳性突变剂对照,通过首次试验确定受试物的溶解度与细菌毒性。根据首次试验结果设定证实试验的剂量设为5000μg/皿、1500μg/皿、500μg/皿、150μg/皿和50μg/皿。样品置于0.103Mpa条件下高温灭菌20min,在无菌条件下,称量受试样品并配制成溶液,受试样品用无菌水配制成50mg/mL,即高剂量组,用无菌水按一定倍比逐级稀释配制成1551.50.5mg/mL4个剂量组。

2.3 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GB 15193.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要求,选用体重2535gICR种小鼠50只,动物购买后适应环境3天进行试验。按体重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受试样品最高剂量设10.0g/kg.BW,中、低剂量设5.0g/kg.BW2.5g/kg.BW同时设溶剂对照组,40mg/kg·bw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组,采用30h给受试物法两次给受试样品间隔24h,第二次给受试样品后6小时处死动物,取胸骨常规制片、镜检。每鼠计数2000个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观察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并计算微核发生率,以千分率计。每鼠计数200个嗜多染红细胞时所观察到的成熟红细胞数(NCE),并计算嗜多染红细胞与总红细胞比值(PCE/RBC)。

2.4 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GB 15193.2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要求,选用中国仓鼠肺(CHL)细胞株。据细胞毒性和受试样品溶解情况,选择500025001250µg/mL3个剂量组进行染色体畸变试验。在无代谢活化条件下,采用直接致突变物丝裂霉素做为阳性对照物,浓度为0.25μg/mL;在有代谢活化条件下,采用间接致突变物环磷酰胺做为阳性对照物,浓度为15μg/mL。试验前一天,将一定数量的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放CO2培养箱内培养。试验时,吸去培养皿中的培养液,加入一定浓度的受试物、S9mix(不加S9 mix时,需用培养液补足)以及一定量不含血清的培养液,放培养箱中处理3h。处理结束后,吸去含受试物的培养液,用PBS溶液洗细胞3次,加入含10%

胎牛血清的培养液,放回培养箱,24 h收获细胞。于收获前4h,加入细胞分裂中期阻断剂秋水仙素,作用时间为4h,终浓度为1μg/mL。收获的细胞经消化、低渗、固定后滴片、染色以备阅片。在油镜下阅片,每一个剂量组应分析不少于100个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

2.5 90天经口毒性试验:按GB 15193.1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0天经口毒性试验要求,选用体重80±5gSPF级健康离乳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动物购买后适应环境3天进行试验。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受试样品按人体推荐剂量的100、200、300倍即2、4和6g/kg·BW给予,同时设溶剂对照组,每日经口灌胃一次,连续90d。每天观察并记录动物的一般表现、行为、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每周称1次体重和2次食物摄入量。计算动物增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等,在试验前和试验结束时,至少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眼部检查。若发现高剂量组动物有眼部变化,则应对所有动物进行检查。测定血常规、生化等血液学指标。大鼠在试验结束时进行尿液常规检查,实验结束将动物处死并进行大体解剖,肉眼观察有无异常,称量并计算脏体比值,进行主要组织病理学检查。

2.6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别进行One-way ANOVA分析及Dunnet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 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在14d观察期内,雌、雄大鼠外观均正常,四肢活动正常,无死亡。剖检未出现肉眼可见病变。获得雌雄大鼠黄芪提取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2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将其判定为无毒级物质。

3.2遗传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3.3 90天经口毒性试验:

3.3.1 一般情况观察:各组动物生长发育、活动均正常,大鼠毛发光润,摄食、饮水、粪便均正常。无中毒表现和死亡。

3.3.2对大鼠体重、增重及食物利用率的影响以2g/kg·BW、4g/kg·BW和6g/kg·BW三个剂量的黄芪提取物经灌胃给予大鼠,连续90天。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动物每周体重、体重增加量、进食量和食物利用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90天喂养结束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动物总体重增加量、总进食量和总食物利用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3.3眼部检查在试验前和试验结束时,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眼部检查。未发现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有眼部异常变化。

3.3.4大鼠尿常规指标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黄芪提取物90天,测定大鼠尿常规指标结果各剂量组尿常规指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3.5大鼠血液学指标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黄芪提取物90测定各剂量组大鼠血液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等指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结果各剂量组的各指标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1

1黄芪提取物对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s)n=10

性别

检验项目

剂量  (g/kg·BW)

对照组

2

4

6

 白细胞计数(×109/L)

6.76±2.51

7.02±3.01

6.77±2.41

6.89±4.05

红细胞计数(×1012/L)

7.58±0.32

7.46±0.28

7.39±0.43

7.51±0.33

血红蛋白(g/L)

141±2

142±5

143±4

144±3

血球压积(%)

43.1±1.2

42.7±1.6

44.2±2.1

43.7±1.7

血小板(109/L)

917±93

925±88

920±91

915±101

淋巴细胞(%)

76.8±2.4

75.3±2.2

77.3±1.7

76.5±3.2

中性细胞(%)

8.5±2.2

8.7±1.5

8.3±1.9

8.4±2.6

单核细胞(%)

4.26±1.17

4.35±1.05

4.12±0.95

4.28±0.88

嗜酸性细胞(%)

1.51±0.25

1.45±0.16

1.58±0.32

1.59±0.26

嗜碱性细胞(%)

0.15±0.05

0.16±0.04

0.15±0.03

0.17±0.06

 白细胞计数(×109/L)

5.78±3.34

6.11±3.16

6.26±2.86

6.34±3.33

红细胞计数(×1012/L)

7.64±0.32

7.59±0.24

7.73±0.27

7.49±0.31

血红蛋白(g/L)

138±3

142±4

139±2

141±5

血球压积(%)

42.4±0.9

42.6±1.1

43.1±2.0

43.5±1.8

血小板(109/L)

895±76

906±83

916±88

903±91

淋巴细胞(%)

75.1±2.2

74.6±1.7

76.3±1.9

76.8±2.3

中性细胞(%)

8.2±2.1

7.9±2.0

8.3±1.8

7.8±2.4

单核细胞(%)

4.18±1.04

4.25±0.97

4.33±1.14

4.19±1.07

嗜酸性细胞(%)

1.53±0.22

1.51±0.24

1.49±0.19

1.52±0.25

嗜碱性细胞(%)

0.14±0.05

0.16±0.04

0.15±0.03

0.16±0.04

3.3.6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黄芪提取物90天,测定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尿素、肌酐、血糖、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氯、钾、钠的水平。结果各剂量组的各指标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2

2 黄芪提取物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s)n=10

性别

检验项目

剂量  (g/kg·BW)

对照组

2

4

6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31±4

30±5

29±3

31±4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U/L)

116±10

115±11

113±15

118±7

总蛋白(g/L)

68.3±2.3

66.5±3.1

67.3±2.8

67.8±3.5

白蛋白(g/L)

33.1±0.7

32.6±1.5

31.9±0.9

33.2±1.2

碱性磷酸酶(U/L)

141.3±38.6

139.7±33.5

144.1±40.1

137.3±35.1

谷氨酰转肽酶(U/L)

0.23±0.24

0.25±0.21

0.26±0.19

0.26±0.14

血糖(mmol/L)

5.09±0.69

5.15±0.77

4.86±0.83

4.75±0.53

尿素(mmol/L)

4.61±0.47

4.50±0.69

4.52±0.45

4.43±0.72

肌酐(μmol/L)

39±4

38±5

36±4

37±3

总胆固醇(mmol/L)

1.60±0.32

1.49±0.25

1.54±0.27

1.51±0.33

甘油三酯(mmol/L)

0.94±0.25

0.93±0.17

0.89±0.22

0.86±0.15

钾离子(mmol/L)

4.93±0.34

4.95±0.41

5.02±0.29

5.14±0.46

钠离子(mmol/L)

138.6±1.2

139.2±1.1

137.7±1.4

139.6±1.7

氯离子(mmol/L)

98.0±1.3

97.7±0.8

97.6±1.3

98.6±0.9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24±4

23±7

26±6

25±5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U/L)

126±14

120±11

123±17

125±16

总蛋白(g/L)

70.2±1.9

71.4±3.1

72.8±4.0

72.6±2.7

白蛋白(g/L)

35.2±0.9

35.5±1.5

33.9±1.3

34.3±0.8

碱性磷酸酶(U/L)

107.3±31.2

111.1±28.6

117.5±33.2

108.6±40.1

谷氨酰转肽酶(U/L)

0.37±0.34

0.38±0.35

0.34±0.21

0.35±0.26

血糖(mmol/L)

5.41±0.82

5.30±0.62

5.53±0.73

5.27±0.93

尿素(mmol/L)

5.72±0.90

5.82±0.77

5.79±0.54

5.63±0.62

肌酐(μmol/L)

44±3

43±4

43±4

42±6

总胆固醇(mmol/L)

1.91±0.28

2.05±0.23

1.84±0.32

1.93±0.27

甘油三酯(mmol/L)

0.73±0.16

0.68±0.26

0.76±0.17

0.82±0.23

钾离子(mmol/L)

4.65±0.24

4.71±0.31

4.82±0.18

4.95±0.22

钠离子(mmol/L)

138.1±1.3

135.2±1.3

136.5±1.7

137.7±1.5

氯离子(mmol/L)

97.6±0.8

96.9±0.9

97.3±1.1

97.2±1.3

3.3.7大体病理及组织学检查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黄芪提取物90,测定各组大鼠心脏、胸腺、肾上腺、肝脏、肾脏、脾脏、睾丸、卵巢绝对重量及相对重量(脏/体)。结果各剂量组的各指标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剂量组雌雄大鼠大体解剖观察均未见异常改变。大体解剖观察未发现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4结论

本研究针对黄芪提取物长期食用安全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限量法,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芪提取物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50大于2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本试验黄芪提取物以2g/kg·BW、4g/kg·BW和6g/kg·BW的剂量给予大鼠90天,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试验结束时雌雄大鼠体重、总增重、总摄食量及总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表明黄芪提取物连续灌服90天对SD大鼠无不良影响。为黄芪提取物应用于保健食品原料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玲丽,丰华玲,杨柯,等.黄芪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6(6):2581-2585. [2]杨庆珍,王增绘,付娟,等.黄芪化学成分及生态因子的相关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3):73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