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青年新就业态度和行为调查

/ 2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青年新就业态度和行为调查

作者1:马硕含   通讯作者:李美霞

单位1:山东协和学院   单位2:山东电工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并对新一代的青年就业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青年的就业态度和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青年对于就业的新态度以及应对新就业形势的策略和实践。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青年就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崛起,一方面使得一些传统岗位逐渐消失,如数据录入、客服等;另一方面,它又催生了一系列新的职业,如AI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这使得青年在选择职业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年在中国的人口数量已超过 2.6 亿人。由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形塑的社群关系与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着这一时代的青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愈发国际化、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作为“数媒土著”青年群体的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也随着时代发展呈现出别样的光景。他们的就业心理更易受到环境和政策的影响,他们的就业行为更加多变和难测。国内外研究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年就业的直接结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年群体就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与前辈群体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有继续更新演变的趋势。而现有研究成果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在现有的研究中对目前关于青年就业方面的研究多是单方面研究就业态度或者就业行为,并没有深入分析人工智能时代青年群体的新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背后所反映的种种社会现象。

三、人工智能时代青年新就业态度的转变

(一)注重自我价值感的满足

复旦大学《2020 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显示,在年轻人看来工作最重要的四个因素分别是发展空间、收入、提升机会和个人兴趣,总比例为 77.5%。可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 质量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年不再仅仅把工作看作谋生手段,更把工作 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他们更倾向于做由兴趣驱使、向往自 由、彰显个性、激发创新、包容多样、符合自我成长预期、实现个人价值 的工作。他们希望通过就业达到自我价值感的实现和升华,提升自己 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为未来的发展加足马力。

(二)在稳定与自由间权衡

国家统计局 2020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倾向于体制内就业的青年占比为 42.9%,偏好体制外就业的则占 28%。 总体来看,“Z 时代”青年的就业去向呈现出多元化、均衡化的特点,而 其中偏好体制内就业的比例确实较高。结合传统意义和近年来疫情的 大背景而言,“Z 时代”青年参加公务员考试,获得一个“铁饭碗”不失为 一种良策。但是数据显示的“Z 时代”青年当中,有近两成的人偏好自由 职业,同比上升 8.1 个百分点。相信在后疫情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Z 时代”青年以更加灵活和弹性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加入到新兴行 业。稳定之路并非全然平坦,自由之海也非无边无际。而无论“Z 时代” 青年最终究竟在稳定与自由之间如何抉择,其都应该为自己找到做 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点”和“对标点”。

(三)责任与理想并重

与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相伴成长的人工智能时代青年见证了中国成为高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的豪壮历程。根据 2021 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21)数据,在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看法中“00 后”评价都是最高的,这凸显出“Z 时代”青年具有极高的文化 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时,人工智能时代青年认为工作是“履行个人与社会责 任”的需要,他们更加重视肩负工作的责任,而非是网络上被妖魔化的 “一言不合开除老板”“拒绝加班”“把辞职挂在嘴边”等取向。这说明 对很多人工智能时代青年而言,工作不再仅仅是满足自身基本生存、实现自 身理想、成就人生自由的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拥有了更高层面的价值成为肩负责任与理想的时代曙光。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压力和机遇,青年的就业态度正在发生显著的转变。他们不再仅仅看重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更重视职业的发展前景和个人成长空间。许多青年开始愿意尝试新兴职业,积极学习新技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

四、新就业形势下的策略与实践

为了应对新就业形势,青年采取了多种策略和实践。首先,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培训课程和技能提升计划,以增强自己在AI相关领域的竞争力。其次,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积极寻找和抓住新的就业机会。此外,一些青年选择自主创业,利用AI技术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五、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青年的新就业态度和行为,我们设计了一项涵盖多个方面的调查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共收集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份有效问卷。数据分析主要运用了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

六、主要发现与结论

1. 大部分青年对AI带来的职业变革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成长和提升的重要机会。

2. 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学习与AI相关的技能,以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 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大部分青年选择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他们愿意尝试新的职业领域,勇于挑战自我。

4. 在创业方面,约30%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利用AI技术进行创业,这显示出青年一代强烈的创新精神。

5.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绝大多数青年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只要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七、建议和对策

(一)增强信息甄别能力和求职技巧训练。

人工智能时代青年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社会鉴别意识,同时信息甄别能力和风险应变能力不足, 常常落入一些就业陷阱。一些不正规的用人单位会利用网络招聘市场建立的不完善和大学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来“骗”求职青年。另外,由于就业竞争压力大,人工智能时代青年会尝试通过考证、培训等来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于是就有一些不法机构吸引青年求职者缴押金、缴报名费、买培训贷等。因此,人工智能时代青年在求职应聘过程中要增强防范意识,对于招聘单位提供的实习期的高薪诱饵还有延长试用期等现 象需要增强信息甄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此外,还应加强求职技巧的训练,包括简历优化、基本礼仪和交谈技巧等等,这些都显示出一个求职应试者的综合素养和能力,锻炼好求职技巧有助于人工智能时代青年在求 职时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通过以上锻炼和提高之后,相信“Z 时代”青年的求职之路会更加柔韧有余、如鱼得水。

(二)转变求职观念,增加校内外实践、实习。

在求职过程中,人工智能时代青年应该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坚决避免眼高手低和急功近利,脚踏实地地从实习开始积累工作经验,更要建立多样化就业思维,明确岗位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劳动都能够创造社会价值,以便为自身职业选择提供更多可能。由此,在大学期间,人工智能时代青年可以利用课余或者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既充实了自身的课余生活,帮助自身了解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市场需求,也丰富和提高了自身的实习经历和实践水平,更深刻地了解自我优势和求职偏向,同时可以在校期间适时把握实习机会以降低毕业后就业试错的成本,提前积累工作经验。学历并非能力的唯一评判标准,实践才是通往就业的第一扇大门。 相信在良性就业观念、择业经验和实习经历的加持下,人工智能时代青年在面对毕业求职时将会从容不迫、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