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老年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

范文龙,聂凤婷,董广磊,李旭,刘文龙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结果: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2.63%、对照组15.79%,P<0.05;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9.47%,P<0.05。结论:对于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外周血管疾病患者运用优质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并和谐护患关系。

关键词:外周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介入治疗护理

外周血管疾病近年来临床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在广大老年人群中此类疾病的患病率偏高,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安全状况构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介入手术是对于此类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1],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率低,因此受到广大术者和患者的青睐,如常用的血管栓塞术、腔内血管支架置放术以及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等[2]。然而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偏高,缺乏对介入手术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再加上介入手术的费用偏高,术后可能出现再狭窄等问题[3],使得患者的思想压力较高,影响患者的手术依从性以及术后恢复,积极做好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分析对于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老年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1资料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老年外周血管疾病,均行介入术治疗,样本数量7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8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0例、18例;年龄最低63岁,最高87岁,均值(69.5±3.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均值(2.5±0.6)年;身体质量指数(BMI)最低16.6kg/m2,最高32.5kg/m2,均值(22.7±2.3)kg/m2。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例、19例;年龄最低62岁,最高88岁,均值(69.4±3.7)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4.5年,均值(2.4±0.7)年;BMI最低16.3kg/m2,最高32.8kg/m2,均值(22.6±2.5)kg/m2。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对于外周血管疾病的判定准则;(2)具有介入治疗指征;(3)年龄≥60岁;(4)对本研究方案知悉且取得知情同意;(5)相关信息资料齐备。排除标准:(1)具有介入治疗应用禁忌症者;(2)罹患精神疾病者;(3)同时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4)研究中途退出或失访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主要为详细核对患者的信息资料,指导进行术前准备,积极开展口头健康宣教,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患者的相关药物治疗,解答患者的疑问,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方法为:(1)术前优质护理:在患者入院后需要积极协助其进行术前的各项检查工作,带领其熟悉院内的医疗环境及人员情况。做好术前的健康宣教工作,对于介入手术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使患者了解介入手术的治疗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手术效果等,减轻患者的思想压力。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资料,做好综合评估,分析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确保患者术前能够尽快完成准备;(2)术中优质护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部位创建静脉通路,积极协助患者完成造影准备工作并做好解释说明,对于患者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详细核查。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需要检查尿管的留置情况、固定情况,维持其畅通性。在手术期间执行无菌原则,对于相关的药品、器械、设备进行详细核查。积极配合术中的护理操作,严密监测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指标,出现的异常情况立即上报;(3)术后优质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对于相关的管道进行妥善固定,同时细致观察局部皮肤的色泽以及温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与其进行语言沟通交流,给予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安全完成的消息,减轻其思想压力。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合理调整膳食方案,并协助其进行床上活动和适当的离床活动,改善血液循环并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1.3评价规范

(1)记录2组患者介入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如血压异常、疼痛、感染、心律失常等。(2)对2组患者均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有护患关系、医疗环境、护理操作技术、信息告知以及人文关怀和护理服务态度等,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评分≥95分)、满意(评分70~94分)、不满意(评分<70分)。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

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2.63%、对照组15.79%,P<0.05。

表1 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n(%)]

分组

n

血压异常

疼痛

感染

心律失常

总计

观察组

38

0(0.00)

1(2.63)

0(0.00)

0(0.00)

1(2.63)

对照组

38

2(5.26)

2(5.26)

1(2.63)

1(2.63)

6(15.79)

χ2

3.369

0.217

0.632

0.632

6.362

p值

0.035

0.188

0.157

0.157

0.012

2.2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

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9.47%,P<0.05。

表2 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n(%)]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38

32(84.21)

6(15.79)

0(0.00)

38(100.00)

对照组

38

21(55.26)

13(34.21)

4(10.53)

34(89.47)

χ2

13.365

9.632

5.036

5.036

p值

0.000

0.006

0.017

0.017

3讨论

介入手术是现阶段对于广大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接受该手术的患者通常年龄偏高且大部分为老年患者,此类患者的情况特殊,不仅罹患外周血管疾病,同时还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4]。其次患者的脏器功能受到影响,再加上血管狭窄,其中小动脉受到影响,其疾病的风险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死亡风险,患者的思想压力偏高,在其接受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担忧自身病情状况以及手术疗效以及术后疼痛等,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紧张、烦躁、孤独等不良情绪,如若未能有效干预还将导致应激反应加重,非常容易影响患者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恢复,甚至导致手术操作受到影响,因此积极做好此类老年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至关重要。常规护理主要为流程化的遵医嘱护理,缺乏目的性以及全面性,使得护理效果较差。本次研究中为观察组老年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紧密围绕患者的介入手术特点以及患者的实际病情和个性化护理服务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高质量护理服务,可满足患者的多维度护理需求[5]。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的应用可提升此类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外周血管疾病患者运用优质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并和谐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兴兰,马娜娜. 老年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探讨[J]. 健康管理,2020,18(14):244.

[2] 陈晓春. 基于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8):134-136.

[3] 权小惠. 精细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优势评价[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23):132-134.

[4] 范应鲁,林秀敏. 全方位有声渗透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影响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2):167-170.

[5] 陶娜娜. 精细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 饮食保健,2021,27(2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