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

边晶

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心小学校   吉林省敦化市 133702

摘要: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导向,强调“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以课程实施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出现了“结构化”一词,指出核心素养导向下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其特征体现为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学科本质的一致性,学习过程及结果的阶段性,力图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把握本质,实践联系进行结构化教育,进而产生迁移式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要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教师整体性教来保证学生移性学,以核心概念为统领促进学习迁移的整体性设计,已经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

二、研究主题的实施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对单元整体教学关注的不够,缺乏对课程内容本质的挖掘,对知识的相互关联内容考虑的不够全面,致使所教学的内容缺乏整体化、系统化和逻辑化的知识结构。随着校本研修的不断深入以及通过参加延边州和敦化市组织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系列竞赛活动。使我对大单元主题教学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我的研修主题,仅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谈谈我和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在共同的探索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导向引领——确立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首先是关联领域或主题的、具有支配性的概念,从领域或主题入手提取核心概念,是单元教学容易实现的策略。核心概念能充分反映学科的本质,有效地统摄和整合零散化的知识与技能,将各种相关概念和理解联系成一个连贯的整体,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超越特定的情境,使之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以迁移运用,是知识技能向核心素养转化的重要媒介。根据实践研究发现,核心概念的提炼主要来自于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和知识内容的溯源。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读我们确定核心要素,通过对知识本源的寻找提炼学科本质,最终凝练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度量思想;本单元的学科本质是用面积单位去度量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二)聚焦靶心——确定单元目标

1.解析课标,关注核心。

“多边形的面积”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分支。对于这部分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图形的测量重点是:面积单位的累加。接着分别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公式推导提出了具体要求,可以将这些要求按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认知水平、核心概念先分解再调整合并(如下表)。

表1课程标准对“多边形面积”具体要求的分解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认知水平

核心概念

具体情境

探索

掌握

度量思想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单元目标实现的行为条件要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教学;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为“探索”,这是过程目标的最高水平,说明在特定的具体问题情境下学生要通过独立或合作参与的数学活动、经历多边形面积的探究过程。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为“掌握”,即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本质;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度量思想。对应运用的主要思想是转化思想,利用旧知和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迁移运用,感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体验转化所带来的情感。因此,从以上对课程标准的解析可以发现,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是本单元主要应在目标中落实的核心素养。

2.研读教材,凸显本质。

教材的研读可以采取纵向相关知识的关联和横向不同版本教学编写的对比。

首先,纵向观察“多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以及解决问题。其中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其次,横向对比分析人教版教材、北师大版和苏教版对本单元内容的编排可以发现对于图形面积的处理上,它们都是放在五年级上册,并且都是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 这个过程,充分利用“转化”思想进行教学的。  

由此可见,本单元的学科本质是将“转化思想”贯穿始终,深入理解面积度量的本质。

3.分析学情,寻找起点。

从整体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认识多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已经有了相应的学习经验。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从学生认知来看,知识储备量少,知识呈现碎片化状态,不能将未知与以往所学知识进行沟通联系。从学习能力来看,学生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转化思想理解的不到位,自主探究意识薄弱。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分析,将“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目标确定如下:

低阶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把组合图形分割成规则图形,

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3)通过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估算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高阶目标:

(4)熟练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内容重构——统整教学内容

基于单元目标及教材分析,我们将三角形和梯形的知识进行整合。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整合后由4课时变为3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总课时为9课时。这样的整合教学,始终以转化思想为主线,体现了整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和完善认知系统,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从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四)问题厘清——设计问题及任务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要通过大问题的探究、大任务的推进来达成教学目标。大问题能够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大任务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更是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的纽带。只有经过对关键问题的深度思考,学生才能产生将核心概念用于新情境的迁移能力。基于对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调研结果,可以确立本单元的关键问题:“你能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有什么联系?”“你发现了什么?”同时以相应的任务推进探究的深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面积计算的公式。

(五)结果评价——设计单元评估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评价有别于常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能力的评价,单元教学评价是检查单元教学结果的手段,是反馈单元学习的工具。即将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目标。这样的教学评价应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全过程,并以表现性评价为主。

参考文献:

[1]金松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新思考:从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谈起[J].江苏教育研究,2016 (35):52-54.

[2]陈六一,张浩.可见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以“埃及分数”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8): 64-66.

[3]袁亚燕.基于核心素养探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设计要点[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