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衰竭实施无创通气患者血气分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衰竭实施无创通气患者血气分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席轶晨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阿克苏 84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对急性呼吸衰竭实施无创通气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气分析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92例急性呼吸衰竭实施无创通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46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PO2明显上升,PCO2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长和睡眠效率等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施无创通气时,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气和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急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血气分析;睡眠质量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onse disinfection, ARDS)是一种呼吸障碍综合症,是由于突发原因,对呼吸中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抑制,或者是由于其它原因造成了通气不足,从而导致了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严重呼吸道感染、重度哮喘等造成的急性肺水肿等呼吸系统疾病都会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会引起肺通气或/和换气功能紊乱[1]。大部分患者伴有显著的呼吸困难。急性呼吸衰竭在临床上通常采取无创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无创通气又叫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是一种无创的通气方法,利用口鼻面罩、鼻罩、全脑面罩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正压通气[2]。本研究以急性呼吸衰竭实施无创通气患者为例,对基于综合护理应用效果展开了重点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92例急性呼吸衰竭实施无创通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2例(47.83%),女24例(52.17%);年龄44~84岁,均值(58.78±2.23)岁;体质量指数16.14~33.20kg/m2,均值(25.40±1.15)kg/m2。观察组男21例(45.65%),女25例(54.35%);年龄43~83岁,均值(58.69±2.31)岁;体质量指数16.18~33.18kg/m2,均值(25.35±1.10)kg/m2。上述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

1.1.1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伴有呼吸困难等表现; ②存在正压通气的特征,比如,每分钟呼吸频率在24 次以上,pH 值小于7.35, 氧合指数小于200 mmHg;③对正压通气无禁忌者。

1.1.2排除标准: ①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②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③氧分压(PO 2 )小于45mmHg 或 pH 值小于等于7.20 ; ④存在恶性肿瘤。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监测患者的病情等;

1.2.2观察组

综合护理干预:(1)做好干预准备:护士在上机前,要用温暖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对病房环境进行详细的介绍,尽可能地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2)认知干预:护士应运用自身所学的护理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无创呼吸机的特点和功能,同时也要耐心地解释无创通气的目的、效果、安全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还要注意避免进食过多的食物。(3)心理干预:护士应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准确的评价,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等不良情绪。还可以请无创通气治疗恢复较好的患者进行分享,以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在通气过程中,护士要和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通气状况,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4)行为干预: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并通过听音乐等方式使患者得到放松。护士可以通过一些肢体语言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在无创通气时,护士要指导患者结合呼吸机的节奏进行鼻吸口呼的练习。

1.3观察指标

1.3.1血气分析:利用 EPOC 血气分析系统,对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进行检测,包括PO2和PCO2

1.3.2睡眠质量:内容包括:睡眠效率、睡眠时长与入睡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血气分析

护理前,对比两组的血气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O2明显上升,PCO2明显下降,(P<0.05)。见表1 :

表1 对比血气分析(分)

分组

例数

PO2

PCO2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6

50.31±2.23

67.36±2.26

71.25±2.16

60.15±2.34

观察组

46

50.20±2.12

84.29±2.38

71.23±2.05

47.92±2.45

t

0.242

34.985

0.182

24.483

P

0.809

0.000

0.856

0.000

2.2对比睡眠质量变化

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长和睡眠效率等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睡眠质量变化(

分组

例数

入睡时间

睡眠时长

睡眠效率

对照组

46

1.45±0.38

0.96±0.53

1.05±0.42

观察组

46

0.68±0.16

0.57±0.13

0.67±0.23

t

-

12.667

4.847

5.382

P

-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功能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与二氧化碳潴留等,严重威胁生命。因此,患者需要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这对于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血氧浓度、延长存活时间具有重要意义[3]。但是,在使用无创通气的同时,还需要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实验中,对比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与睡眠质量,观察组的评分更优,(P<0.05)。说明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通过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血气分析,护士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血气分析是评价患者呼吸功能的一项重要手段,它主要包含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4]。通过对患者的血气分析进行监测,能够对无创通气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患者获得最好的通气支持,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综合护理干预也有昨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睡眠。睡眠质量对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总之,在实施无创通气时,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气和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于小婷,曹燕,丁森,陈淋洁,刘牧云.风险预警理念指导下链式管理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03):9-12.

[2]程亚娟,乔莉.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HCAR、DcR3、AQP-5水平与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关系及价值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4,19(01):51-55.

[3]益雯艳.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J].家庭生活指南,2023,39(12):154-155.

[4]段歆彤,刘佳,曾龙,周芳伊.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3,27(11):1292-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