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对缓解抑郁症状和促进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对缓解抑郁症状和促进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

黄华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抑郁症应用康复技能训练缓解症状以及对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纳入对照组(n=31,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n=31,辅以康复技能训练),对比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HAMD评分、SDS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HAMD评分、SD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HAMD评分、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康复技能训练,能够显著减轻其抑郁症状,利于社会功能恢复。

【关键词】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社会功能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越发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持续的心境低落、愉悦感丧失、语言交流减少、日常活动减少、兴趣减退为典型特征,导致患者出现反应迟缓、社会功能缺陷,严重者自杀[1]。既往临床常用药物抗抑郁治疗,虽然能够控制疾病发展,但是对于本病的预后转归不甚理想。康复技能训练是一种相对新颖的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在癫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广泛,但是对于抑郁症状的缓解以及社会功能恢复尚缺乏更多实践经验。本研究特此纳入62例抑郁症患者将其实施分组对照,探讨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的干预效果,期望为抑郁症患者康复提供循证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纳入对照组(n=31)、研究组(n=31)。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18-60周岁且不限民族、地区;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严重自杀倾向;老年血管性痴呆;智力残疾;视听缺陷或聋哑;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生活能力完全丧失。对照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20-53岁,均龄(36.35±6.21)岁;病程2-8年,平均(4.19±1.03)年。研究组:男12例、女19例,年龄18-53岁,均龄(36.21±6.29)岁;病程1-8年,平均(4.11±1.1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1例患者辅以常规护理,包括观察病情,要求家属督促患者合理用药;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鼓励患者自主穿衣、洗漱、饮食,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鼓励支持,疏导其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研究组3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康复技能训练,将患者分组,小组成员5-6人,2次/周,2h/次,3个月后观察康复训练效果。指导患者自我识别、辨别抑郁症状;学会正确评价药物应用作用;学会自我监测用药不良反应并正确应对、处理;了解抗抑郁药物应用禁忌、注意事项、病情控制后的自我护理;掌握放松训练技巧、电刺激、音乐疗法、心理治疗、工娱治疗等非药物性的抗抑郁症方法;学会识别抑郁症复发先兆症状,正确监控先兆症状出现的频率,并能够及时正确给予处置;掌握自伤、自残、自杀的预防方法;促进社会功能转归[23]。以上所有培训内容均在医院进行:第一步向患者介绍题目,讲解培训目的;第二步为患者播放视频,进行技能演示,每一个小结播放完以后暂停,鼓励患者提问,然后解疑答惑、总结分析;第三步为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根据视频内容,康复医师做出亲身示范,然后要求患者两两配对模仿,互相纠正、督促,最后根据现场情境,由康复医师给予解释说明、鼓励支持。第四步向患者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患者将每日课堂上所学内容带回家练习,下一节课时随机抽查作业完成情况,并与患者一起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1.3观察指标

(1)抑郁症状。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干预前后的抑郁症状缓解情况,总分<8分为无抑郁,评估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严重。

(2)社会功能。运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4]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社会功能,涉及10条评价项目,各项从低到高赋予0-2分,总分20分,评估分值越低,社会功能恢复越好。

1.4数据统计处理

选用SPSS22.0版本的医学软件统计HAMD评分、SDSS评分,均以()形式并用t检验组间差异化数据,结果用P值表示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AMD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间HAMD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HAMD评分对比(,分)

小组

病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1个月

干预后2个月

干预后3个月

研究组

31

15.25±1.22

10.96±1.32

8.71±0.49

7.74±0.61

对照组

31

15.22±1.23

13.33±1.38

10.12±1.52

8.95±1.01

t

-

0.918

5.463

5.512

5.088

P

-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SDS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间SDS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SDSS评分对比(,分)

小组

病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1个月

干预后2个月

干预后3个月

研究组

31

11.24±1.56

8.49±1.07

7.15±0.11

5.26±1.03

对照组

31

11.21±1.58

9.96±1.12

8.35±0.43

7.06±0.35

t

-

0.224

6.793

7.011

7.105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缓解抑郁症状同时预防复发,促进患者尽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避免精神残疾,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关键。因此,常规抗抑郁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更好的融入家庭、社会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结果:干预后,两组的HAMD评分、SD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HAMD评分、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有利于减轻抑郁症状,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因为康复技能训练过程中,将人际关系、生活能力训练、心理治疗、认知宣教等措施综合应用,有利于患者加深认知,认识到康复训练的必要性、重要性,从而提升了患者正确应对、处置的能力,使其能自觉规避不良刺激,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社会功能的目的[5]

综上所述,康复技能训练应用于抑郁症治疗中,能够显著减轻抑郁症状,促使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文青,殷彬,杨晓萍.某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25):19-20.

[2]王清华.康复技能训练对抑郁症患者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的价值研究[J].黑龙江医药, 2022,001(035):234-236.

[3]尚正君,李岳朋,周红丽,等.康复训练技能对社区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 28(5):644-647.

[4]徐照会.积极心理暗示对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口岸卫生控制, 2018, 23(2):37-39.

[5]冷传芳,陈蕊,唐利荣,等.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对缓解抑郁症状和促进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简[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3):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