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阻肺的优势及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1

 中医治疗慢阻肺的优势及方法

赵顺敏

成都青羊区诺诊所有限公司金牛抚琴中街诊所 四川成都 610031

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不仅可引发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随着病情持续进展,还易引发其发生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需尽早治疗。西医多采用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无法根治,且长期用药还易引发患者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中医在治疗慢阻肺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具有众多的治疗方法,且能辨证施药,标本兼治,另外,中药几乎不会对患者机体产生毒副作用,安全性高。下面来说说中医治疗慢阻肺的方法有哪些?

IMG_256

1.中药治疗

1.1苓桂术甘汤

组方为茯苓12g、桂枝9g、炙甘草6g、白术6g,加水煎煮,取汁150mL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治疗一周。中医将慢阻肺归属为“肺胀”范畴,认为该疾病主要是因肺气虚损、脾失健运所致,治疗原则在于温补肺肾,苓桂术甘汤出自于《伤寒杂病论》,是中医治疗慢阻肺的经典方剂,方中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饮等功效,桂枝具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功效,炙甘草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这些药物配伍可共同发挥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消除慢阻肺病机。

1.2三子养亲汤

组方莱菔子30g、茯苓20g、紫苏子15g、法半夏15g、大枣15g、陈皮15g、白芥子10g、生姜10g、炙甘草5g,加水煎煮,取汁150mL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治疗20天。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于标实本虚之证,治疗以温阳利水、祛邪宣肺、降气化痰为主,三子养亲汤方中莱菔子具有止咳化痰、行气等功效,紫苏子具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等功效,法半夏具有祛痰燥湿、和胃降逆等功效,陈皮具有健脾理气、燥湿化痰等功效,诸药配伍,可共奏健脾行气、降气平喘、止咳化痰之功效。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莱菔子可促进肺血管阻力降低,紫苏子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物量和缓解支气管痉挛,从而能缓解慢阻肺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症状,白芥子的水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作用,陈皮能促进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从而能改善患者喘息症状。

1.3沙参麦冬汤

组方为白花蛇舌草30g、石见穿30g、黄芪30g、玉竹10g、沙参10g、天花粉10g、生扁豆10g、麦门冬10g、山楂10g、桑叶6g、生甘草5g,加水煎汁,分早晚两次温服,方中沙参、麦冬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玉竹、天花粉具有降火润燥、生津止咳等功效。

2.针灸治疗

取患者肺俞穴、大椎穴、膻中穴、风门穴、外关穴、太溪穴、足三里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将艾条悬挂在针柄上,对各穴进行悬灸,一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其中,对肺俞穴、大椎穴、膻中穴进行针刺和热灸可调节阴阳平衡、止咳化痰,对风门穴、外关穴进行针灸可行气活血、散寒除湿,针刺太溪穴、足三里等穴位可疏通气血、经络。

3.穴位贴敷治疗

取中药延胡索15g、炒芥子15g、麻黄15g、姜厚朴15g、干姜15g、细辛10g,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姜汁、冰片调拌成药饼,将药饼贴敷于患者双侧肺俞穴、肾俞穴、脾俞穴、天突穴,连续贴敷2小时,一天1次,连续治疗一周。穴位贴敷结合了中药与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其中,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等功效,而穴位贴敷可激发经气,促进血脉运行,疏通肺络,使中药通过皮肤吸收渗透,直达肺腑,可对肺气进行调节,并能调血理气、补养阳气、散寒祛湿,从而能消除慢阻肺病机。

4.耳穴压豆治疗

对患者耳穴上的肺穴、气管穴、皮质下穴进行常规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小方块粘贴于各穴上,嘱患者用手轻轻对各穴上的王不留行籽进行按压2-3分钟,以促进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每天按压2次,间隔2天更换一次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小方块,连续治疗2周。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均与耳朵上的相应穴位对应,当机体出现病变时,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常常会出现反应,而采用耳穴压豆法对耳廓上的相关穴区进行刺激,可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能起到良好的治病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