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1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朱雅雯,蔡理通讯作者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上海,201299

布氏杆菌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类通过与感染动物接触或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如生牛奶、未经充分加热的乳制品)而感染[1]。此外,通过呼吸道接触布氏杆菌的微小颗粒也可能导致感染。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发热、关节痛、肌肉疼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有时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盗汗、失眠等症状,疾病的严重程度因个体抵抗力以及感染剂量而异。2023年7月我科收治1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现对患者病情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7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2周入院,最高39.3℃左右,伴右下腹疼痛、全身乏力、头晕、恶心,无明显胸痛、胸闷、气急,无畏寒、寒颤,无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无游走性关节痛,无鼻出血,无皮肤淤点、淤斑,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下肢浮肿。门诊拟发热收治入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可,贫血貌,胃纳可,长期便秘有混合痔,小便正常,无短期内明显消瘦,双下肢轻度水肿。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180/100mmHg, 平素未服用药物降压。入院后使用经验性抗炎治疗后持续高热,体温无明显下降,高热时予以抽取血培养。入院五天后血培养提示布鲁菌属,追问病史,患者回忆有食用生羊奶史。经疾控再次采样确认患者为布鲁氏菌感染,确诊布氏杆菌病,经公共卫生中心专家会诊调整治疗方案为利福平口服和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静滴,辅以保肝、补铁、补充白蛋白等营养支持治疗。两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营养状况好转后出院。

2 护理

2.1 环境管理

由于布氏杆菌是一种传染病,需将病患隔离开来以防止交叉感染。根据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南,将病患单独住在一个带有负压室或隔离间的环境中。定期对各个表面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密切接触的物品和区域,例如床单、衣物、洗手间等[2]。患者需佩戴口罩,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确保病房内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并经常开窗通风,提供新鲜空气。将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如纸巾、手套等)放入专用双层医用垃圾袋中,密封后送至专门的处理处置区。对于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血压计、体温计等,专人专用,定点放置,并遵循正确的终末消毒方法。

2.2 心理护理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需单独隔离居住,同时患者身体虚弱,需专人陪护,患者和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感。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布氏杆菌病的相关信息,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等。通过提供准确和科学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疾病,减轻焦虑和恐惧感。及时回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解释医疗措施和治疗进程,增加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信心。为患者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应对精神压力。

2.3 液体管理

由于患者出现高热、双下肢轻度水肿等症状及体征,记录患者日常液体摄入量、尿量以及其他排泄物,密切观察液体平衡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详细观察患者的水肿状况,特别是双下肢的水肿程度、是否伴有其他部位的水肿。根据患者的体重、代谢需求和临床病情,合理给予适量的水分摄入,饮水应分散到整日,避免集中大量饮水引起过度负担。波状热和水肿症状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钠、钾、氯等电解质的异常,定期监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水平,如发现异常需要及时纠正。可鼓励患者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度活动,如散步、以不感到劳累为主,有助于促进循环系统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症状。

2.4 营养支持

患者有乏力、恶心等症状,并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及铁缺乏现象。推荐患者摄入富含高质量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类、乳制品、豆类和坚果。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鼓励患者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如红肉、豆类、蛋黄和绿叶蔬菜。同时,结合铁剂的使用,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患者合并混合痔,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纤维含量,以减轻便秘和排便困难。建议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并饮足够的水。布氏杆菌病患者通常需要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康复期。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可以考虑向患者建议适量补充藻类产品或藻类补充剂,以提供额外的营养支持,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免疫系统的健康。

2.5 药物管理

患者合并多种疾病,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由于布氏杆菌属于细菌感染,常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根据医生的处方,帮助患者按时服用抗生素,如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确保患者按正常剂量、规定时间和疗程完成抗生素治疗。针对患者的高血压病情,遵医嘱帮助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监测患者的血压,并记录相关数据。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针对患者贫血治疗,协助患者按医嘱服用口服铁剂,如富马酸亚铁。确保患者正确理解和遵循服药规定,如空腹或饭后服用,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干扰。针对药物性肝损害,需要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记录并报告异常结果。

2.6疼痛管理

患者右下腹疼痛、全身乏力,与患者交流详细描述疼痛的特点、强度和持续时间,并进行疼痛评估,如使用VAS评分。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体位、呼吸等情况,了解疼痛的性质(如绞痛、刺痛等)。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处方的布洛芬或某些处方镇痛药,以减轻疼痛[3]。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巧,有助于降低疼痛感知和情绪紧张。建议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例如躺平并将腿稍微抬高。根据患者的反应和多次疼痛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确保疼痛得到充分控制。

2.7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如避免与患有布氏杆菌病的动物接触,尤其是避免接触感染家畜、饲料、粪便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并避免食用未经充分加热处理的动物产品。同时,还应告知患者有关接种疫苗的信息,并鼓励患者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疫苗接种。针对其他合并疾病,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危害和影响,以及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提倡低盐饮食;定期测量血压,遵守医生开具的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合理使用。向患者详细解释混合痔的症状和疼痛的缓解方法,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保持局部清洁,避免过度用力排便等。

3 体会

布氏杆菌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包括严格遵守手卫生、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消毒设备和环境等。只有通过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才能保护患者和自己的健康安全。布氏杆菌病患者面对疾病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和沮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抵抗力和康复信心。布氏杆菌病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或消耗,因此,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营养需求,并提供合理的饮食管理。以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帮助他们恢复体力,促进康复进程。以人为本,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符合个体的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蔡榕华,张诗苑.6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报告[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9):1418-1420.

[2]任玉华.全面化护理干预用于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4):30-31.

[3]张沛华.综合护理干预在布氏杆菌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5):2378-2379+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