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科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白内障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科普

张静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530021

白内障的手术现在已经很常见,并且已经都进行了改进。目前比较常用的白内障手术方法是显微镜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在的手术术后护理和以前已经不一样,因为没有缝线,刺激感会减轻,同时切口特别小,眼睛不容易裂开。

一、术前准备及护理

术前准备:①眼部一般检查:光感、远视力、光定位、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眼内压,以便了解眼底病是否有理性改变;②特殊检查:超声检查、了解眼底视网膜情况;③了解病史:老年人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肺,内分泌等疾病,术前详细了解心、肝、肺、肾的功能和出凝血时间是很必要的。如高血压、糖尿病、肺炎、哮喘,患者可先治疗后再手术。对高血压患者,术前要求收缩压不高于160mmHg;舒张压不高于120mmHg;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但对严重心衰、肾衰、尿毒症等患者不宜手术治疗。发现睑缘炎、泪囊炎、急性结膜炎,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经临床观察,白内障患者大多年龄偏大,心理承受力和理解力较差、情结不稳定,极度紧张,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全身疾病。患者的心理顾虑有多种,一是对手术效果怀疑;二是为自己身体状况能否接受手术治疗担忧。采取心理护理手段,解除患者恐慌及紧张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②术前宣教:从语言上给予安慰、鼓励,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使其接受护士给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耐心讲解术中注意事项,请曾做过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有依赖和安全感。③术前训练:做好术前训练,使患者术后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应早期训练。协助患者练习仰卧位,使其适应床上生活,如进食排便等。教会防止打喷嚏、咳嗽的方法,如咳嗽时用舌尖顶压腭部或用手指压人中穴,并鼓励患者戒烟酒。

二、术日准备

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及精神状态:对有些患者因紧张而造成一时性血压升高,通过休息或心理护理稳定情绪,并遵医嘱口服降压药物及镇静剂,使血压恢复正常,对轻微咳嗽的患者,可给予口服止咳药物。

手术日准备:手术前30分钟用2%托品酰胺眼药水散瞳,每次间隔5~10分钟,共点3~5次,同时观察瞳孔散大情况。正常情况下20~30分钟左右是瞳孔即可散大,一般瞳孔散大到6~8mm时手术视野较好,对虹膜后黏连的患者,散瞳药可能作用不大,切忌点药次数过多,以免药物通过鼻黏膜吸收而引起眩晕、气喘、脉快、流涎、多汗等全身中毒症状。瞳孔散大后用碘伏将手术眼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住,等待手术。

三、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保持病室干净整洁,同时还需控制探视人数及次数,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叮嘱患者术后应避免出现感染,对输液的患者要做好输液护理;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为主,加强蛋白质的补充,平时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及蔬菜等。

眼部护理:卧床时嘱患者全身放松,张口呼吸,头部不可摇动,严禁低头,勿揉眼睛,勿大声谈笑,控制打喷嚏和咳嗽,保持眼部和全身安静,避免碰撞而发生创口裂开、眼内出血、晶体移位等。术眼观察:术后3天内,要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加强观察局部是否有渗血,分泌物的量和性质,眼睑是否肿胀,皮下有无淤血,瞳孔大小等。如持续性眼痛、渗血,考虑是否有前房出血的可能,若分泌物增多,体温升高,局部红肿疼痛等可能为术后感染所致,前房出血采取半卧位,并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正常情况下,术后第1天视力0.1以上,低于0.1应及时找原因。术眼处置: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眼内感染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换药时要严格消毒皮肤,抗生素眼液点眼,及时更换潮湿的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饮食护理:术后常因患者的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弱而出现便秘,用力排便可引起眼压升高,易致切口裂开。术后第2天,护士应在协助患者离床活动的同时,根据病情鼓励患者多进食水果,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低脂无刺激性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安全护理:①高龄或合并心、肺病患者应密切观察神智及全身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②防呛咳:老年人因神经反射活动减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易出现吞咽障碍,甚至误吸引起呛咳造成创口裂开,进食时应交待患者切勿与旁人谈笑,不思考与进食无关的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在“吃”上,如需喂食时,应每喂一口先用食物或餐具碰老人的嘴角,再小心将食物送进口内,每次量不宜过多,也不能过于心急。③防跌伤:当患者听医生说自己的术眼已恢复,准备出院时,都为自己重见光明,能自立生活而感到高兴,加上老人有一种不服老的心理,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这是造成意外的主要原因,应该警惕。实际上老年人因平衡感觉减退,肢体协调能力减弱,常有步态不稳、动作迟钝现象,对突然而来的险境很难敏捷的回避,先让患者亲手摸一摸常用物品的位置,使其熟悉设施及物品的使用,再由护士或家属带患者熟悉周围环境及通道,陪护人员一定要护着患者行走,禁止在后推或拉着患者衣服行走,使其有所准备,以防碰撞跌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