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讨论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讨论与实践

王招光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 常州市 213000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产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也相对较多,因此,为在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使得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成为现代煤矿企业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基于此,本文就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一、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水平不足

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需要技术支持,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通信等。然而,目前许多煤矿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化煤矿生产的需求。例如,一些企业的硬件设备老化、软件系统过时、网络通信不稳定等问题,都制约了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信息化标准不统一

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信息共享。然而,目前许多煤矿企业的信息化标准不统一,导致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不一致、信息无法共享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缺乏专业人才

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包括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然而,目前许多煤矿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导致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技术问题,无法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安全保障不足

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需要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然而,目前许多煤矿企业的安全保障措施不足,导致信息泄露、系统被攻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企业也难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投入不足

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通信等方面的费用。然而,目前许多煤矿企业的投入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和保障。同时,由于投入不足,企业也难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抱歉,当前访问用户较多,请稍后重试。文档助手持续学习升级中,期待为你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思路

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思路主要包括前期准备、系统设计、开发、实施以及运行五个步骤。

1.前期准备包括立项,了解项目目标、范围、后勤保障、质量要求等方面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

2.系统设计需要针对立项阶段提出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输出相应报告,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总体设计,并输出总体方案设计书,然后对总体设计方案展开论证分析,并进行详细设计,最后形成详细设计说明书。

3.开发阶段,主要是对编码、数据等进行加工,构成软件系统、数据,然后对其展开测试,并形成测试报告。

4.实施阶段,将系统平台投入使用,并输出实施规划技术文档,然后进行试点和试运行,输出试验报告。

5.运行阶段,即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同步展开系统的维护、更新和管理,确保系统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二)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技术

为实现煤矿生产的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在实际进行平台构建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煤矿生产管理需求以及安全管控要求,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案例项目当中运用到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当前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实现对于生产目标、环境参数的远程监控,多采用的是自动化监控系统,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重复建设、信息共享程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对此,还可在传统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以此实现监控系统当中数据的集中处理和高效传输,以此通过中控计算机实现监控数据信息的整合处理,并根据实际生产需求,以及前期编程程序,有针对性地对异常数据进行远程智能调控,以此确保矿井内的环境、条件等更好地符合生产要求,保障实际生产安全。除此之外,该系统还能够结合矿井环境参数监控结果,分析现场安全隐患,实现安全预警,以此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提供可靠支持,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生产安全。

2.生产调度通信信息平台。煤矿生产本身规模较大,涉及的内容、专业以及部门较为复杂,以此实际管理、调度难度较高,为提高整体生产调度效率,需要建立用于生产调度的通信信息平台。该系统平台由生产检测、工业电视系统、程控交换机、井下人员定位以及井下无线通信等多个部分共同组成,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煤矿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并根据生产需求,合理进行调度,以此达到提高整体运作效率的目的。其中生产检测及工业电视系统,主要由KJ70生产检测系统主机、大屏显示器以及井下节点监控分站等共同组成,要求监控人员能够定时将监控分站的视频信息和传感器检测结果实时反馈给主站,在大屏显示器当中实时显示出来,以此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生产一线实际情况,并合理进行生产调度。工业电视系统主要由多个摄像仪组成,用于监视井下实际情况,通过光缆将信息传递回节点控制中心,然后结合监控结果,节点控制中心根据设定好的程序,控制仪器进行生产,中控台则主要负责生产调度、收集信息以及通信辅助等,以此保障整个生产过程调度快速、通信良好。

3.现场工作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现安全生产,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能够为生产调度决策提供可靠支持。该系统能够在矿井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了解工作人员的具体位置和情况,为后续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信息,以此提高救援效率,保障人员安全对此,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在每位井下工作人员身上安装定位系统,并定时将人员位置发送到主机和终端,以此确保地面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此外,在发生安全事故后,该系统还能够向主机发送求救信号,促使调度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安排救援活动。

4.煤矿生产自动控制系统。为实现煤矿生产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可通过将视频监视设备与远程控制系统连接起来,形成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光缆实现信号传输,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各个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并结合实际生产需求,实现设备远程控制。此外,若设备出现问题,可结合设备监控数据信息判断设备运行情况,并自动判断设备问题的大致范围,及时调度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维修。随着矿产规模的扩大以及设备数量的增加,为保障信息传输质量,可使用矿用充电式无线甲烷传感器,取代原来的有线数据传输方式,以此保障传输效率,同时降低线缆成本。

(二)探索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

为实现煤矿生产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促使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更加有效,作用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还需要结合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效果,探索长效发展机制

1.从政府层面来看,应深入研究远程监察执法模式,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实现远程监察,既能够提高执法力度,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现场执法过程中的干扰和影响;同时还应建立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研判机制,实现对于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通过分析风险发生因素,从源头上抑制安全风险;此外,还应改善当前应急救援机制,构建风险管理平台,借助虚拟城乡等技术,提高救援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2.从企业层面来看,可结合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建设智慧煤矿,转变传统二维平面生产信息传递形式,借助BIM等先进技术,展开智慧管理,实现三维可视化生产管理,以此帮助企业更加直观了解实际生产情况,为生产调度、安全管理、指挥决策以及抢险救援等提供可靠支持。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工作人员培训模式,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生产安全。

结束语

在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际上是先进技术的应用扩大化和针对化的过程,为此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接触先进技术,并尝试将其应用到生产当红,依靠技术的力量推动企业重构业务流程、优化自身组织结构,实现从生产到管理的多重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将高效生产、安全生产的要求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乔海瑞.加强现代煤矿信息化管理提升自动化作业效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2):84+86.

[2]鲁军,任永锋.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11):123-124.DOI:10.13487/j.cnki.imce.020175

[3]张文广,王立芬.信息化背景下煤矿自动化技术的有效性探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1,(0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