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例管理的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提升的实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基于病例管理的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提升的实证研究

卢丹

彭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 彭州611930

摘要:消化系统疾病是当前医疗保健系统面临的常见疾病类型之一,且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提升消化内科的护理质量,对提高患者康复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消化内科病例管理为切入点,采取比较研究和干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探讨病例管理在提高消化内科护理质量中的实证效果。具体采取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案,随机选取消化内科病例200例,其中对照组100例持续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病例管理模式。通过连续6个月的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病程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病例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显著改善病情、降低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为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消化内科; 护理质量; 病例管理; 患者满意度;

1、消化内科疾病护理现状和病例管理模式介绍

1.1 消化内科疾病的常见类型与护理难题

消化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胃、肠、肝、胆等器官的病变[1]。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炎性肠病、肝硬化等。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护理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难题。消化内科疾病的症状复杂多样,病情波动大,不易准确掌握病情。疾病的治疗常涉及到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护理操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再者,患者的心理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如焦虑、抑郁等[2]

1.2 病例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病例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多学科的资源,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病例管理模式包括了护理评估、护理干预、护理评价等环节。

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病例管理模式能够提供更加精细化和全面化的护理服务。通过对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病例管理模式还能够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和协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3 病例管理在其他医学领域的应用与效果

病例管理模式在其他医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领域,病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病例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取决于严格的实施和科学的评估体系。在其他学科的应用中,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和数据分析,以及多学科的协作。这些经验可以为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提升的实证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消化内科疾病护理现状和病例管理模式的介绍,了解到消化内科护理面临的挑战和病例管理模式的优势。进一步的研究将探讨基于病例管理的消化内科护理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基于病例管理的消化内科护理效果实证研究

2.1 设计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策略与方法

为了有效评估基于病例管理的消化内科护理模式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设计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策略与方法。

通过在消化内科门诊中征募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分配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护理效果方面的差异。

为了保证双盲设计的实施,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分别分配给相应的医疗团队进行护理,医疗团队成员也不知道其所处的组别。这样可以避免医疗团队的主观意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

2.2 实施病例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的护理过程描述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采用了基于病例管理的消化内科护理模式,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下面将分别对两组的护理过程进行描述。

实验组:基于病例管理的消化内科护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护士与患者建立密切联系,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包括病情、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护士通过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包括提供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护理措施。护士还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即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法提供一般化的护理服务。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一般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体温测量、给药、饮食护理等。对照组中的护理,并没有进行个性化的疾病管理,并缺乏系统化的护理方案。

2.3 对比实验组与控制组在护理质量各指标上的差异和数据分析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护理质量各指标上的比较和数据分析,证明了基于病例管理的消化内科护理模式对护理效果的实证研究是有效的。实验组患者在疾病转归、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和康复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且医疗支出相对较少。这个研究的结论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种护理模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基于病例管理的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提升的意义与未来应用

3.1 意义及临床指导意义

病例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护理质量。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促进协作,提高护理团队整体水平。持续改进推动医务人员的学习和探索欲望,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病例管理模式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护理质量,优化工作流程,改善护患沟通,降低风险,提高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全面提升消化内科护理质量。

3.2 基于病例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提升策略提议

为进一步提升消化内科护理质量,基于病例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提升策略提议如下:

建立健全的病例管理体系。建立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病例管理团队,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并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和流程,确保病历信息的规范和准确性。

加强团队合作与沟通。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同,建立良好的工作合作机制,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团队沟通渠道,确保全面了解和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的整体效果。

注重持续教育与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科学护理水平。加强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更新护理知识,提升护理实践能力。

建立评估与改进机制。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计划,持续提升护理质量水平。

3.3 未来研究方向及其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进一步探索病例管理模式在不同消化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胃溃疡、食管癌等,而对于其他消化内科疾病如肝病、胰腺炎等的应用效果尚未深入研究。未来研究可以选择其他消化内科疾病,更全面地探索病例管理模式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研究可以进一步考察病例管理模式对不同人群的护理效果差异。由于不同人群对护理需求的差异,病例管理模式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也可能存在差异。未来研究可以选择不同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分层研究,以探索病例管理模式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关注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的研究也是未来的重要方向。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护理质量的提升,而对于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和适用的评价指标的研究还较少。未来可以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适合消化内科护理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基于病例管理的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提升的意义及未来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病例管理模式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结束语

本次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对照试验,深入探讨了病例管理在提升消化内科护理质量中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实施病例管理能有效改善病情,降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该研究成果带来的贡献在于为消化内科护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科学依据,对于今后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尽管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本研究仅对200个病例进行了研究,样本量较小; 其次,研究持续时间仅为6个月,对于揭示长期影响尚有限。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同时加长研究持续时间,深入挖掘和发现病例管理在提升消化内科护理质量中可能存在的更多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陆艳,陈明珠,罗素宁. 消化内科护理的现状和挑战[J]. 中华医学会消化学组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8, 39(06): 354 - 360.

[2] 李丽媛,白雅丽. 病例管理在消化道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实证研究[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0, 27(03): 34 - 38.

[3] 刘红,马林菲,刘频. 基于病例管理的慢性肝病病人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9, 26(05): 66 -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