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放射DR检查技术在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9
/ 2

分析放射DR检查技术在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

翟璐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102团分院放射科   新疆 五家渠  831302  

摘要:目的:分析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放射DR检查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到我院接受诊疗的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共有45个股骨头,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放射DR检查,分析患者在DR检查下的特征以及不同时期的诊断率对比情况。结果:经DR诊断,初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有0例,早期患者有7例,中期患者有14例,晚期患者有9例,初期、早期、中期、晚期等时期的概率分别为0.00%、36.84%、100.00%、100.00%。结论:给予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DR检查,对中晚期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初期及早期患者的诊断结果并不理想,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结合其他诊断技术进行合理应用。

关键词:放射科;DR检查技术;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临床效果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十分常见的骨科疾病,是指股骨头供血功能受损,从而导致骨髓成分、骨细胞等组织发生死亡,进而导致股骨头结构发生改变,因此临床又将其称之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具有多样性,其中包括:髋部外伤、饮酒以及用药等,而且减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引起该病的危险因素[2]。患者在患病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疼痛部位一般以髋部、腹股沟区等部位为主。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则会表现出明显的行动受限,例如:行走困难、下肢僵硬等,严重者则会发生下肢短缩畸形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故而,临床十分重视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目前,放射DR检查技术是临床对此类患者的主要诊断方式。本文为了深入探究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放射DR检查技术的临床效果,现纳入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展开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始时间:2020年6月,研究结束时间:2022年12月;研究对象:该期间内到我院接受诊疗的40例(45个股骨头)股骨头坏死患者,均对其实施放射DR检查。经临床确诊为初期的患者有3例,早期患者有19例,中期患者有14例,晚期患者有9例。其中男性患者有21例,占比为52.50%,女性患者有19例,占比为47.50%;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6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1岁,平均年龄测定值(51.43±10.15)岁;病程最短的为6年,病程最长的为8年,平均病程测定值(7.69±1.36)年。临床表现:跛行的患者为7例,肿胀的患者为35例,关节活动疼痛患者为38例,肢体短缩患者为2例,关节活动受限患者为10例,臀肌萎缩患者为1例。病变部位:单侧23例,双侧17例。病因类型:外伤性股骨头坏死17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9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1例,原因不明的患者为3例。患者间的一般资料没有差异(P>0.05)。

1.2方法

1.2.1仪器 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产址:中科美伦型号:ZK-DR。

1.2.2 对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DR检查,使用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对患者进行DR摄影处理,并且对其进行双侧股骨头正位摄片。

1.3观察指标

   ①详细分析患者的DR技术检查特征。②分析各阶段患者ER技术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相关数据资料,t和X2检验组间数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DR检查特征

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经过检查后,根据情况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初期、早期、中期、晚期。其中初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DR结果显示,未发现明显的异常状况;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DR结果显示,在患者的病灶周围的骨质密度出现一定程度增大,且病灶周围存在囊性变化,但患者的关节间隙没有发现异常状况;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的DR结果显示,在患者的股骨头软骨周围明显变平,并且存在碎裂、变形等情况,骨质密度增大,关节间隙没有出现窄缩情况。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DR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股骨头软骨出现变平、碎裂、变形等情况,同时下骨板发生不平整的状况。

2.2不同时期患者DR技术诊断准确率

经临床确诊的初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为3例,早期患者为19例,中期患者有14例,晚期患者有9例,经DR诊断,初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有0例,早期患者有7例,中期患者有14例,晚期患者有9例,初期、早期、中期、晚期等时期的概率分别为0.00%、36.84%、100.00%、100.00%,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DR技术诊断准确率分析(n)

方法

例数

初期

早期

中期

晚期

临床确诊

45

3

19

14

9

DR诊断

45

0(0.00)

7(36.84)

14(100.00)

9(100.00)

3.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因股骨头出现缺血从而发生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患者在患病后,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状况。据研究调查发现,我国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呈逐年升高趋势发展,每年新增病例高达30万,且多发于30~50岁的群体

[3]。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两类,其中创伤性股骨头还是主要表现为股骨头颈骨折、髋部严重扭伤等;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指在无外伤因素参与的情况下,患者的股骨头发生坏死,其中可以分为护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等[4]。根据不同时期的股骨头坏死可以分为初期、早期、中期及晚期,不同时期的股骨头坏死对患者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通常情况下,健康群体的股骨头主要表现为形态完整、表面光滑等特点,股骨头坏死患者在患病后,患者的软骨会发生变平、碎裂、变形等情况[5]。因此,需要尽早对进行的病情进行诊断,从而为临床对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DR诊断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可以有效地缩短成像时间,并且可以获得投照部位任意深度、厚度的多层面体层图像。本次研究通过纳入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对其实施DR检查,40例患者中共45个股骨头,经临床确诊,初期、早期、中期、晚期等时期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例、19例、14例、9例。结果显示,经DR诊断,初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有0例,早期患者有7例,中期患者有14例,晚期患者有9例,其概率分别为0.00%、36.84%、100.00%、100.00%。说明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DR检查时,该检查方式对中晚期此类患者的检查效果十分显著,但初期股骨头坏死以及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检查效果不佳。此外,经DR检查显示,初期:未发现明显的异常状况;早期:在患者的病灶周围的骨质密度出现一定程度增大,且病灶周围存在囊性变化,但患者的关节间隙没有发现异常状况;中期:在患者的股骨头软骨周围明显变平,并且存在碎裂、变形等情况,骨质密度增大,关节间隙没有出现窄缩情况。晚期:患者股骨头软骨出现变平、碎裂、变形等情况,

综上所述,DR检查对股骨头坏死中晚期患者的检查效果良好,但对初期、早期患者的检查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加以其他诊断技术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丁娟,李宇宏,赵宏春,郭毅,柳雨曦,曹文彬. MRI参数联合β-CTX、PAI-1对股骨头坏死及分期的诊断分析[J].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2,40(06):1407-1411.

[2]张雪,徐彬,刘又文,李无阴,张虹,岳辰.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J]. 中医正骨,2022,34(01):1-7.

[3]王娇,杜丽洁. 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3):56-59.

[4]苏明忠,林少波. DR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7):1265-1267.

[5]闫玉滨. DR与传统X线投照技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0):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