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腰椎骨折的护理要点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9
/ 2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腰椎骨折的护理要点及效果

李仕玉 韦小凤

重庆市东南医院   邮编:401336

【摘要】目的:对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以此来减少并发症,做好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腰椎骨折患者,均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收治患者共计72例。本次参与研究的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常规组、试验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式。结果:通过对两组腰椎骨折患者进行VAS评分比较,试验组整体评分均较优(p<0.05)。试验组腰椎骨折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评分分别为8.32±1.87分、3.53±0.61分、1.39±0.45分、0.82±0.14分。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做好手术室护理中整体情况较好,并发症情况较少。

关键词: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护理;并发症

颈腰椎骨折作为临床中较常发生的骨折类型,其主要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可加快促进患者进行身体健康的恢复[1]。其中给予患者合理、高效的护理配合可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几率,对于手术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探究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腰椎骨折的护理要点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腰椎骨折患者,均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收治患者共计72例。本次收治的患者中包含男性、女性患者共计50例、22例,男性、女性患者年龄均值在36.90±1.24岁、35.20±1.45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次参与研究的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常规组、试验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式。通过做好术前访视,并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以此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治疗信心,减少应激反应。第一,术前配合。在送入手术室后,通过做好相关方式的询问,并建立静脉通道,在做好对应气管插管的同时,保证无菌操作,并选取抗感染药物。在术前通过做好吹气球训练,增加肺活量,并做好针对性的咳嗽训练。第二,做好术中配合[2]。在成功麻醉后,并选取仰卧位确保偏向一侧,避免出现压疮。第三,检查手术室设备及相关器械。依照顺序进行摆放,并使用抗感染药物,在麻醉起效后,选取合适体位,如果出现应激反应还应关注相关反应。如果存在异常情况还应使用体位垫,并使用患者双腿进行固定。在覆盖患者的部位的同时,做好对应的加温,保证温度。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做好积极配合,减少传递时间。第三,通过对患者进行体温、血压等的监测,并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情况。对于卧床患者通过进行翻身,每小时翻身一次。床褥要透气保证软硬适中,透水性好,同时选用高密度海绵在床单上铺设纯棉浴巾。通过稳定体位,并做好引流管清洁、畅通处理,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肢体疼痛以及严重不适,应及时做好对应处理,避免出现不良情况。第四,术后,通过选取平卧位并确保呼吸通畅,做好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通过指导患者早期训练,包含排尿、括约肌的训练[3]。第五,对于腰椎骨折骨折患者来说,由于事情突发,因此为保证后续工作开展,应进行宣教工作[2]。在对腰椎骨折骨折患者解释相关原因的同时,列举成功案例以此来缓解骨折患者的压力。在入院后通过进行交流、沟通,并掌握相关腰椎骨折骨折患者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方案制定。在拉近关系的同时,并对腰椎骨折骨折患者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

(1)VAS评分对比。

(2)并发症、骨折愈合、功能情况。

2.结果

2.1通过对两组腰椎骨折患者进行VAS评分比较,试验组整体评分均较优(p<0.05)。试验组腰椎骨折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评分分别为8.32±1.87分、3.53±0.61分、1.39±0.45分、0.82±0.14分。

表1 两组VAS评分对比(±s)

组别

n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试验组

36

8.32±1.87

3.53±0.61

1.39±0.45

0.82±0.14

常规组

36

8.19±1.56

6.47±0.49

3.52±0.65

1.01±0.11

t

-

0.21

5.08

4.34

0.75

P

-

0.8865

0.0000

0.0000

0.2543

2.2通过对常规组、试验组患者进行并发症、骨折愈合、功能情况比较,其中试验组在术后3个月并发症、骨折愈合以及功能优良率的比较,试验组的情况相对较优(t=4.94、6.98、7.36)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比较(n;%)

组别

n

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率

术后1年功能优良率

试验组

36

2(5.56)

34(94.44)

34(94.44)

常规组

36

6(16.67)

27(75.00)

31(86.11)

t

-

4.94

6.98

7.36

P

-

0.000

0.000

0.000

3.讨论

颈腰椎骨折的发生多受外力因素所致,手术治疗是对颈腰椎骨折进行改善的重要方法,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手术中因受麻醉、侵入伤害影响,会带给患者一定伤害。因此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问题的出现,加快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通过对手术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在术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有效提升患者依从性的同时。在手术麻醉中通过建立静脉通路,在做好气管插管的同时能够减少应激反应。在术中对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保温护理、体位护理,在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同时做好对应的配合,减少手术出血情况[4]。对于一部分老年患者来说,受骨密度下降、骨量流失的影响,除此之外,在跌倒、坠落同时导致间接性腰椎骨折。腰椎骨折后一般采用内固定术治疗,但受腰椎骨折影响容易导致肢体、供血障碍,因此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较为重要。

通过使用内固定支架系统进行治疗,在此同时固定螺钉向不同方向进行拧入,在进行多角度固定的同时,在锁定螺钉成交固定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抗拉力,并能够有效防治内固定物拔出,并更好得发挥内固定的效果。相比传统的接骨板相比,此种方式能够提供高度稳定的内固定支架,在固定过程中无需进行预弯,并能够减少骨膜损伤,降低压力,并保证骨膜以及骨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

在此期间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确保手术完成,做好清理。除此之外,此种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并未出现脊柱畸形有利于提高可行性经验,能够减少神经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此种治疗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如果不能及时发生,或者术中体位不当容易造成压疮,更影响恢复。

通过对常规组、试验组患者进行并发症、骨折愈合、功能情况比较,其中试验组在术后3个月并发症、骨折愈合以及功能优良率的比较,试验组的情况相对较优(t=4.94、6.98、7.36)p<0.05。综上所述,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做好手术室护理中整体情况较好,并发症情况较少。

参考文献

[1]解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探讨[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2):112+109.

[2]宋贺龙,张航航.分析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要点[J].心理月刊,2020,15(04):161

[3]姚红华.分析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要点[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5):102

[4]贾云芬,边梦凡,王红,齐幸愉.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对策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3):149+186.

重庆市东南医院 李仕玉 韦小凤  邮编:4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