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2

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杨万贵

大理大学 617000

【摘要】目的:探析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2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不稳定型IFF老年患者中选取106例,随机分组,A组行InterTAN髓内钉,B组PFNA内固定,分析组间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骨折愈合、术后早期负重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透视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组间Harris 量表分析(P>0.05);A组螺钉切出、髋内翻畸形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组间伤口感染几率(P>0.05)。结论:不稳定型IFF老年患者治疗时选择InterTAN髓内钉、PFNA内固定各有优势,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关键词】 InterTAN髓内钉;PFNA;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长;并发症

不稳定型IFF属髋部骨折最为常见的一种,老年患者较为多发[1]。临床当前大部分医生更为推崇髓内固定疗法,其中PFNA内固定、InterTAN髓内钉较为常见,现阶段临床对于上述两种手段的价值仍有诸多争议存在,为明确二种治疗手段实际价值,本文将其给予我院患者,对比分析了二者优劣势,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我院就诊的不稳定型IFF老年患者中选取106例,随机分组,A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平均(70.4±2.1)岁,B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平均(70.2±2.1)岁,组间一般资料分析(P>0.05)。

1.2方法

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于牵引床上平卧,肢体健侧外展,于支架上固定,内收患肢髋部,角度约为10~15°,首先开展外展外旋牵引,顺次施行内旋内收复位,取C臂X光机开始正侧位的监视,若未能成功闭合复位,可有限切开骨折的断端,借助钢丝捆扎等手段实施复位,满意后,做一切口,长度5~8cm,位置选择在大粗隆近端,透视下,大粗隆顶点或稍偏内处钻入导针,借助开口钻(空心)沿着导针创建髓内钉通道,以扩髓器扩髓。

B组:插入PFNA主钉(直径合适),对髓内钉前倾角、深度做出调整,取螺旋刀片瞄准臂,开始安装,导针钻入,透视下,位置明确后敲入螺旋刀片,刀片锁紧,后将主钉尾帽、远端锁钉置入,冲洗伤口、止血,结合实际明确是否需要引流管置入,切口缝合。

A组:取合适直径的interTAN髓内钉主钉插入,前倾角、深度调整,近端双筒瞄准器安置,打入拉力螺钉导针,透视下确认导针位置,于颈部中央稍偏下方处,于软骨相距5mm,测量拉力螺钉长度,对应配套加压螺钉长度减少5mm,钻加压螺钉孔,防旋刀片插入,顺着导针钻孔,将拉力螺钉置入,防旋刀片拔出,旋入配套加压螺钉,透视下明确术中螺钉位置、加压效果。定位下将远端锁钉置入,拧紧内置防退出螺栓,安置尾帽。伤口冲洗、止血,结合实际决定引流管置入与否,切口缝合。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处理,定量资料与定性资料进行t、x2检验,分别使用%、(x+s) 表示,P<0.05为差 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

手术指标,见表1。

表1  手术指标分析(x±s)

组别

例数

骨折

愈合时间

(个月)

术后早期

负重时间

(d)

术中

出血量

(ml)

手术时长

(min)

透视时间

(min)

A组

53

3.2±2.5

15.7±6.2

125.1±10.2

78.1±11.5

3.8±0.6

B组

53

4.0±3.0

18.1±5.9

70.2±8.5

60.3±10.7

2.8±0.5

2.2 Harris 量表

组间数值分析(P>0.05),见表2。

表2  Harris 量表分析(x±s,分)

组别

例数

Harris评分

A组

53

89.1±4.8

B组

53

88.0±5.0

t

0.441

P

>0.05

2.3并发症

具体数值,见表3。

表3  并发症分析(例,%)

组别

例数

伤口感染

螺钉切出

髋内翻畸形

A组

53

3(5.6)

0(0.0)

1(1.8)

B组

53

1(1.8)

7(13.2)

8(15.0)

X2

0.444

12.551

16.300

P

>0.05

<0.05

<0.05

3讨论

最近几年,发生老年不稳定型IFF几率持续升高,现阶段,临床常以髓内固定法治疗不稳定型IFF老年患者,髓内固定弯矩小,系统力臂短,生物学稳定性较高,手术时骨折端无需广泛剥离,损伤软组织程度较小,较髓外固定价值更为显著[2]。本文结果:治疗后,A组骨折愈合、术后早期负重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稳定型IFF老年治疗时选择PFNA内固定、InterTAN髓内钉各有优势,PFNA内固定透视、手术时长较短,术中出血量减少,而InterTAN髓内钉可减少发生螺钉切出、髋内翻畸形的几率。原因分析:PFNA借助螺旋刀片放置可使骨折端固定的效果增强,对骨折愈合十分有利。与PFNA相比,InterTAN髓内固定借助双钉系统,操作步骤较为繁琐,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增加,手术时长延长。结果中,组间Harris 量表分析(P>0.05);提示两种手段疗效均较高,所以,针对伴基础病症较多或自身条件较差者PFNA内固定位首选,利于手术指标改善。A组螺钉切出、髋内翻畸形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分析原因:InterTAN髓内钉属髓内固定

第三代固定系统,可强化主钉与股骨近端稳定性,利于骨折端复位十分有利[3]。此外,InterTAN髓内钉的应用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外侧壁骨质,并转变抗旋转应力为加压骨折端的作用。PFNA需借助螺旋刀片,破坏股骨头的程度较大,术后会减弱固定强度,螺钉切出的几率提高[4]

综上,不稳定型IFF老年患者治疗选择InterTAN髓内钉、PFNA内固定各有优势。

【参考文献】

[1] 豆志文,李震,左伟. 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比较[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3,45(9):1683-1685.

[2] 康恒. 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 临床研究,2023,31(1):78-81.

[3] 冯冬前,张斌,余加生,等. 骨水泥灌注联合PFNA内固定及单纯PFNA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20(1):68-71.

[4] 范警华,张道玲,黄菲,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骨硬化蛋白、DKK-3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23,13(6):15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