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的积分制课堂评价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3

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的积分制课堂评价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陈 超

义乌市宾王学校    322001

【摘要】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分制评价方案是一个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管理。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小组积分制 评价模式 自主探究 自我管理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过多得关注于课堂知识点是否掌握和课堂任务是否顺利完成,而忽略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合作意识、学习能力等基本品质的培养,课堂评价的片面引发的问题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纪律管理、机房维护等方面举步艰难。

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素养”。教师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向起到了绝对的指向性作用,如何采用有效的评价策略,设计符合实际的评价方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管理,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笔者对7年级4个班级以8年级3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堂进行了小组积分制评价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机房管理,纪律监督、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善。在反思利弊,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将在本文介绍小组积分制评价模式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有效做法,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普遍弊端进行反思,旨于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研究背景分析

我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主导开展教学,以课堂作业完成度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本校专职信息技术教师6名,平均每位教师承担6-8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不同任教老师课堂评价的侧重点有所差别,在纪律、卫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和问题。下面将我校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

1、班级流动频繁,机房卫生监督难。

2、部分学生自律能力差,教师一人管多人,应顾不暇。

3、课堂活跃度不高,小组合作、互动参与度低。

4、学生习惯于过去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动力不足。

5、学生对课堂目标性评价作业不够重视,完成度不高,作业上交率低

小组积分制评价方式初步尝试后效果显著

实行小组积分制一学期后,将实验班级与其他平行班级进行对比,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上有了明显改善:

(一)机房卫生管理变得轻而易举

机房从每月一清才能保证干净整洁,改善到一学期一清即可。

(二)纪律监管更轻松

班级的课堂纪律普遍改善,对班级中纪律性极差的学生的监督工作从教师的肩头逐步转移给了小组,组内与组间的互相监督对课堂纪律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课堂参与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些班级从无人愿意主动参与到人人争相上台展示,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有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在课上积极参与演示操作、发表有效观点,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起来了,大部分学生在合作与竞争的环境下获得了更高的成就感。

(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效率更高

过去学习网站和课本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在自学阶段无所事事,等待老师讲授知识。虽然他们最终也能通过教师讲授掌握当堂课的学习内容,但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毫无益处的。在小组积分制的合作与竞争环境下,学生对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的渴求被放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够积攒更多学分的环境趋势下,学生都尽可能得通过课本和学习网站进行自学。由于小组捆绑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位组员在小组中的重要地位,小组内都乐于互相指导。

(五)作业上交率在96%以上

通过对各个班级上交作业不积极的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不上交作业的基本是两种学生,一种是特别不重视信息技术课不屑于交作业的学生,另一种是由于操作水平弱,由于无法完成全部任务而不好意思上交作业的学生。针对于这两类学生心理,教师在作业评价中适当增大教学态度的分值,消除学生对于不能全部完成课堂任务的自卑感,建立起无论自己做了多少,都是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都能对作业积分做出贡献的意识;而不交作业的扣分量是极大的,个别态度极不端正的学生也会在组员的督促下做出良好改变的第一步——养成交作业的习惯。

信息技术课堂小组积分制评价模式的探索和应用

小组积分制主要是将学生在卫生、纪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作业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将其量化为分数计入个人积分,学生通过积攒积分,以小组总分为单位兑换奖励。教师通过制定奖惩制度中的规则来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查看自己个人的各项分数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可通过对比个人积分、小组积分、班级积分的横向比较,更直观得了解自身以及所在集体(小组、班级)的优点和不足。积分兑换奖励的方式,有效激励学生以教师制定的规则为导向,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合作与交流。

分组要合理均衡

小组人数3-5人较为适当。人数过少,小组合作的优势不突出,而人数过多,会导致小组组织协调困难。

小组分配成员需建立在了解学生水平的基础上,让每一组的实例均衡。教师根据学生的摸底测试的成绩,选出12位成绩最优者平均分配在各组,为组员提供学习支持;成绩后12位学生也被平均分配到各组中,让其有机会获得更多帮助;剩余所有学生平均分配到12个小组中。

明确组长职责,培养组长的带队能力

每个小组设定3位组长,即学习组长、行政组长、卫生组长,对本组的学习、纪律和协调、卫生三方面进行监督指导。

担当

组 长 职 责

学习

组长

学习组长可以随时离开座位进行组间沟通

监督组员的作业上交情况;

3、组内活动那个协调与指导

行政

组长

1、维持小组纪律,监督组内与组间的纪律问题

2、轮值行政组长给当课堂计分

卫生

组长

1、监督座椅摆放情况

2、检查及监督卫生情况

积分细则具体明确,体现学生多角度评价

积分细则是对学生评价方式的体现,教师将作业评价、课堂表现、卫生习惯、纪律等量化为具体分值,学生通过解读奖惩类型和分值比例,了解在课堂中需要学习的方向和进行自我管理的标准,积分细则对引导如何开展学习活动和自我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模块

统计方式

积分来源

作业

教师课后批改作业、登记分数

作品:1-3分,优秀加3分,未交作业-4分

课堂表现

教师随堂记录

有效展示、评价、指导,1-3分/次

卫生

习惯

每人课前检查,上报并登记

座位卫生,设备损坏,桌面和座椅拜访。-2分/次

纪律

教师点名、行政组长记分

纪律问题被老师直接点名,随意离座直接扣分-3分/次

例如课堂表现的评价标准中,相对于教师讲解所得,学生更愿意利用课本和学习材料自主探究来完成任务以得到更大分值,教师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而对于不上交作品而产生的大分值扣分,也改善了课堂作品的上交率。

奖励巧安排,调动学习热情

当小组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则给予学生积分兑换奖励的活动,奖励内容要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是学生之所爱,但必须基于课堂文明公约,不能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奖励反馈要及时,周期合理。积分兑换奖励的周期不要超过2个月。时间太短,会使得学习和奖励的比重失调,降低积分在学生心中的含金量。如果时间太长,学生长期积攒的积分无法得到回报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其努力积攒积分的动力。

奖励要及时还必须体现在课堂表现的反馈上,教师在学生达到课堂加分标准的表现后,立刻将分数记录下来,让学生即时获得被嘉奖的内心体验,对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效果是最佳的;同时即时反馈也有助于激发其他小组积极参与竞争表现机会的热情。

图1:小组积分统计范例               图2:班级各项指标排名

解决机房维护监管难的问题

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座位上的设备以及卫生负有绝对责任,包括保持座位干净整洁、凳子摆放在指定位置、设备维护。每一堂课,上课前,同学们需要做2项工作:

1、检查座位卫生,检查自己座位上、机箱旁边、键盘下面是否干净整洁,如果有查到卫生问题,第一步,处理干净;第二步卫生组长将问题座位上报行政组长登记扣分。

2、检查自己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对上报座位的前一个班级的同学进行扣分,检查要仔细,如果因为检查不认真,让下一个班级的同学发现你座位卫生不过关,那么追究你的责任,因为你没有检查并维护自己的座位。设备的人为损坏等问题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追责。为了便于维护机房设备和卫生,在小组分定后,每个学生对应的座位不可随意变动,便于考勤。

教师在小组积分制实行之初的重要职责

学生对于一份新规则的解读和实践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实行小组积分制的第一阶段(笔者将第一阶段设置为1个月),需要做好对规则的解读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积分制的目的和实现方式。学生对于规则的理解和教师预期会大相径庭,这时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和纠正。一个阶段下来,学生体验了整个规则的学习方式培养的过程、小组合作的磨合、被加分和扣分的体验以及最终积分结算后获得奖励的体验,学生就能完全了解自己在这个制度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小组合作的目标和方向。那么下一阶段教师基本不需要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已经能够用这套制度来规范自身管理,帮助自己学会学习,同时也为教师减少了许多工作负荷。

反思总结后的策略修改

(一)听一听学生的声音,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

个人的眼界存在很大局限性,教师独自制定出的制度和规则必定存在很多缺陷。在制定规则时,不仅可以发挥教学组的力量,和组内教师探讨,还可以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为规则的制定和完善群策群力。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信任,让他们更多得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教师针对以上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并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对于小组积分制的认同度,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小组的方式对制度改善的看法和建议。

图3:积分制重启意向调查

如图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组比较认同小组积分制,但仍存在部分小组对小组积分制表现出不适应的状态,认为小组积分制会让自身所在小组处于劣势。根据调查发现,这类小组存在的困难主要有:1、小组学习能力整体较弱,在小组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导致信心缺失,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小组成员来解决这一问题;2、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小组良好的沟通力和凝聚力,教师需要特别关注这类小组在学习和管理上的过程,并给予及时引导。

学生从他们的角度提出有效的观点,教师对其进行筛选考量,帮助完善积分制度。

图4:学生对积分制的一些建议

(二)改善积分制,纠正积分制偏离的航向

积分制的奖惩内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向和自我评价引导的主要方式,奖惩力度和方向偏离是导致学生产生作业平庸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作业的评价方式上也做出了很大的改变。

教师放弃课后批改作业计分的方式,而改为每堂课随机抽取连续学号的10位同学的作业进行课堂点评并计分,总分平均分配给全班同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点评学生作品中的不足和优点,对学生做出更好的作品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高作品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大大减少了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同时在积分奖惩力度上,加大优秀作业的分值,适当减少作业基本分,引导学生在作品优秀度、创新度发出更高的挑战;而对于没有上交的作业也加大了扣分的力度。而平均分配作业分数给全班同学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在作业完成度上一荣俱荣的价值观,增加他们在互助学习上的班级凝聚力。

图5:积分制效果调查

经过了两年的信息技术课堂小组积分制评价模式的探究和实践,学生对于课堂的活动参与度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并学会用不同方式进行学习;实验班级不仅养成了良好的作业态度,作业品质也有所提高;学生养成了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组织和沟通能力明显加强,在课堂纪律以及保证机房卫生等方面展现出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课堂管理也变的更加轻松了。在小组积分制的实践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会让教师个人感到望而却步,甚至想要放弃。但教师只要坚定正确的目标,不断改进,一定能找到方法应对,改善自己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