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玉米秸秆还田及丰产栽培技术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2
/ 2

施甸县玉米秸秆还田及丰产栽培技术浅析

范青楠

(施甸县农村能源环境资源站  云南省 保山市678200)

摘要:玉米秸秆是我县重要的秸秆资源,在传统的农业种植中采取焚烧的处理方式,会破坏生态环境,并且造成资源浪费。秸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合理利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和微生物活性。玉米秸秆在还田之前要做好处理,避免出现病虫害,以提高其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丰产栽培技术

前言

在传统的农业种植中,焚烧玉米秸秆的处理方式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浪费大量的资源,不利于我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据调查统计,施甸县水稻种植面积13144亩,总产6632吨;麦类种植面积69279万亩,总产18861吨;玉米种植面积330455亩,总产132605吨;油菜种植面积9556亩,总产1428.6吨;薯类种植面积17180亩,总产4704吨;其他作物植面积131049亩,总产115962吨。按照常规草谷比和收集系数计算,2023年秸秆理论产生量约为184161吨,可收集量167218吨。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县作物面积的57.91%,总产占全县的47.33%,种植面积最大,产生的秸秆量也最多。调查研究显示,如果连续将玉米秸秆还田2~3年,可极大地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中的碳氮比及各种营养元素,同时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和提高土壤肥力。

1现阶段主要的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1.1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可利用机械设备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或将整个秸秆还田。整个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是将秸秆深埋入土壤中,或者将玉米秸秆直接平铺在土壤表面,具有省时、省力且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成本高、耗能大,容易受地域限制,不适合在我县推广应用。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促进秸秆尽快分解,提高土壤肥力,能实现秸秆还田的一体化操作,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使用该方法点的农户较多。

1.2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能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补充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在优化土壤理化性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秸秆覆盖能调节土壤的温度,减少因气候突然变化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该技术在北方地区的应用比较广泛,我县基本无直接覆盖还田的。

1.3秸秆堆沤腐解还田技术

秸秆堆沤腐解还田技术优势明显,在补充土壤有机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土壤中的有机肥短缺,该技术是改善土壤肥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在秸秆腐解的过程中需要配合施用快速堆腐剂,产生的大量纤维素酶有利于秸秆快速腐败,形成有机肥料。也可以选择生物工程技术,如酵素菌技术,将其应用在玉米秸秆肥料的制作中,能够取得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过示范带动、监督执法、宣传培训等具体措施,我县秸秆综合利用率90.59%(其中直接还田8058吨,占综合利用的4.82%;饲料化109160吨,占综合利用的65.28%;肥料化21280吨,占综合利用的12.73%;燃料化12978吨,占综合利用的7.76%)。极大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应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和品质好的玉米品种,坚持因地制宜的选种原则。在选种的过程中要选择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2%,且含水量<13%的玉米种子。尽量选择经过包衣处理的种子,如果种子没有包衣要选择药剂拌种,主要的药剂有粉锈宁、毒死蜱和辛硫磷等。

2.2播种技术

2.2.1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结合气温和降水等情况选择土壤墒情好的时间播种,其中春季玉米在4月中下旬播种,夏季玉米在6月初播种。当土壤含水量高于75%左右时才能播种,并且利用反浆水促进玉米发苗,确保苗壮。

2.2.2播种密度

结合玉米的品种,酌情控制玉米的播种密度,通常情况下,机械设备播种量控制在30~45kg/hm2;紧凑型玉米留苗67500~75000株/hm2;紧凑大穗型品种留苗52500~60000株/hm2。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行距为50~65cm。

2.2.3侧深施肥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应结合土壤肥力合理搭配施用肥料,施入氮、磷、钾肥270~345kg/hm2,在种子下方5~10cm的位置施入磷肥和钾肥,与种子间隔一定的距离,防止烧种。

2.3田间管理技术

2.3.1机械中耕

在定苗过后中耕,促进根部生长发育,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通过中耕可疏松土壤和增强提墒抗旱的能力,并且减少杂草生长。当玉米长到4~5片叶片时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控制在25~30cm,伤苗率低于1%,减少对秧苗的损伤。在拔节期开展第2次中耕,并且配合除草和培土作业,深度控制在25~30cm,伤苗率低于1%,做好种苗的保护工作,通过培土提高玉米生根能力,降低倒伏率。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第3次中耕,并且配合施入玉米生长期所需氮肥,施肥之后及时覆土。

2.3.2促早成熟

在玉米抽雄期,可喷洒化控剂控制玉米植株的生长,选择98%磷酸二氢钾6kg/hm2,并且兑水750kg/hm2,可减少玉米生长后期的倒伏概率。

2.4病虫害防治

2.4.1玉米锈病

锈病是玉米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玉米中上部位叶片,也会危害玉米的苞叶和雄花。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出现淡黄色的病斑小点,扩散之后逐渐变为黄褐色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病斑。及时用药喷洒防治效果明显,主要的药剂有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间隔7~10d用药1次,连续喷洒2~3次。

2.4.2玉米叶斑病

玉米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病,之后向上扩散和蔓延。患病的叶片出现青灰色的水渍状的斑点,病情扩散之后,病斑逐渐转变为暗褐色大斑。及时用药喷洒防治效果显著,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间隔7~10d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

2.4.3主要虫害防治技术要求

玉米主要害虫是螟虫和一些地下害虫。玉米螟虫又被称为钻心虫,大喇叭口期危害玉米植株,可以选择1.5%辛硫磷颗粒剂和细煤按照1.0∶1.5的比例混合均匀,撒在喇叭口内,灭杀害虫。双斑萤叶甲卵耐干旱,幼虫主要生活在杂草中,要加强清除田间杂草,有效降低害虫繁殖率。当田间出现虫害之后,坚持绿色防治理念,选择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喷洒发病部位,每间隔7d用药1次。在害虫幼虫时期用药防治,选择5%高效氯氢菊酯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交替轮换施用药剂。

结束语

当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玉米秸秆粉碎技术可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可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显著,为玉米丰产和稳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恪驰,何长安,纪春学,等.玉米机械收获与秸秆还田技术研究[J].新农业,2021(24):93-94.

[2]郝海南.玉米秸秆还田丰产增效栽培技术初探[J].农家参谋,2022(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