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文化安全的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1
/ 2

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文化安全的策略初探

张超

河南省襄城县实验高级中学  邮编:4617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文化安全教育的策略,结合人教版教材和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安全内容,结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安全问题。最后,要注重开阔学生的文化视角,通过课外阅读、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安全;策略探究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然而,在此背景下,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文化安全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整体的安全与稳定。高中语文课堂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渗透文化安全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高文化安全意识。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文化安全策略。

一、文化安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渗透文化安全内容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语文课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渗透文化安全内容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之间进行交流和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生活和工作。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不同文化背景之间进行交流和理解的能力。通过文化安全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在文化安全教育中,老师会讲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比如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文化安全教育,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三)防止外来文化入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思想争奇斗艳。然而,一些不良的外来文化也逐渐侵蚀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如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念。这些不良的外来文化往往是通过各种渠道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的。例如,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中常常包含着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价值观念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而对于这些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也往往只是看到了表面的华丽,而没有深入了解其背后的价值观。因此,加强文化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外来文化,防止盲目崇拜和错误价值观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中语文课堂渗透文化安全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安全元素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目,这些篇目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哲学思想。例如,《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诗人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理想与追求。在屈原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所倡导的“仁爱”、“忠诚”、“正义”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这些篇目中的文化安全元素,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独特魅力。《离骚》这一经典篇目,不仅仅是对诗人屈原的赞美,更是对那段历史的记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师通过讲授这篇文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屈原的诗歌风格和文学成就,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到中华文化中蕴含的深厚底蕴和核心价值观。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渗透文化安全内容,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具互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讨论、比较不同文化间的异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纪录片、影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这些纪录片和影片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观看这些纪录片和影片,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

(三)拓展课外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文化安全内容,教师还应积极拓展课外教学资源。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古迹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例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著作,这些书籍不仅具有文化内涵,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老舍、钱钟书等文学大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化内涵,更具有时代气息。

(四)提高教师的文化安全意识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自身的文化安全意识对于渗透文化安全内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使其能够更好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文化安全内容。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文化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认同感。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交流等方式,让教师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文化安全内容。

三、结论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文化安全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防止外来文化入侵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安全元素、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拓展课外教学资源并提高自身的文化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文化安全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萍.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 2019(20):1.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9.20.064.

[2]钟丹.(2022).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世纪之星—高中版(8),0205-0207.

[3]王广峰.(2018).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中旬(6),1.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语文课堂渗透“文化安全”的实践与研究》(JCJYB22aq10002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