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策略探析

特姆

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院 云南 迪庆 674499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但在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通过这些创新策略的实施,旨在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乡村振兴视域;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策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于乡村的振兴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然而,农业产业化在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短、品牌意识薄弱等。因此,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创新策略,以适应新时代的市场需求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的重要意义以及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一)重要意义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的竞争力[1]。(2)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可以促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可以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和农产品加工链的完善,增加农村就业岗位和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4)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可以通过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提高农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5)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可以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同时还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通过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可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进而促进乡村经济的整体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需要依靠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的支撑。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从而提升乡村经济活力和吸引力。

此外,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与乡村振兴之间还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而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的成果也可以反馈到乡村振兴战略中,进一步提升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这种结构容易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影响农民收入。同时,单一的产业结构也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二)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附加值不高。大部分农产品未经深加工就直接进入市场,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

(三)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

许多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民对于品牌的认知有限,品牌建设难度大。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不足。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策略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

1.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

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区资源优势,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减少低附加值的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和技术,提高特色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建立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推动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推广生态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鼓励养殖户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如发酵床养殖、林下养殖等,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加强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建立健全养殖业的标准体系和监管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保。

3.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依托乡村资源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如农家乐、民宿、田园综合体等。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双赢。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文化素养,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

[2]

  1.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制定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大对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提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的服务体系,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市场开拓等服务支持。加强产业融合发展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

(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延伸产业链条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关键,可以采用引进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农产品保鲜、贮藏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措施,具体如下:

1.开发新产品种类

精深加工产品:在现有农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深加工技术,开发出更具有营养价值、口感独特、方便快捷的食品,如有机果汁、保健食品、婴幼儿食品等。

农业副产品加工:将农业副产品如秸秆、稻壳等加工成有机肥料、生物质能、工艺品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配套服务产品:开发与农业相关的配套服务产品,如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农产品检测服务等,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

2.加强保鲜技术的应用

冷链物流:建立农产品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保鲜。

真空包装:采用真空包装技术,延长农产品保质期,方便产品的储存和运输。

生物保鲜技术:利用生物保鲜剂等生物技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

3.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制定质量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国际市场要求,制定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追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农产品的追溯系统,实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信息可追溯。

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进行处罚,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

(三)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品牌建设对于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不仅是消费者识别和信任产品的标志,也是企业形象和信誉的载体。以下是一些加强品牌建设的具体措施:

1.注册商标和申请地理标志

首先,为农产品注册商标,保护品牌权益。商标注册可以有效防止他人侵权,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申请地理标志。地理标志可以证明产品的原产地和独特品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拓宽销售渠道

   首先举办农产品展销会。通过展销会展示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形象,与潜在客户建立联系,拓宽销售渠道。其次,开展网络营销。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拓展线上销售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额。

3.提升品牌形象

首先,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是品牌的基石,只有高品质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其次,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最后,加强品牌传播。通过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等方式,提高品牌在目标市场的知名度。

4.建立品牌联盟

鼓励同一地区或同一行业的农产品品牌建立品牌联盟,共同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提高整体竞争力。通过品牌联盟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结论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策略,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着手,以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萌.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策略探析[J]. 智慧农业导刊,2022,2(1):104-106.

[2]李亚岩.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策略探析[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3(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