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减”与“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减”与“增”

丁小凤

江西省上饶市第十一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在当前“双减”背景下,想要有效地体现小学语文作业的“减”与“增”,语文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设计语文课外阅读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开放性的语文作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在作业“减负”的同时让作业“增效”,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高效、有序地开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减负提质;

“双减”政策提倡有效地减轻中小学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之时应立足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作业。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提升作业质量,让学生通过语文作业实现“增效”,能够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充分体会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在“双减”背景下,不少小学语文教师都意识到语文课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性,但当前课堂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习惯于以重复题型进行语文作业布置。这导致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无法减少任务量和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小学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也千篇一律,教师往往只注重学习结果,没有探索出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语文作业形式,以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同时,日常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也缺乏交流和互动。为此,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

2. 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1)作业内容千篇一律,缺乏趣味性和差异性

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会在课堂布置作业或留给学生需在课后完成的作业,且设计的内容都普遍性,缺乏趣味性和差异性。作业的形式主要是要求学生抄写与学习相关的生词、课文或习题,不具备典型,内容相对枯燥,部分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作业,影响了作业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来说,这类作业缺乏独特的要求,造成“学优生不想做,学困生不会做”的现状。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应付着写作业或抄作业,使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

(2)教师布置作业比较单一,缺乏考虑学科素养和导向性

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的目的是检验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在这种情况下,作业的设计必须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作业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传统的作业布置基本还是以书面为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均难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缺乏学科素养的培养,没有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导致作业内容的指向性和实效性不强,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真实需求。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布置作业没有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作业负担重、成效低。如此,语文作业不仅不能不实现促进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反而还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影响学习效率。

3. 减少作业数量负担,增强作业实效的策略

(1)丰富作业内容,突出作业的典型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的自律性较差,不科学布置往往会造成学生产生应付作业的心理,这与“双减”政策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响应政策的号召,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促使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发挥作业的实效。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改变以往要求学生机械抄写生字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努力加深对拼音书写方法和生字结构的理解。比如,在讲解完汉语拼音“jqx”讲完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准确理解三个拼音“jqx”的写法,引导学生用黏土等道具,拼出4个格子和3个拼音“jqx”的手工作业中,学生必须准确、整齐地将这3个拼音字放在4个格子上。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动力,还有利于顺应“双减”政策的设计初衷,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2)划分作业的难度和层次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多下功夫,既要注重遵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又要重视增强作业的层次感和科学性,融入分层教学理念。具体而言,面对那些基础不牢靠、语文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固本培元”,将一些基础的知识点融入作业练习当中,使之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达到巩固所学的作用;对于那些中等生,则可以相对增加一些难度,通过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达到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作用;对于那些语文基础良好的优等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广泛的知识涉猎,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新知识。这样一来,通过这种作业设计方式,就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都有所提升。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背景历史、语文功底,设计出结构分明、针对各异的语文作业。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布置拼音读写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针对中等生,则可设计“进阶”作业,让他们围绕文章中提及的历史背景,通过独立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尽量看懂周恩来提出的七字口号。与此同时,还可在课堂上应用周恩来青年时创作的诗歌“面壁十年图破壁”,分析周恩来后来决心投身革命的原因,进而引导中等生进行知识拓展。对于优等生,则设计素质性的拓展作业,如让学生在掌握文本大意后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读后感受。

(3)注重对工作的评价,强调目的和动机

作业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发展所学知识。教师不应采用“是非”的方法去判断,而应积极鼓励,把评价作为“兴奋剂”,激励和引导学生高效完成作业,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语文知识引导,促进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能够应用其去开展实践,体会语文知识的内涵和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亮点,用鼓舞人心的话语鼓励学生。举个例子来说,对于一个擅长涂鸦的学生,教师在评论作业可以针对他在笔迹上的进步提出表扬:你最近的作业看起来很用心,看来只要你努力学习,什么都不会困扰你。对于作业做得很好,且富有思想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评价:老师由衷地为你的良好习惯感到高兴,相信你的努力会让你锦上添花。

综上所述,根据“双减”教育政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科学制订出各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而且还要改良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优化语文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设计和布置语文作业,进一步突出语文作业的内容丰富性、形式趣味性、操作实用性、设计创新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达到“减负增效”的“双减”政策初衷。

参考文献

[1]王荷琴.“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平衡设计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5).

[2]陈益球.“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23).

[3]白秋晶.“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本质重构与优化路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