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雷达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林甸镇人民政府 黑龙江 林甸166300

摘要:玉米作为一种主要的农作物,在国内已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因此,根据其生长特点和地区气候条件,对整个生长期进行精细的栽培,同时采取了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措施,以保证玉米的高产和品质。本文对其主要的生产工艺作了简要的介绍,旨在为广大农民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玉米;高产;农业;栽培技术

玉米适应性强、产量高,在粮食、饲料及轻工业原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其经济效益很高。通过实施高效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中,对其进行精确的控制,降低外部因素对其生长发育的伤害,从而使其在生产和品质上得到更大的提升,从而达到“种增利”的目的。

一、选地整地

选地和整地是保证玉米产量的重要前提。玉米对土地的需求不大,但其根系发育良好,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所以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气性好、肥力中等、有轮耕的土地。为了给玉米创造一个适宜的成长条件,选择了合适的地段进行了整地。秋季或隔年翻耕,以25-30cm为基准进行深松,能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明显的提高,为土壤中的微生物繁衍提供有利的环境,加速营养物质的降解与转化,从而达到更好的熟化效果。翻耕也可以改善土壤的持水性能,改善渗水性。

二、品种选择

优秀的品种是提升玉米发芽率和成活率的关键,在挑选种子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生产管理水平以及生长特点等综合起来,才能挑选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成熟期适宜、高产、抗病虫害、抗倒伏的优异品种。农民在选购种子时,要注意地区、株高、淀粉含量等方面的资料,尽量选用印有“国审”、“省审”标志的品种,为培育优质的新品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的目的在于增加种子的萌发率和成活率,其方法有:一是晾晒,也就是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将种子进行2天的干燥;二是对种子进行包衣,即选择农药成分较高的种衣剂,也可以选择杀菌剂含量较高的种衣剂,以增强种子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减少地下害虫和其它病害的危害,对种子进行包衣,在播种之前7-10天进行,然后再进行保温24-28小时。三是用水浸种,25-28℃的水溶液浸种3-4小时,可以使幼苗提前发芽,提高植株的耐冷性。

四、适时播种

由于种植地区的天气状况差异,所以播种的时机也是不一样的,既不能在气温太冷的时候播种,也不能太迟地播种,所以,农民要根据自己的生长习惯,按照当地的气温、土壤墒情、所选品种的生长期来挑选合适的播种时期,这样才能保证发芽、壮苗,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的生长期,达到高产。

五、合理规划种植密度

由于玉米体内一定数量的干燥物质,必须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所以在种植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密度栽培,以创造适宜的光环境。另外,适宜的密植能确保玉米的存活率,通常在紧凑的条件下,可种植4000/0.067hm2,半紧凑型的玉米品种,可种植大约3500/0.067hm2。采用机器播种时,按行距60cm、株距16cm,播种深度为6cm

六、田间管理

1.及时定苗与铲趟

玉米对光有很强的需求,缺光会使其生长衰弱,所以要适时定苗和铲翻。苗期要及时间苗和定苗。为了更好地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可以在3-4叶片的时候对其进行间苗,当植株生长到4-5片叶子的时候,根据预先设定的行距进行定苗,这段时间要密切注意玉米的发芽状况,如果出现缺苗、断垄等现象,要及时补苗。玉米的铲趟作业通常分3次,第一次在苗期45片叶子时,其后15天间隔1次,以便为玉米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2.肥分管理

玉米生长期对化肥的需求量很大,所以要保证玉米的产量,就必须做好化肥的管理,所以,要根据土壤状况和水分状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施肥时间和用量,在施肥的时候要做到合理的施用氮、磷、钾肥,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土壤测试,掌握土壤的养分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施肥。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和产量水平,合理地加大肥料的用量,当苗期的根系变弱和变慢时,要适时地追施磷;对于偏瘦的玉米,上部的老叶由顶端开始发黄,应适时施氮;在开花期间,若发现花丝生长缓慢或发育不良,应立即追施磷肥;另外,施钾还可以增强玉米的抗倒性,所以一定要根据玉米的要求来给它施肥,实现均衡施肥,这样才能保证在保证玉米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化肥的利用率。

3.灌溉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各时期对水量的要求是有差异的,在玉米的幼苗期除底墒不足或天气干旱需要灌水以外,需水较少。而在长势旺盛的时期,对水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达到了农田持水量的70%,到了结实期,要维持80%的农田持水量,到了成熟期,就更要注意浇水,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

4.中耕除草

中耕的目的是为了使土地变得更松软,增加土壤的渗透性,使植物根系能够健康地生长。翻耕还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面气温。同时,在进行中耕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对作物造成的伤害,保证了玉米的正常生长。

七、病虫草害防治

1.病害

大斑病菌、病毒病等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大斑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害,它以为害玉米的叶子为主,在叶子上会出现大片的黄褐色斑点,通常是由于大气中的高湿度而引起的,它会对穗部产生逐步的影响,因此,在防控上,除选用具有良好抗性的品种之外,还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控制,即在大斑病菌的早期,用50%多菌灵0.5kg兑水250kg,或者50%退菌特0.5kg兑水400kg,或用甲基托布津0.5kg兑水250kg,每次喷洒1次,每次1次,每次1~1500kg/hm2,间隔7天喷洒1次,可收到良好的防治作用;病毒病会导致整个植株的高度变得和普通的作物不一样,导致植株的长势变差,所以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比如10%吡虫啉、25%扑虱灵、32%核苷溴吗啉胍、2%氨基寡糖素等。

2.虫害

玉米主要害虫为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螟是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一种主要害虫,主要对玉米进行伤害,使其容易被大风刮倒,在控制害虫的同时,要针对害虫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生活习惯,选用合适的化学农药,通常情况下,用500ml的辛硫磷,掺入沙土25-125kg,然后将1kg的毒土撒布400株,也可以在大喇叭口期喷洒球孢白僵菌,也可以通过引入自然天敌——赤眼蜂进行控制;玉米蚜是玉米的主要害虫,繁殖速度快,暴发后对玉米生长造成很大的伤害,可以用40%的氧化乐果乳100倍液对着玉米穗进行喷雾,也可以用大功臣的可湿性粉剂30g和乐果的50ml混合水进行喷雾,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3.草害

地里的野草太多会和玉米植物竞争营养,所以,农民也要对杂草进行除草。为了防止和野草抢营养,可以在播种的过程中进行。

八、适时收获

玉米收割的时机对它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农民要注意它的成熟度,防止收割太早而造成产量下降,也不能因为收割太迟而造成穗脱落。通常在穗部和苞叶干燥松散,种子坚硬光亮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收割。收割完的玉米应立即烘干,以免堆放霉变。

结论:总之,在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中,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从而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种植观念,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按照玉米的生长特点,进行精细的田间管理,保证玉米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加强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创建示范基地,增强农户对这一技术的认知,增强其在区域内的影响,为区域内实现优质高效的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宝佳.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赤子.2018,(32)129.

[2]陈文忠,王冬雪.玉米高产技术推广存在问题[J].河北农机.2023,(4)89-91.

[3]王鹏程,白金龙.玉米生产管理问题及其对策措施[J].吉林农业.2018,(8)96-97.

[4]朱红岩.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吉林农业.2019,(2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