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木质结构房屋消防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和农村消防安全法规政策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农村木质结构房屋消防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和农村消防安全法规政策解读

陈明利

普洱市墨江县消防救援大队

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建筑是东方建筑的典型,中国的建筑与西方的建筑相比,中国的建筑更加不拘一格,无论是建筑的材质,还是建筑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的建筑史上,不管是轩辕时期,还是进入21世纪,都是以木为主体的。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固体载体,它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又能体现中国人的伟大智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然而,木材结构本身也存在着抗腐蚀、抗火性能较弱的缺点,虽然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点,却也是现阶段消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一旦发生火灾,木结构房屋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烧成灰烬,给人们带来无法挽回的遗憾与损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古建筑防火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农村木质结构房屋消防安全风险评估

1.1木质建筑消防安全风险评估

中国的传统建筑大多都是木制的,木头、石头和土方是它们的主要材料,而木头作为它们的主体材料,在整个建筑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与现代建筑中的木头比起来,木头的使用量是现代建筑的33倍,而且,有些木制建筑的年代比较悠久,长年累月的干旱,加上结构材料的油漆脱落,使得木头的水分含量很少,已经变成了“干材”,这样就不容易着火了。在长期使用木制房屋的过程中,一些木头已经变得松散,在结构上产生了裂缝和裂缝,再加上木头的水分含量很低,一旦遇到干旱,很容易引起火灾。木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木头,只要有一点点的火花,就会引起大火,而木材本身又比较干燥,这就为火提供了很好的燃烧途径。木楼一旦起火,火势很快就会蔓延开来,再加上木楼的屋顶都是密封的,遇到火灾后,烟雾很难扩散开来,容易发生爆炸,形成立体燃烧。

1.2木质结构建筑群防火间距较小,易出现系列连锁反应

中国的木质结构建筑大多以单体建筑为主,但是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木质建筑由于其自身材料的特点,大多数木质建筑楼层不会很多,但是建筑高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且以建筑群的形式存在,中国传统的木质建筑大多以“院落”的组群形式存在,如果建筑群中一个结构部位有起火现象的发生,如果救火不及时,就很容易出现连锁火灾发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旦出现火情,就极易引发建筑群的大范围连锁火灾。

1.3消防设施匮乏,部分设计不当

在中国,大部分的木结构房屋都远离城镇,往往地处偏僻,这些房屋的自我保护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比较差,并且缺少相应的消防设备,如消防设备、消防人员配置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木结构的防火工作的发展。冬季冷季是火灾高发期,一旦发现火灾,救援不力。另外,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电器的安装、使用不恰当,也极易引起火灾。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木制房屋中大量使用了电力设施,但因线路设计不当,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1.4木质结构建筑本身特点是消防工作的难点

木结构建筑是我国比较传统的建筑形式,它的特征是:斗拱飞甍,多层而高,多为建筑群。在木结构防火工作中,因其楼层高,下部为柱子,顶部为斗拱飞檐,发生火灾时,消防员难以进行扑救。首先,斗拱挑檐结构使灭火结束后的攀爬工作十分困难,而喷水灭火困难;其次,由于木制防火墙是由柱子支撑的,如果火灾蔓延开来,那么地面上的灭火工作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从而无法有效地控制住木制房屋的火灾,从而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2.农村消防安全法规政策解读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矛盾已经从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也在不断变化,乡村逐渐出现了新兴的产业,一些老旧的行业也逐步向乡村转移,消防事故的原因越来越多,防止消防事故的发生也越来越困难,救援火灾的困难系数也越来越大,农村的火灾事故频繁发生。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公共环境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无法容忍的情况下,农村火灾事故频发。当前,做好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工作,重点是建立健全和健全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完备的消防安全服务。

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全省防火工作,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决不能掉以轻心。二十多年来,先后出台了20多部国家有关消防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性法规60多项,消防法规也有20多部。在《消防法》的基础上,以《消防法》为主要内容,以消防法规、技术规范、地方性消防规范为辅助,共同构成了《消防法》的体系。随着《消防法》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宣传,以及全国各地召开的乡村火灾安全座谈会,形势有了显著地改善,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基本上体现在各区乡村消防工作的总体水平上并不平衡。尤其是在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进展迟缓,东西部、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在某些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着领导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人,体制不健全,组织散乱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了农村消防工作的薄弱。与农村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比较起来,消防工作显得落后、落后。但是,农民们的违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而且还存在着许多的火灾隐患,因此,农村的消防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不能放松警惕。

2006年年初,中共中央发布了一号文件,特别提及了农村消防问题,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物资,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2011-2015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中农村消防问题又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以更多的形式,更多的渠道,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为主题进行消防教育,力争使消防知识在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普及。近几年,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消防安全问题被列入了“三农”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消防管理现代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安全严防严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和火灾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其总体思路是:在乡镇、街道设立“消安委”和“消防工作站”,初步建立起乡村消防管理的组织架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强老人、妇女及儿童的安全教育。另外,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及乡村村委会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以上的消防演练,从这份文件可以看出,农村消防工作已成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石油、电力、用火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农村地区的火灾时有发生。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保证农村生产和生活,已经成为每一位乡村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即第18个聚焦三农工作的《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的出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掌握“三农”工作的本质,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同步,对于凝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共识与合力,有着长期的指导意义。《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平安农村”。完善农村“打黑除恶”长效机制,强化县、乡、村应急管理、消防安全制度,做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故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为主的民族,但农村消防系统的建设严重落后的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火灾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下,在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进和扶持下,乡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面貌呈现出新的面貌。乡村的稳定,就是国家的安定。推进消防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