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韩美凤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农牧水利局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30

摘要:近些年来,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耦合逻辑。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经济、法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困境,表现为绿色生产方式滞后、环境保护法治不健全以及农村生态文化发展薄弱等。因此,新时代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完善农村生态法治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关键词:乡村生态振兴;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引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就要深刻认识乡村生态振兴的重大意义,深入剖析乡村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短板,认真思考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路径。

1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

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即是保护民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同时,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都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部分农民环保理念缺乏,环保意识淡漠,参与生态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农民理应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者,但是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相应的宣传教育,农村的生活垃圾乱丢乱弃现象比较严重。部分村民只求自身方便,把生产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随意丢放在河边路口、村道两侧;一些不规范的家禽、家畜饲养农户对动物粪便以及生活污水直排房前屋后,使人畜粪便“同流合污”。在农业生产中部分村民滥施化肥农药,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产环境,还影响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有害物质残留在土壤中使耕作层遭受破坏;排放的各种废气以及有害农药在空气中流动,使空气质量变差,人体直接吸入,对生命健康也造成威胁。环保理念的缺乏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阻碍。

2乡村生态振兴实践路径

2.1培养模范带头企业

模范带头企业对乡村振兴起着良好的带动作用。生态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培养出模范带头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地政府要多关注当地企业的发展,以乡村战略中市场需求为基准,协助企业掌握市场环境,帮助企业掌控消费需求,培养出资源丰富、技术良好、生态效益佳、布局合理、具有特色的企业。同时,政府协同乡村模范企业制定标准化程序,从加工生产、销售、存储做到统一化管理,此外,每个地区对科技产业要加大付出力度,提倡进行技术革新,将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选取部分符合扶持要求的企业,从设备采购、成品销售、企业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例如,对于小规模、发展前景较好、科技水平较高的技术企业,政府部门要制定出针对的政策加以支持,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引导建立股份制、合作制等方式,创建出当地技术产业模范企业,为农户利益提供保障,通过模范企业来促进农户的发展,为企业社会效益以及农民经济效益提升提供更多的途径。

2.2要全面把握文化振兴的任务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文化治理亦然,要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更要尊重传统、顺应民意。首先,要找准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问题。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够高。如,乡村文化阵地建设“中看不中用”,领导看得上、群众用不上;文化活动“上热下冷”,组织领导忙忙碌碌而群众反应冷冷清清;群众日常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群众想看的送不来,送来的群众不想看。其次,要把准群众真实文化需求。应深入研究乡村文化底蕴及传承脉络,深入了解乡村群众的积极文化偏好及文化消费习惯,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丰富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最后,要用准文化振兴资源要素。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用好乡村史志资料、用活乡村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及网络建设,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有序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创造有利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将乡村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3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有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在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地区,通过激活土地、劳动力、资产和自然风光等要素,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提升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产品价值,促进了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让乡村生态振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2.4生态振兴促进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力量支撑。乡村生态振兴注重农业生产经营、乡村公共服务以及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等各领域人才的培养,旨在发挥人才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生态振兴打造乡村生态人才队伍,既加强人才队伍的引进,又注重本土人才资源的培养。在人才引进方面,通过制定相应激励性的薪资政策、福利制度和晋升机制,吸引厚植生态文明理念、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优秀人才。

2.5健全乡村生态振兴管理体制机制

进入新时代以来,乡村生态振兴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取得了成效。但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要对乡村生态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制定乡村生态振兴的相关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系统谋划生态振兴的思路、任务和步骤,实现乡村农业的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的切实改善以及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如减少农村化学品的使用、防治农业面临的源污染以及建设农村垃圾转运站等;统筹规划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化治理,并制定与之配套的考评细则,促进乡村的生态振兴工作走上制度化和法治化道路。另外,政府也要优化生态保护补偿路径,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内在规律,建立和完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差别化的补偿标准,对撤村退地和退耕还林的农民进行生态补偿,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

结语

农业发展的实现与基层治理的完善,不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乡村生态振兴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既是关键环节,也是短板和瓶颈。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战略中,需要最大程度地破解乡村生态治理困境,积极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乡村生态振兴与其他振兴的良性互动中保障农民的生态权益,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为牵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文来.加快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J].中国环境报,2021-01-06.

[2]孙世芳.如何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J].经济日报,2021-03-23.

[3]侯杏.浏阳市永安镇水系连通工程引领水美乡村设计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