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现状与优化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现状与优化对策

牛香香

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 450044

摘要: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蓬勃发展,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野生动物疫病的爆发不仅对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也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开展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具有较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目前的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过程中,依旧存在着缺少充足的兽医师人才储备、忽视了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疫病监测制度体系尚未完善等诸多问题,难以加强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水平。本文通过分析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现状与优化对策,提出了加强兽医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等解决方案,由此促进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预防

1  引言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情况将直接影响到生态平衡以及生物多样性,当野生动物疫病爆发时不仅会对周边其他生物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甚至出现物种灭绝等问题,还会将疫病传播到人类与家畜中,难以实现社会的平稳运行,因此必须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与控制,及时发现疫病源头,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措施,有助于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但从实际的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看,仍具有着缺少充足的兽医师人才储备、忽视了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疫病监测制度体系尚未完善等局限性,给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持续性发展造成了阻碍。本文旨在研究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优化措施,针对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给出相应有效对策,从而实现野生动物疫病有效控制。

2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现状

2.1 缺少充足的兽医师人才储备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缺少充足的兽医师人才储备,难以强化疫病监测活动的科学性。在监测并控制野生动物疫病时,兽医师的专业性将直接影响到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质量,但相关部门未能为兽医师提供充足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得兽医师实现对多样化野生动物疫病的有效识别与处理,不利于呈现更好的预防控制效果。并且相关部门也没有创建快捷的线上学习与交流渠道,使得兽医师无法加强与其他专业人才的交流,难以总结归纳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经验与办法,不利于提高动物疫病监测质量及工作效率[[1]]。同时相关部门也未采取一定措施来优化兽医师人员结构,缺少更加专业化的复合型兽医师人才,降低了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兽医师自身也没有及时更新理论知识体系,难以准确、高效地识别各类野生动物疫情及其表现特征。

2.2 忽视了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忽视了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降低了疫病监测工作的开展效率。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革新,将先进、科学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运用到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监测效率,强化疫病源头、传播区域及区域的检测有效性。但相关部门未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作用,在爆发野生动物疫病时,未能通过智能机器人或无人机遥感技术来检测疫病源头及传播范围,影响到监测精度与准度。并且相关部门也未能构建全面的野生动物疫病数据库,降低了兽医师对野生动物疫病种类的判断效率。并且相关部门也未能构建高效的协同处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化平台,降低了各部门人员的沟通效率,阻碍了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高效运行。

2.3 疫病监测制度体系尚未完善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制度体系尚未完善,影响了疫病监测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实施。相关部门未能加强对兽医师监测工作的定期检查,难以保障各项医疗活动的有效性与精准性,也没有加大对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效果的监督力度,难以推动疫病监测工作的高效执行。并且相关部门也没有制定一系列激励对策与奖罚方案,不利于调动起兽医师及其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动力。并且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也未进一步完善信息传达机制,当爆发疫病时消息难以更加快速地上报至中心,不利于推动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有序实施[[2]]。目前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还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恶意传播或扩散动物疫病的人员,未能及时做出相应的惩处措施。

3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优化措施

3.1 加强兽医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缺少充足的兽医师人才储备,应当加强兽医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关部门可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兽医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需要,还可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建更加全面的专家库,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并为兽医师的相关工作提供科学指导。相关部门还可进一步提高兽医师待遇水平,由此来吸引更加专业化的复合型兽医师人才就职,增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并且相关部门还可创建快捷的线上学习与交流平台,基于此平台兽医师可加强对不同动物疫病的学习,有助于提高疫病监测的专业化水平。

3.2 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忽视了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相关部门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建立疫病监测数据库,通过收集野生动物疫病的病例信息、流行病学数据等,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使得兽医师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分析和利用,为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并且相关部门还可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来实时监测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环境变化、疫病的传播情况等信息,及时发现和应对疫病疫情,避免疫情的扩散。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可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及时发布疫病监测信息,分享防控经验和措施,帮助公众加强对野生动物疫病的有效识别,当发现类似情况时能够及时上报中心,共同应对野生动物疫病的挑战。

3.3 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制度体系尚未完善,应当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多样化的激励方案,由此来充分提高兽医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能够呈现更好的监测效果,还需制定明确的工作步骤及程序,当出现野生动物疫病征兆时能够实现上传下达,将消息传递到保护中心,再由保护中心做出应急处置方案,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控制工作[[3]]。当出现监测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时,相关部门也应及时提出批评,保障疫病监测工作内部秩序与风气。政府还应制定专门的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法律法规,明确监测工作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为监测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以此来促进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标准化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缺少充足的兽医师人才储备、忽视了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疫病监测制度体系尚未完善等突出问题,不利于提高野生动物疫病监测质量及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分析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现状及其优化措施,提出了加强兽医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等有效应对方案,通过优化监测人员、技术与制度等关键要素,更加科学、高效、规范地开展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杨华兵,张晓玲,崔文平等.新疆兵团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思考[J].新疆农垦科技,2023,46(03):43-45.

[2]王德鹏.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研究[J].乡村科技,2023,14(06):102-105.

[3]薛磊.动物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J].畜禽业,2023,34(02):35-37.

作者简介:牛香香 1995.11.01 女 河南省郸城县 汉 硕士研究生 助理兽医师 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 研究方向: 预防兽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