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3

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郑伟

中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00160

摘要:在时代的发展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了我国各行业的进步。现阶段,随着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风险的不断增加,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财务风险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企业内控体系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笔者旨在探讨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优化,以提高风险识别、资源保护和信息可靠性等方面的效果,希望为企业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其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关键词:企业内控;财务风险;管理;防范

引言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各种内外部风险,如经济衰退、自然灾害、金融风险等。这些风险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声誉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随着商业交易的复杂化程度的加深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设备、人员和资金等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经营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1企业创设内控体系的意义

1.1规避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企业自身特点,财务风险依然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这就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在当前形势下,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保持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同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1.2合理分配与利用资源

首先,通过内部控制的规范和监督,企业可以优化资源分配,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资源包括资金、人力、物资等各种要素,合理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更好的利润回报。其次,通过建立合理的资源管理机制,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平衡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闲置会导致资金积压、库存积压等问题,而资源短缺则会影响生产和服务的正常进行。通过内控体系的优化,企业更好地应对资源供需的波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缺乏,提高运营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最后,通过建立内部控制措施,企业能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同时还可以加强供应链的监控和协调,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交付能力,避免资源供应的中断和延迟,提高供应链可靠性。

1.3有利于促使企业稳定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向新常态方向转型,市场竞争形势严峻,企业如果未能做好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一旦在后期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则会出现财务风险频发、资金断裂等问题,严重的企业会走向破产、清算的道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当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时,可以通过构建内控管理制度、财务风险防范模型等手段,规范各个环节的运营模式,及时组织专人负责处理潜在风险。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财务风险出现频率,还能促使企业稳定发展。

1.4提高企业竞争力

财务稳定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避免财务危机和困境,保持财务稳健,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风险识别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一步。企业应对可能影响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通过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潜在风险因素,企业能够提前发现并预防潜在的财务风险。企业应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评估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潜在影响。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确定哪些风险是最重要和最紧迫需要应对的,并为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企业应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轻或消除财务风险的影响。这包括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定合理的财务政策和预案等。

1.5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现实要求

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前许多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与企业实际相脱离,各类决策的制定只是基于眼前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缺乏有效统一,造成分析过于粗浅,难以切实指导企业规范经营。许多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管理模式落后,难以适应企业规模拓展进程中的发展需求,成本管理效能不佳。要求企业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科学管理,有效应对风险挑战,通过内控体系的科学构建,综合分析企业发展的基本形势,提升财务风险应对的实效性。

1.6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在内控制度的管理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更高,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内控制度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约束和准则,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做到工作有据可依,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各项资金活动。同时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管理动态,减少内部原因导致的企业资产损失。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落实到日常生产活动中,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可靠,因此,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2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2.1没有正确认识财务风险

很多企业都对财务风险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企业只要运营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很多企业认为只要不发生破产、倒闭,就没有任何财务风险。这些错误认识的形成是因为缺乏对财务风险形成机理和财务风险损失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也是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规律认识不足所造成的。首先,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如市场环境、政策因素以及技术发展等,如果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就可能导致企业遭受财务损失。其次,财务损失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不是取决于企业的资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财务损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管理的缺陷、经营策略的失误等,这些都是造成企业财务损失的原因。在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内部管理的缺陷。如果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善,就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

2.2制度建设滞后

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性不断增加,在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方面,企业应当注重制度保障,在内控管理视角下,因为制度建设滞后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完备的内控制度和制度监管。企业没有制定完备的内控制度也没有对制度进行有效监管,造成企业内部的审核过程不完善和管理不到位,人员素质和规则意识较低等现象,从而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和风险的逐步放大。二是长期没有对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企业制度如果长期没有进行优化和完善,就可能存在过于僵化、不符合实际需要的问题。这样,企业在面临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变化时,就难以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对措施,从而带来财务风险和管理失控的风险。

2.3财务风险防范存在不足

在市场环境中,企业极易受到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资金回收方式不当以及外部环境多变等因素影响,出现各类财务风险。但是现今部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存在不足,未能针对实情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没有设计财务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机制,没有做好定期分析财务风险的工作,未能事先结合有关项目特征设计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对策,通常是在财务风险发生后,组织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进行事后处理,力求以此减少经济损失,却没有从根源找到杜绝财务风险发生的方式方法,从而导致同类财务风险频发。

3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优化

3.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在内控管理中要对风险管理高度重视,以防范风险、减少损失为目标,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企业要不断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将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其次,企业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与财务管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而财务人员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落实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这一岗位,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后,企业要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明确岗位职责,从而降低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3.2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是企业内控管理中防范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以下是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一是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按照内部控制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将统一的刚性制度、硬性规定,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制定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策略,公布内部控制标准和操作规程,加强内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内控制度的管理和维护,对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应进行定期审核和跟踪。二是审慎制定预算计划。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和计划,制定财务预算、策略和执行计划等,通过制定详尽的预算,并跟踪实际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防止因管理盲点和预算不合理而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三是建立审批及授权机制。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的审批和授权机制,规范审批流程,制定合理的授权规定和权限范围。授权的过程应该考虑风险的相关因素,如员工资质、监管要求等进行权责分离的规定,制作权责清单。审批人应该具有资质、技能,严谨认真处理审批事项,增强企业的风险审慎性。四是加强内部审核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内部审核机制,根据企业的规模和内外部业务特点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和工作要领,在日常运营中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审核,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优化。通过内部审核发现财务异常、漏洞或解决偏差,实现随时发现企业风险点,及时动态进行控制和修正。

3.3加大财务风险防范力度

第一,企业应健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企业应在内部建设独立的财务风险防范组织,将财务风险防范作为一项组织工作进行,将其渗透到业务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组织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负责财务风险防范任务,要求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从识别、预估、分析和监控等角度出发,设计分类财务风险防范方案,并交由上级部门审核。经过审核后,让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按照方案有序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要求其定期将财务风险防范内容、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等汇总起来,及时反馈给领导层。领导层可以结合财务风险防范现状,分析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向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加大财务风险防范力度。第二,企业应通过增强财务风险决策的应变能力,加大财务风险防范力度。企业应要求决策层在开展工作中,动态了解同行业务的市场行情,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制定正确的决策行为,防止出现错误决策,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第三,企业应通过内部审计极大财务风险防范力度。企业要想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需要在提升事后风险处理能力的同时,统筹考虑事前预估、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审计等工作开展模式。企业应在内部审计中,要求有关人员重点评价内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让有关人员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改进内控管理对策,以此不断加大财务风险防范力度。

3.4加强信息披露与沟通

企业应及时、真实地向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披露财务状况和风险信息,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增强透明度和信心。企业应定期披露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这些报告应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编制,并由独立审计机构进行审计,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企业还应披露其他重要的财务信息,如关键性指标、业绩预测和重大风险等,以便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情况。

企业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保持密切联系。这可以通过定期举行股东大会、发布公告和新闻稿、开展电话会议和投资者沟通等方式实现。企业应及时回应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和问题,并提供准确、明确的回答,以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信心。企业还应披露风险信息,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这些信息应具体、清晰地描述风险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影响,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企业还应说明采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5定期进行内部控制与审计

第一,内部控制评估。内部控制评估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评估由内部审计部门、专业团队或外部顾问机构进行。评估方法包括审查流程文件、访谈关键人员、观察实际操作等。通过评估,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第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地对企业的财务和业务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内部审计由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审计范围包括财务报表、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方面。审计过程包括审查财务记录、核实业务流程、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提供改进建议。第三,报告和跟踪。内部控制评估和审计的结果应当被记录、报告和跟踪。评估和审计报告应清晰地列出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风险以及改进建议。这些报告应提供给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作为决策和改进的依据。同时,跟踪报告的实施情况,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第四,合规性审计。定期进行合规性审计有助于确保企业的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合规性审计可以由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审计范围包括财务报表、税务申报、信息安全等方面。审计过程涉及对政策和规程的遵守、风险管理和合规流程的有效性进行检查。第五,外部审计。外部审计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和核实。外部审计能提供独立的意见和专业的验证。审计师将评估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外部审计的结果和意见将增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为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可信的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是企业预防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提升财务风险管控的效果,增强风险防范的规范性和全面性。因此,建议企业在财务风险工作中强化内控力度,完善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模式,构建相关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体系,通过有效的内控措施,进一步提升整体的财务风险问题预防和控制水平,确保能够深入有效识别、控制、规避财务风险问题,提升风险的防控效果和水平,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甜.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探究[J].投资与创业,2023(2):153-155.

[2]陈晓龙.浅谈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设[J].中国市场,2022(23):157-159.

[3]吴进苹.新时代中小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设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22(1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