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1
/ 2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临床应用

云瑞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九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要】目的:分析在拔牙位点保存中通过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进行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拔牙位点保存中观察组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照组则应用海奥胶原膜,比较2组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牙槽骨丢失情况。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1.69±3.16)d,对照组为(17.52±3.18)d,P<0.05;施治前牙槽骨宽度及高度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牙槽骨宽度及高度均为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在拔牙位点保存中通过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进行处理,能够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并更好的改善牙槽骨宽度与高度。

【关键词】拔牙位点保存;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牙槽骨

牙齿拔除之后由于具有一定的软、硬组织缺损,患者在后续种植修复中上述缺损情况将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有利于伤口愈合,并为后续的种植修复奠定良好基础[1]。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是目前临床中十分常用的血小板浓缩物,在运动医学以及临床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促进组织再生重建有重要帮助[2],本文将着重分析在拔牙位点保存中通过运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进行处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3月,地点为我院,均为拔牙位点保存患者,样本数量7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6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9例、17例;年龄最低23岁,最高56岁,均值(45.3±5.6)岁;患牙部位:前磨牙共计10例,以及磨牙者共计26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8例、18例;年龄最低21岁,最高57岁,均值(45.4±5.5)岁;患牙部位:前磨牙共计9例,以及磨牙者共计27例。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1.2方法

2组患者均于拔牙术前1周实施常规牙齿洁治,以2%利多卡因实施局麻,借助牙周韧带刀对患者的牙周膜实施离断,对牙槽骨进行充分挤压,之后对其实施轻柔拔除,防止牙槽窝扩大,尽可能确保患者的颊侧牙槽骨完整状态,对于多根牙则首先可通过反角机头实施分根处理,完成后再对其依次拔除,借助高频电刀等设备将患者牙槽窝当中的肉芽组织以及玷污层充分去除,再以甲硝唑溶液对于拔牙窝充分冲洗,将Bio-Oss骨材料进行植入,确保充满患者的拔牙窝。观察组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在表面进行覆盖。同期对照组则应用海奥胶原膜进行表面覆盖,创口缝合并妥善固定。2组均于术后24小时内给予间断性的冰敷处理,同时口服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1周后进行拆线,并在患者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对其实施种植体植入。

1.3评价规范

(1)统计2组术后随访过程中创面的愈合时间。(2)于拔牙前和术后3个月末随访时记录2组的牙槽骨宽度以及牙槽骨高度。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创面愈合时间组间横向对比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1.69±3.16)d,对照组为(17.52±3.18)d,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观察组较短P<0.05。

2.2牙槽骨宽度及高度组间横向对比

施治前牙槽骨宽度及高度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牙槽骨宽度及高度均为观察组较高P<0.05。

表1 牙槽骨宽度及高度组间横向对比(±s)

组别

例数

牙槽骨宽度(mm)

牙槽骨高度(mm)

施治前

施治后

施治前

施治后

观察组

36

7.23±0.69

6.65±0.52

15.26±2.10

14.46±0.53

对照组

36

7.24±0.67

6.31±0.50

15.25±2.11

14.11±0.51

t值

0.182

4.602

0.265

5.397

p值

0.533

0.021

0.175

0.016

3讨论

在拔牙之后患者的牙槽骨可出现生理性吸收,并且此过程具有不可逆特征,具体体现为患者的牙槽骨宽度以及高度不同程度的丢失,将对患者后期修复疗效造成较大的影响,情况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患者的种植失败。拔牙位点保存是将骨替代材料与先进的屏障膜技术进行紧密结合的一种骨再生技术,是现阶段拔牙位点保存中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手段[3]。确保牙龈软组织的愈合效果理想能够为位点保存术营造良好的密闭环境,这也为患者的骨再生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种植手术后可防止细菌入侵和造成患者的种植体颈部暴露,这为种植体骨结合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牙龈软组织的愈合状况是位点保存之后患者种植修复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属于血管化基质,有利于新生血管形成,并可在创面炎症部位缓慢地释放一定量的趋化因子,这有利于中性粒细胞等向创面聚集,进而抑制炎症性反应,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与此同时在处理后牙槽骨宽度和高度的丢失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这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应用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创面愈合并能够有效抑制骨吸收,并更好的保护患者牙槽骨当中的残余骨量。

综上所述,在拔牙位点保存中通过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进行处理,能够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并更好的改善牙槽骨宽度与高度。

参考文献:

[1] 郭刚.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用于前牙美学区拔牙位点保存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7):299.

[2] 孙中毅. PRF在拔牙后引导骨组织再生位点保存术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82-83,86.

[3] 李芷萱,冯立新,徐颖,等. 不同自体血小板浓缩物在重度牙周炎拔牙后位点保存中的应用[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2,23(3):19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