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建筑设计要点及绿色建筑设计相关技术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小学建筑设计要点及绿色建筑设计相关技术措施

韩欣如

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徐州市221000

摘要:随着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和可持续理念的不断贯彻落实,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问题已经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只有立足时代发展需求,积极落实国家政策要求,通过节能设计来实现建筑的节能降耗目标,才能够保障建筑行业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基于此,本文对小学建筑设计要点及绿色建筑设计相关技术措施展开分析,期望带来借鉴

关键词:小学建筑;设计要点;绿色建筑设计

1绪论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建筑设计、环境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教育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校园建设发展,并且伴随我国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单向教学转变为注重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而提出学校建设也需要顺应时代背景而变化,使得学校建筑设计能够满足学生的综合需求。这些教学背景的变化对学校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实背景来看,我国现代化设计理念在发展更新,人性化理念已经广泛应用到建筑设计领域,其核心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相符。结合教育背景和现实背景来看,小学学校建筑设计有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精神生活、综合需求,有必要以校园实际使用者的真实感受为中心来进行设计,实现学校建筑设计的创新性、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融合统一,并且使得学生能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享受到学校设计带来的便捷。

2小学建筑设计指导思想

2.1创造合理使用空间

考虑到学生学习、生活与交流需求,引入学街概念,注重环境设计,创造课外交流空间,丰富校园立体流线。以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的整体设计为目标,从室外环境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多层次建筑空间,保障使用舒适性[1]

传统的校园学生的活动场所比较受限,大多在教室内活动,而公共活动场所同样重要,所以在设计时应根据教学行为合理安排各种使用空间。既要设计出能够自由交流的共享空间,又要有学生的各种文体活动空间,满足素质教育要求。[1]

2.2安全第一原则

在小学建筑设计中,安全第一是首要原则。首先要保障建筑的安全性,提高建筑质量,防止出现建筑安全隐患问题;其次是重视防火防灾安全,在设计中要充分体现防火防灾设计,例如消防设计布局、建筑抗震性设计、公共区域安全防护设计等 。

2.3舒适便利原则

在小学建筑人性化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秉持舒适便利原则,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注重建筑功能性设计;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良好气质,结合学校客观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进行设计,丰富校园景观设计、生态设计。

2.4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小学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设计,融入一定的信息技术,借助数字化手段和信息化手段来科学布局建筑空间,同时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展现各类建筑的应用价值,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 的基础。

2.5节能设计

在小学建筑规划设计之前,设计人员需要拥有节能的观念,以设计出节能建筑。在小学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严格按照国家建筑节能标准,采用建筑节能材料,以消除“热桥”的影响,减少建筑热量损耗;建筑屋面、外窗等处采用隔热保温的技术,同时还应在地面、楼梯间墙以及分户隔墙等处进行了隔热保温处理,从而创造出一个封闭的保温体系。建筑结构应采用新型墙体来替代传统的粘土实心砖,并以此作为内隔断结构,不仅可以有效增强保温隔热效果,且可以大大减轻荷载,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量,节约建筑用材[2]

3小学建筑规划布局

3.1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

由于学校建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要给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因此特别需要区分出动静,因此需要在充分考虑到建筑实际功能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筑布局。首先是要考虑校园周围道路、其他建筑可能为学校带来的影响,加强防护控制设置、绿化隔离带设置,使得这些设置能够将校园与周围区分开,起到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的综合效果;其次要考虑学校不同场地对噪声的敏感程度然后合理规划,例如音乐教室等对安静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场所,在规划的时候应当远离学校四周道路;此外合理区分学校教学区域、运动区域以及公共区域和生活区域,从噪声敏感度、环境舒适程度以及距离远近等多个方面来充分考虑,实现四者协调并进[3]

3.2环境景观

校园景观设计应注重体现校园的文化内涵,通过有文化底蕴的景观设计来培养师生们的品格修养。因为校园的景观对学生的价值观甚至人生态度都会带来影响作用。景观设计不能仅仅停留于艺术表现,而应将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宣传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深化文化的影响力,构建充满文化特征的校园景观设计。首先可以在图书馆教学楼外结合景观小品设置读书角,为学生创造放松、惬意的外部读书环境,不仅能够完成课外的学习,还能够贴近自然,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其次可以结合教学楼前广场设置青春校园广场,为学生提供日常交流与沟通的平台;然后可以结合整体校园规划设置校园主体雕塑、文化长廊等景观小品。最后根据地域特色选择适合当地的绿化植物,组成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划分校园,营造趣味的植物景观环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宜人的空间环境。

4建筑设计

4.1立面风格

现代校园建筑不再是一个仅仅提供遮风避雨的学习场所,更是充满正能量、塑造人格、传播文化的载体,挖掘并表达地域特色、传承文脉,让广大师生在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建筑环境中享受愉悦的校园生活,是设计的必要核心。校园是孩子出发探索世界的第一站,建筑身处其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与庇护着孩子每一场“奇遇记”。因此建筑的风格决定着校园的环境氛围。

建筑立面风格整体上应迎合城市空间设计,通过对现代建筑构成手法的提取与运用,渗透活泼、自由的元素,力求体现现代建筑的简约之美,既简洁大方又充满人文气息。建筑色彩应遵循统一中求变化原则,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形体应方正简洁,满足学生心理需求。[2]

4.2消防设计

在满足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基础上,消防设计还需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针对建筑火灾特点,立足自防自救,实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2)消防设计应以人员安全为主要出发点,并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3)提高建筑综合消防能力。4)防火设计措施需保证充裕的人员疏散通道宽度;尽可能加强构件的耐火性;设置火灾预警系统,完善建筑消防设施;采取降低火灾蔓延速度的措施;建筑周围设置消防车道,每层建筑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救援窗口。

4.3绿色建筑设计

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节约资源与减少排放。通过总体规划与建筑单体的优化设计,结合地域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特点,与周边生态环境取得动态平衡,将绿色、节能、环保理念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营全寿命周期[4]。采用绿色建筑策略,如采光、自然通风和室内舒适性设计,创造宁静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注意力集中程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绿色建筑通过节能措施、水资源管理和废物处理等策略,降低学校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有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学校的生态效益,并为未来的可持续校园建设奠定基础。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进行小学学校设计工作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可持续绿色发展设计模式,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可以设计出符合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对校园建筑设计的要求。校园永远都是学生梦开始的地方,只有我们不断完善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方式,明确设计理念,选好未来发展方向,才能更好的孕育学生们的远大理想。[3]

参考文献

[1]邓运泽;肖胜亮;孙庆华;王均璐;王学勇.基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学校建筑整体优化设计——以泰安市水泉小学及幼儿园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06):941-946.

[2]何瑞金.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以许兴小学新建工程项目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06):111-113.DOI:10.13655/j.cnki.ibci.2022.06.033

[3]胡泓.浅析上海地区小学建筑设计解析与要点——临港新城主城区C1-03-02地块小学规划设计概念[J].居舍,2018,(06):83-84.

[4]李安飞.绿色建筑、低碳生态区域的规划与设计——以浏阳教师进修学校及附属小学为例[J].南方农机,2017,48(08):177+185.[4]


[1]已增加

[2]已调整

[3]已调整

[4]未看到有四个参考文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