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企业国际化转型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3

计企业国际化转型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邬利敏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31)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一带一路”机制以互联互通为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合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截至2023年10月,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开展了3000多个务实项目,拉动投资近1万亿美元。作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中流砥柱,中国工程企业在2022年实现海外营收117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7.5%,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基建强国。中国设计企业与工程企业分别位于产业链的上下游,同是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中坚力量,过去三十年,设计企业对于带动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自身的国际化转型却较为乏力。文章立足我国设计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设计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对设计企业如何把握并顺应全球化融合趋势,主动求变,自身赢得发展空间的同时助力“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意见。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设计企业”,“国际化转型”

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背景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始于建国之初,起步于对外援助成套项目。1979年,随着国家做出顶层设计安排,要求“我国建筑力量尽快进入国际市场”,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开始起步,并在此后的20年间获得了长足发展。2000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的意见》,一批嗅觉敏锐企业开始主动积极“走出去”。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短暂减速,但随着中国政府拋出四万亿“稳增长”计划,建筑行业迅速反弹并在此后一直保持蓬勃发展之势。彼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形势一片大好”,中国工程企业 “走出去”积极性并不高。直至2012年中国经济再次出现回落,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常态”的概念,2015年提出去产能、调结构、供给侧改革等,大量国内过剩产能开始向外输出,中国工程企业大举迈向海外市场。期间,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两个标志性节点,被认为是为今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总纲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钥匙。自此,中国工程企业全面开启大航海时代,或出于生存、或出于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国际化转型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

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共建国家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新目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落实,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已迎来最好时机。

中国设计企业走出去历程

中国设计企业的“走出去”历程与中国工程承包业务的国际化进程是相伴随行的。建国之初,中国就开始援外成套项目的建设。中国真正的工程承包业务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土建施工阶段——设计企业未参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对外工程承包市场,土建和劳务承包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第二阶段(工程总承包阶段——设计企业跟随),在这一阶段,中国施工企业实现了从土建施工到工程总承包的业务升级,并带动一批中国设计企业和供货商进入了国际市场。为顺应这一行业发展需求,商务部先后给上百家工程设计企业授予了对外经营权,中国对外承包业务的模式和结构在这一时期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第三阶段(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工程总承包阶段——设计企业引领),借助中国设计企业赋能,中国企业在建筑产业链逐步占据上游地位,大量的中国承包商实现了向EPC总承包模式、F+EPC融资总包模式,进而“一体化”总承包模式的全面升级,带动了大量国产设备的出口。

伴随着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中国设计企业的出海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借船出海”——参与中国政府、企业主导的工程承包项目的设计任务;二是“造船出海”——主动参与国际设计咨询招投标获得业务;三是“买船出海”——通过收购并购国外设计公司拓展业务。目前,“借船出海”是中国设计企业走出去最主要的方式;“造船出海”是2014年之后诸多设计企业的战略,但企业实际参与且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买船出海”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第三种海外拓展模式,属于“弯道超车”。这种模式可以利用目标公司包括人、财、物、关系、品牌、声誉在内的一切资源来调整企业自身结构,从而达到快速国际化、占领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的目标。但是目前,大多数设计企业还处于观望阶段,要大范围推广尚需时日。

中国设计企业走出去现状

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发布的2023年度“工程设计企业全球营收150强” 排名(基于企业2022年的(国内外)全部设计收入),中国工程设计企业表现实力强劲,24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建)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建)名列榜单第1、2、6位。

2023

排名

公司名

所在国

总营收

(百万美元)

海外营收

(百万美元)

1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

19800.4

1326.1

2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

15065.9

1100.3

3

JACOBS

美国

11532.3

3496.6

4

WSP GLOBAL INC.

加拿大

8288.1

6760.4

5

AECOM

美国

8115.1

4033.1

6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

7518.7

403.5

7

WORLEY LTD.

澳大利亚

4957.2

4266.5

8

FLUOR

美国

4510.6

2783.6

9

ARCADIS NV

荷兰

4270

3929.4

10

TETRA TECH

美国

4230

1649

表1  2023年ENR工程设计企业全球营收150强(前10强)

然而在ENR发布的2023年度“工程设计企业国际(海外)营收225强”(基于企业2022年本国以外的设计收入)排名中,尽管有23家中国大陆地区企业上榜,国际营收合计45.3亿美元,但在所有225家上榜企业的国际营收占比仅为6.2%,前10强榜单没有中国企业;中国企业中排名最高的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化工、中国交建列第17、20、27、33位,其国际营收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仅7%、7%、20%、5%(前10强企业的平均占比是74%)。从行业分布来看,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交通(27.1%)、房建(19.5%)行业前10强榜单中没有中国企业,中国企业的业绩集中于化工和电力领域。由此可见,中国工程设计企业海外经营规模与其整体规模并不匹配,国际营收占公司总收入比例较排名前列的西方工程设计企业明显偏低,行业分布也较为局限。

从地区分布看,中国设计咨询企业仍在亚洲(除中国外)、非洲等传统地区的市场份额相对较高,占上榜225家企业在该地区收入的比例为27.8%、20.2%;在中东、拉美、大洋洲、欧洲等更为发达或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所占市场份额低,占上榜225家企业在该地区收入的比例仅为6.5%、4.1%、0.7%、2.5%。2022年在北美洲甚至没有业绩。

我国1992年底成立中国工程咨询协会,1996年才正式加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法文缩写FIDIC)。从ENR数据来看,尽管中国设计企业在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与全球行业领先企业差距依然明显。中国工程设计企业除了在亚非传统市场保持一定优势地位外,在其他地区竞争力较弱。

中国设计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形势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涵就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在后疫情时代,尽管国际市场面临的复杂和不确定性空前加大,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了基础设施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诸多国家出台了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经济发展的计划;“新基建”和低碳环保要求也为海外业务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完善开放合作体制及格局,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并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此外,2021年商务部等19部门关于促进对外设计咨询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促进对外设计咨询高质量发展做出部署,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设计咨询行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工程设计咨询企业参与国际基建市场的支持。

中国设计企业国际化转型建议

提升国际化转型意识中国基建经过近30年“狂飙”,创造了辉煌成就,也带动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取得了骄人战绩。中国设计企业“借船”承包商大军出海多年,对于促进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产业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但多年来,中国设计企业参与的境外项目以援建和中国资金、标准拉动的F+EPC、投资项目为主,独立开拓成功的项目并不多见。而国际设计咨询市场由于处于产业链金字塔最顶端,攻坚难度极大且见效缓慢,企业领导往往受短期政绩影响,对于参与此类项目缺乏动力。如今,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基建进入低增长时代,国内产能大量释放,设计企业面临巨大生存考验。外部,受政治经济形势影响,海外项目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商业主导,融资框架项目也急剧减少。项目类型从F+EPC进入了投建营一体化时代,从大型巨型项目进入了“小而美”时代。设计企业真正意义的国际化转型已势在必行。新形势下,设计企业应主动加速全球化融合,企业领导更应坚定“走出去”信念,深刻理解“国际化”的内涵,对标世界一流设计咨询企业,找差距补短板,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海外发展战略规划,在人才、技术、资金、路径、文化等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引导企业迸发出国际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提升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如果说中国设计企业在技术实力、项目经验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已不相上下的话,在提供全过程服务方面的差距则十分明显,这已成为制约中国设计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项目往往采取DBB、EPC、PM、EPCM、BT、BOT等形式,要求工程师不仅懂设计,还要能为业主提供包括策划、招投标、建设管理、培训、运维等的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但是中国的建设行业管理体系参照前苏联模式设立,实行条块分割、行业分割,企业的业务范围十分受限,设计企业往往不具备全过程工程管理能力。中国设计企业虽已走过几十年的“借船出海”历程,但由于参与的项目多采用中国资金,无论管理模式还是技术标准都十分具有 “中国特色”,设计企业并没有通过参与这些项目积累太多的“国际化”经验。设计企业要与国际体系接轨,就必须跳出“跟随出海”的舒适圈,主动求变,迎难而上,实现从单项服务向全方位、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延伸,从而打造自身的核心国际竞争力。

提升公司整体国际化水平中国设计企业要向西方先进企业看齐,还应通过早期经营的国际化带动企业整体水平的国际化。国际化最重要的内涵是“软实力”的提升。语言、技术瓶颈可以快速突破,但是国际化的机制、人才、经验、文化却需要长期的培育和积淀。国际化的机制包括全方位的适应国际业务开展的项目管理、技术管理、财税管理、法律合规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等;国际化的人才不仅指语言过关,更指的是拥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除此以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包括发挥设计规划优势,通过替业主前期策划主动积极地融入项目国国家战略“孵化”项目;通过扩大创新合作范围延伸产业链,强强联合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实现海外业务的发展和壮大;通过海外“融智”更好地推进属地化服务、打开本地市场等等。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打造改革开放“升级版”的指导性战略部署,将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带来新的机遇。最新确立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战略,从国际环境、政府支持力度等宏观层面为中国企业 “走出去”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中国设计企业通过多年“借船出海”积累了大量“走出去”经验,熟知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中国工程师在“引进来”、“走出去”的中外合作过程中也已完成了国际化的启蒙和培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通过大规模基建,中国锻炼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企业的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设计企业只要把握良机,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有利资源,主动变革迎接全球化挑战,企业国际业务定能实现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有朝一日中国设计企业的实力可以与“中国建造”相提并论,“中国设计+中国建造”双剑合璧,拉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产业实现第四次跃迁,那么离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共赢发展的战略目标也就为时不远了。

[]

[1]  陈佩虹,王稼琼 中国铁路建筑企业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生产力研究[J],2009(10),101-102

[2]  李武英 再谈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走出去”与国际化,时代建筑[J],2018(2), 46-49

[3]  于晓虹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中国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中国勘察设计[J],2016(1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