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遥感影像在土地确权测绘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2

无人机遥感影像在土地确权测绘中的应用

张海燕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航测工程分公司

摘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属于一种物权登记,登记内容包含居民承包土地的面积与位置等信息,通过土地确权测绘,可确保居民对承包地的各项权益,提升居民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影像;土地确权测绘;应用

前言

当前,无人机遥感测绘已逐步从研究开发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主要的测绘测量技术。因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具有快速、经济、机动等优良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卫星遥感测绘数据获取能力不足、回访慢、现势性差等缺陷,现已成为全球测绘测量领域争相应用的热门技术。因此,探究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测量测绘中的应用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1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概述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是现代化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GPS差分定位技术的集成,可以快速、自动获取国土、环境、资源等空间遥感信息,并智能处理遥感数据。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中的无人机本质上是依托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或无线电遥控设备)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具有使用成本低、结构简单的特点。而以无人机为空中平台,可与遥感传感器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为一定精度的图像绘制提供依据。

2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测绘测量中的作用

2.1提高确权测量效率

以往土地确权测量是借助地面工程实地踏勘或者载人飞机航测的方式,具有执行不便、成本高昂、效率低等问题。而利用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可以降低土地确权测量的成本,提高土地确权测量精确度与自动化程度。特别是在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确权发证时,借助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可以对农村集体土地范围内大面积土地拍摄影像,获得高精确度地表三维数据后,经协同作业开展三维建模,完成大比例尺地形图绘制,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的高效率开展提供支持。

2.2满足城市规划要求

城市基本地形图是城市管理规划的础,在城市建设、规划、交通管理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效用。在城市规划对基础地结束语理信息资料覆盖率、准确性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利用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可以适应城市管理规划测绘发展方向,快速、高效获取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影像数据,并进行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测量,满足城市规划要求。

2.3提高堆体测量精度

堆体测绘测量范围较为广泛,涉及建筑工程土堆计量、矿山工程岩堆计量、港口码头散装货物估算等。传统堆体测量技术主要依靠盘煤仪或全站仪、GPS测量仪等仪器,虽然在一定

程度上提高了堆体测量效率,但是仍然存在测量精度不足问题。而利用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可以利用无人机拍摄工程堆体影片,在无人直升机测绘系统内输出激光雷达测绘成果图,

满足堆体高精度测量要求。

2.4提高水利测量效率

水利测量是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较之传统人工监测、无人船监测技术而言,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不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可以有效缩短水利测量周期,为水利测量自动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实现提供支持。特别是多旋翼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搭载盛水容器、抽水装置,精准匹配位置信息点取水,满足水域动态高效测量要求。

3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农村土地影像收集

3.1土地影像分类与提取

由于遥感信息提取分为不同的类型,首先需要对土地数据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检测的数据执行遥感分类指令,进而提取不同类型的地类图斑图片,按照相关的统计分析模式计算图斑信息。利用获取的遥感影像分类信息将遥感图像的每一个像元按照其在不同阶段的光谱频率

以及影像内部空间特征及其他数据进行规则算法分类。集中分析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进而提升整体土地影像提取的精准程度,构建土地影像分类图。采用像元分类的方法对收集的土地影像进行初始分类,加强分类土地的光谱特征收集力度,根据突出的土地结构及外部纹理特征划分土地的分类特点,同时记录不同土地所处的区域位置,并时刻追踪土地区域位置变化信息。不同地块内部结构的像元光谱数据不同,但其大体上是一致的,为此,在分析高分辨率影像的过程中需加大对相同土地地面信息数据像元的监测力度,选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结合遥感影像分类技术,提取初始土地影像数据,同时不断调整遥感方位点,根据设置的不同方位点查询土地影像提取热点区域信息,对比不同区域的遥感图像,采取多分辨率切割的方法生成同质土地影像数据,并引进相应的外界光谱特征数据,融合土地分析资料系统,提升切割后的土地影像的语义信息的丰富程度,增强整体影像提取的智能性,降低影像分类的不准确程度。在实现遥感影像分类后,根据高层次影像模拟人脑认知程序,并利用多种地学原理推断收集的土地影像的空间结构,对比相应的土地图斑数据,结合遥感信息提取软件识别获取的影像信息,自动分类影像数据,从而实现土地影像的提取与分类操作。

3.2建立土地影像收集库

根据获取的土地影像数据构建土地影像收集库,针对实时动态监测系统的监测特点,结合数据更新装置,在土地影像数据收集之初及时更新收集的数据信息,从根本上消除数据冗余问题。有效利用遥感系统管理土地影像空间数据,并提升整体空间与属性数据的访问数量,

调整分类后的影像数据,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矢量格式,分解预设的土地编码数据信息,为不同的土地数据设定唯一的编码,并将获取的土地整治数据存储至中心系统中,构建土地整治数据存储图。为避免每次分析大量的土地数据,缩短影像分析所需时间,在分析的过程中对于采集频率较高的数据可以适当忽略,减少不必要的数据更新操作。按照获取的土地影像信息的叠加程度查询上一次土地整治测绘数据,并将查询的数据存储于中心计算机内部,提升存储空间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影像数据的清晰程度。集中读取每次收集库内部变更的土地信息,综合土地影像遥感系统调节整体收集库的数据收集位置,在土地影像收集库内部划分不同的数据分析区域,并按照数据分析区域的图标设置影像收集指令,调整指令传输通道的数据传输数量,增强数据库内部数据流通性能。由于数据收集库内部影像图像的存储数量较少,在进行其他类别土地分类时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分析数据缺失情况,为此,提取土地影像数据的过程中需详细区分不同区域的土地影像状态,在收集库存储结构内部设置空间自动扩容指令,并当其收集的影像数据达到一定程度时,自主扩容其内部存储容量,有效提升数据的收集效果。在实现数据的存储后,将基期土地影像图片与后续取得的土地影像图片叠加,获得完整的土地整治测绘状态图,同时根据获取的图像对数据库内部进行整体分析,获取土地影像收集库时空模型图。

结束语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农村土地整治测绘方法,针对观测到的土地影像分析其不同的整治位置,同时调整观测点方位,在获取完整的农村土地数据后,实时记录不同区域的土地整治状况,记录测绘区域,在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测绘方法,完善整治测绘流程,缩短测绘所需时间。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够获取较为完整的土地测量数据,增强整体测绘的精准程度,为后续实验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辉熙,敬小东.基于无人机遥感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快速详查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9):11-14.

[2]周晓云,陆朝锋,廖顺华.无人机航测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11):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