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苗木种植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2

园林工程苗木种植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刘黎

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湖北武汉430200

摘要:现阶段,城市园林在近些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背景下获得了更多的重视,由于园林的特殊价值,使得其在满足城市建设发展需求的同时,同样为周边生态环境提供了保护条件。作为园林绿化施工环节的重点工作,苗木栽培养护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基于此,本文就园林工程苗木种植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园林工程;苗木种植;施工技术要点;

1 园林工程的重要性

1.1 美化城市环境

园林景观工程通过设计精美的公园、花园、广场等,能够为城市增添自然、和谐的元素,创造出宜人的居住和休闲空间,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人。

1.2 提升居住品质

高质量的园林景观工程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为他们创造了舒适的心境,减轻了生活压力,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1.3 改善生态环境

园林景观工程可以引入多样的植物,增加绿化覆盖率,提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平衡[1]

2 园林苗木种植施工存在的问题

2.1 苗木质量把关不严

苗木质量关系到后续成活率、景观效果,在苗木采购时,部分采购者过于注重成本控制,忽视产品质量把控,未能做到货比三家。同时也没有细致观察苗木形态、根系发达程度、是否存在病虫害等。此外,苗木种类多样,即便品种相同还存在规格上的区别,一些采购员的理论知识、经验不足,使购入产品的高度、胸径、冠幅等未能达到相应标准,使景观效果受到不良影响,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在购买完成苗木后,没有对苗木质量进一步的检查,导致一些质量不达标的苗木或是存在病虫害的苗木混入其中,对其他苗木造成不良影响。

2.2 种植土壤不利于苗木生长

园林绿化种植期间,土壤环境对苗木生长状态具有较大影响,主要受土壤酸碱性、营养成分、孔隙度等指标影响。对于不同苗木来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要求不同,而不同园林工程所处位置的土壤环境有所区别,如若与苗木生长需求不匹配,则会影响成活率。一些苗木养护忽视水肥管理,高温季节没有及时灌溉、汛期未能及时疏通排水,导致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者过高,苗木遭受水分胁迫,生长发育自然受到影响。这就要求苗木选择时,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对土壤采取改良措施,及时松土和施肥,合理控制水肥比,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

2.3 种植施工时间选择不合理

对于不同苗木来说,在种植时的季节要求不尽相同,工人可能会忽视季节因素盲目移植。有时为满足项目工期要求,需要反季节移植苗木,即5—9月份,与正常种植相比,此种移植会使苗木成活率降低,要求做好遮阳、喷雾、挂水等一系列养护措施。5—9月份移植龙柏、法桐等少数树木容易成活,白蜡、河南槐等大部分树木成活率较低,即便成活也要投入大量养护成本。因此,不同苗木应结合生长特性选择最佳种植、移栽时间,从而提升成活率。一些绿化工程因赶工期、任务量大等,片面注重苗木种植,忽视后期养护管理,导致死亡率提升。因苗木生长环境发生改变,在移植后可能对新环境的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含量等不适应,如若后续未能精细养护,很容易影响苗木生长,甚至直接死亡。

3 园林工程苗木种植施工技术要点

3.1 做好施工前的勘察与设计

在开始绿化种植施工之前,进行全面的环境勘察,了解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情况。这有助于确定适合的植物种类和布局,以及后续的灌溉和管理计划;土壤检测与改良,对土壤进行详细的检测,了解土壤的pH值、养分含量等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可以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结合地形、植物特性和环境要求,进行细致的景观设计。确保植物的布局和组合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营造出美观的景观效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步骤、时间安排、材料选用等。确保施工过程有条不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误操作;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他们理解施工方案、操作规程以及各项技术细节。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在勘察与设计阶段考虑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2 保证植物种植位置的精确性

确定植物种植位置前,要求做好对地下设备与管线的控制工作,避免竣工验收时影响到所种植苗木的生长状态。例如大型乔木应按照其最高生长高度,确保其与供电线缆之间应维持最少75cm的安全距离。布置植物时,应依照由内向外的顺序,也可按照乔木、灌木的种植顺序进行布置。但需要注意的是,与景观灯或路灯邻近的植物,应将其种植距离控制在2m以上。种植灌木应保证布设位置的疏密有致,设置的种植穴应将苗木作为圆心展开向四周的挖掘工作。土球大小决定了种植坑的大小,通常情况下坑洞直径应大于土球直径 15~20cm,同时确保苗木种植时根系的舒展完全性。

3.3 合理选择种植时间,加强养护管理

(1)种植时间把控。在反季节种植时,尽管先进的技术能够突破季节、气候方面的制约,但因违背了自然生长规律,应严格把控种植时间,由此提高苗木成活率。在时间选择上,应对苗木基础特征、营养需求、生长规律等综合分析。例如,对于喜阴类植物,种植时应移栽到背阴位置,在清晨或者傍晚施工,以免受到强烈的光照;对于抗冻能力较弱的植物,尽量在初冬或者冬春季节交替阶段种植,使反季节种植成活率得到切实保障。不同苗木移栽时,应根据地域不同区分南北差异,对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苗木,最好在3月—4月之间移栽,南方苗木最好在每年2月移栽。对于规格较大的苗木,最好在春季萌芽、秋季落叶后移栽,但并不是所有苗木的移栽时间都固定,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2)苗木种植与修剪。夏季种植需要搭建遮阴棚,向树冠上喷雾,定期浇水保持树干湿润,周围环境湿度良好;冬季种植应做好防风、防寒工作。做堰后,及时浇透水,待水分完全渗透到土壤中复土,次日再次做堰浇水,封土,第三次浇透水后,根据土壤含量适当调整后续浇水量。一些种植穴排水效率较低,可在底部铺设一层砂砾,厚度为10—15cm,必要时可搭设盲沟,促进排水;种植后应苗木支撑固定,搭建灌水土堰,高度为10—15cm,周围密实,避免漏水;对于大型树木可用三角撑,低矮类树木可用扁担桩,两个桩体十字交叉在根系、土球之外,绑扎位置应垫软物,三角撑的一根撑杆必须处于主风向的上位,剩余两根均匀分布,到了早春或者冬季,许多秋季开花的树进入休眠阶段,此时适宜整形与修剪。如若树木花期在春季,按照园艺要求,可在开花后修剪,将枯枝、弱枝、病枝等修剪掉,枝条数量众多之处可增加修剪量,对萌发能力强的枝条着重修剪,以免吸收过多水分与养分。通常情况下,冬季修剪次数为2—3次,可达到最佳养护效果。(3)后续养护管理。种植人员应遵循现代化苗木管理理念,不应片面重视前期的栽种施工,还要将后续养护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做好病虫害防范工作,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对苗木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工程绿化种植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探讨了园林景观的重要性,分析了绿化种植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技术水平的多项措施。通过合理的勘察与设计、精心的苗木选择、场地平整、技术手段辅助和全面的后期保护,能够确保绿化种植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出更美观、更生态、更宜居的城市环境。只有不断加强技术水平,注重细节,才能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果,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参考文献:

[1]袁建平.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探究[J]. 农民致富之友 ,2021(18):207.

[2]顾哲弘,俞家骏.园林景观绿化种植施工技术探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1(7):98,106.

[3]刘珊珊.园林景观绿化种植施工技术[J]. 北京农业:中旬刊 ,20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