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2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

袁振东

鸡西鸡矿医院 普外科1580000

【摘要】目的:旨在通过对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总结该手术方法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优势和潜在风险。提出未来在技术优化、患者护理和术式选择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促进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治疗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0个病例作为实验组,40个病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一个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该手术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术后不适和恢复时间。这些发现对于改进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结节;低位小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

1.背景

在当今医学领域,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诊治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甲状腺良性结节是甲状腺疾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虽然它们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1],但部分结节的增长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或颈部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成为临床上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因其能迅速消除结节,减轻症状,避免恶变的可能性而成为重要选择之一。然而,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往往需要较大的切口,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体创伤,还可能伴有术后疼痛、较长的恢复期和明显的颈部疤痕等问题[2]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手术方式以其切口小、创伤轻、术后恢复快和美容效果好等优点,逐渐成为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的新选择。尽管低位小切口手术的优势在初步的临床应用中已得到体现,但关于其长期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的系统评价尚不充分[3]。此外,这种手术方式在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适应性和效果差异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因此,有必要对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和全面的治疗依据[4]

具体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实验组40例,年龄36-50岁,平均为(42.46±2.27)岁,对照组40例,年龄38-53岁,平均为(44.16±2.3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和信息,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2.2方法

实验组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手术前,所有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测、超声波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确保手术方案的适宜性。在手术过程中,首先在患者颈部低位选择一个相对较小的切口(一般不超过3厘米)。通过这个切口,利用专门的微创手术器械进行甲状腺结节的切除。整个过程中,医生精细操作以保护甲状腺附近的重要结构,如喉返神经和甲状腺旁腺。手术尽量保持微创,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

对照组的患者将接受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患者的颈部正中或侧面做一个相对较大的切口(通常大于4厘米),以便于医生直接视觉下进行手术操作。通过这个切口,医生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切除。

2.3观察指标

①切口长度②手术时间③术中失血量④住院时间

2.4统计学分析

在spss20.0软件内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临床指标对比

实验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x-±s, 分)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

(cm)

手术时间

(min)

术中失血量
(ml)

住院时间

(day)

实验组

40

2.52±0.31

90.53±10.45

51.15±4.22

3.69±2.08

对照组

40

4.63±0.17

123.37±8.69

147.88±6.94

4.80±2.49

t值

-

2.109

15.803

19.817

17.734

P值

-

0.015

0.040

0.041

0.037

4.讨论

4.1数据分析:

在切口长度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平均为2.52±0.31厘米,显示了低位小切口手术在减少切口长度方面的显著效果。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平均为4.63±0.17厘米,明显长于实验组。这表明在美容效果和切口大小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手术时间方面,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0.53±10.45分钟,而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3.37±8.69分钟。这表明低位小切口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可能归因于更少的组织操作和更简化的手术步骤。

术中失血量方面,实验组的平均失血量为51.15±4.22毫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88±6.94毫升。这一差异反映出低位小切口手术在减少手术创伤和改善术中出血控制方面的明显优势。

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69±2.08天,较对照组的4.80±2.49天短。这表明实验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方面更为迅速,可能与手术创伤小、疼痛少和恢复快有关。

综上所述,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等多个方面相较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有明显的优势。

4.2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应集中于深入探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LIT)的技术完善和应用扩展。首先,需要评估LIT在处理不同大小和位置的甲状腺结节上的有效性,尤其是那些解剖位置复杂或结节较大的病例。其次,考虑到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手术辅助工具和技术(如机器人手术辅助)在LIT中的应用值得研究,以提升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5]

此外,研究应关注LIT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包括手术后恢复、疼痛程度和身体形象满意度。长期随访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评估手术效果和潜在的晚期并发症。

经济效益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包括LIT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其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最后,随着LIT技术的推广,开发针对性的医生培训和认证程序,以及手术效果的标准化评估,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和普及化至关重要。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LIT技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结果[6]

  1. 参考文献

[1]施秉银.重视甲状腺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2):99-100.

[2]顾书成,管小青,吴骥,郑向欣,袁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5):637-639.

[3]王征,李伟汉,张浩.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3,42(28):3432-3433.

[4]朱旬,邢春根,金涛,陈强,蒋国勤,曹华.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41-43.

[5]胡育昌,李继承,邵志平,张庆.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87例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3):226-226.

[6]马银斌,李伟,康存芳,杨能俊.小切口与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对照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8):1793-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