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2

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李超   李林    胡海峰

610402198012086513     610524198910246818     132801197305034619

摘要:在如今人工成本日益攀升、生态环境与建筑质量要求愈发严格的宏观背景下,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建设与发展力度是推动整个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尤为重要的途径。装配式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对施工技术与工艺的革新产生促进作用。不过有一点需要承认,即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的开展涉及较多大型预制构件高空吊装作业,它们有着复杂的施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现场的风险。所以,需要从管理的视角展开,对现阶段存在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问题作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对应的优化策略,对于装配式建筑的长足稳定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近些年,随着建筑行业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中的主要形式。装配式建筑因其施工便捷、节能、环保等优势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快速推广和应用,并且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装配式建筑自身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充足保障。为更好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不断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创新施工技术,为装配建筑在建筑领域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采用预制件直接装配而成的房屋,如钢结构、木结构装配等,整体上体现出一种新颖的建筑风格,与传统的建筑相比,其特色非常鲜明。装配式建筑具有绿色、环境友好等特点,具有节约能源等优点。与传统建筑所需要的水泥、砖块、河沙等原料不同,其可以直接用构件组装。可采用工厂化的方式进行组装,大多数零件都是在工厂生产后,运输到工程工地进行组装。所以,预制件的尺寸和结构都是标准化的,运输和安装都比较专业,可减少运输和废弃物的产生,节省人力资源,对工程建设有很大好处。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管理机制是指管理活动开展的基本方式和指导要求,建设活动开展的驱动力以及相应的约束机制等。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起步较晚,不同地区在技术规范要求上有所差异,政策驱动导向也有所不同。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尤其是装配式建筑本身建设成本较传统建筑模式较高,使得部分企业不愿意积极主动采用装配式建筑,更没有构建高水平的管理工作体系。

2.2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形式明显变化,现场吊装作业和预制件连接安装,成为施工作业的主要形式。但是由于不同工程项目所采用的预制件结构有所不同,施工人员对装配技术的了解水平不同,使得具体施工中存在多方面技术问题。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起步较晚,人才培训工作较为滞后,施工人才数量和技术结构都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要求。还有部分项目施工中,管理人员对技术指导工作重视不足,没有深入细致的做好施工指导,由此使得部分施工环节没有严格依照规范要求操作,不仅使得施工效率较为低下,甚至还会留下不同形式的安全隐患,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较多负面问题。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3.1优化工程设计

针对工程设计内容的优化是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效应用及全面实施的重要前提,其中重要程度最高的部分在于对吊装作业的合理设计。要做好这一点,需要首先在结构层面上对建筑工程进行合理拆分,明确不同构件的形状、规格、质量、材质,来判断构件执行吊装及安装作业时的具体需求,进而确保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而在实际设计工程内容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塔吊、吊车的型号及功能参数,各部分人员的配置及人员作业需求等等,在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程度的前提下执行吊装作业,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塔吊的应用需考虑到吊装重量上限及安全阈值,并为之配备可靠的安全措施,明确吊装作业执行的具体范围及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措施,而吊装设备的选择则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出场时间较短、运行状况良好,并以大修数量少的吊装设备优先。

3.2严格控制预制构件和其他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工程管理中,各有关部门要从多个角度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管理。在设计上,设计者要按照施工计划和户型的要求,对预制件的种类、大小进行科学设计,以满足施工要求;在产品和采购上,施工企业要对供应商的规格、信誉、供货能力等进行深入调研,对预制件和其他建材的生产质量、效率进行对比,确定最佳供应商,同时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保证所生产的预制件达到设计、品质的要求;在运输上,要有效地规避天气因素的影响,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将零件和材料分类、摆放、有效地运送,保证材料的正常使用;在进入工地之前,要严格检查,科学管理,保证进场的质量;在构件、附件等材料的装配上,对装配过程及吊装作业要严格规范,以保证构件连接的合理性、严密性和精度,同时在安装时,要注意避免零件的碰撞和损伤。对构件、材料进行不同的质量管理,可以对预制建材的质量、安全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3.3 严格选择施工单位

在工程初期,甲方应意识到施工单位的选择在施工开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传统工程往往以盈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环境污染和破坏。在新形式下,工程建设应该在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施工,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施工工艺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对环境的破坏也很大,绿色施工技术是科学节能工程技术,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节约了资源。在选择过程中,甲方应充分考虑对方的技术水平、企业财务状况、报价等硬性条件,除此之外,甲方也应重视对方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等软性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认为,在对施工单位进行选择时,报价占比应在40%左右,而软性条件的占比应在60%左右,运用这种比例选择到合适的施工单位的可能性较大。

3.4预制构件吊装的施工技术

首先,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结构体系。为保证装配技术在工程中发挥其作用,施工方还应建立一套工程技术人员评价标准和责任标准,明确工,以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分析机制,以便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合理地使用预制板技术;通过对各个部件进行装配,提高工程的总体质量。其次,在预制件的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须提前掌握预制件的相关参数,采用精确的吊装方式进行搬运。在保证预制件结构完好的前提下,进行预制件的生产。为方便后续的工作,还要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归纳资料。同时,还要按照预先埋入的适当位置进行吊运,采用垂直连接和横向旋转的方法将其与构件连接,确保其安装的安全。

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表现出多方面的优点,因而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为了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更需要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在把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应规范施工,来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振松,任利军,董利文.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6):185-187.

[2]贺宇飞.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措施[J].科技资讯,2022,20(10):83-85.

[3]洪爱彪.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0(36):123-124+144.

[4]王岱卉.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J].与房地产,2020(3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