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制造产业政策差异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7
/ 2

西部地区制造产业政策差异分析

崔梦馨

(西北工业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推动各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制造产业政策的发文时间区域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政策工具在西部地区的整体分布情况;对比了西南和西北地区在政策工具使用方面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省份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西南和西北地区制造产业政策工具均以供给面和环境面为主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政策;量化分析;区域差异

一、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制造业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1]。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产业政策一直是政府引导制造业发展方向,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2,3]

目前,国内学者对制造产业政策的研究集中在政策梳理效果评价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进行量化分析,解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存在的问题[4]发现税收政策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率和质量[5,6]以及产业政策抑制制造业金融化和创新效率[7,8]部分学者在研究制造产业相关问题时分析我国制造产业的政策提出制造产业政策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和研发激励机制[9]制造业要制定长期可持续的政策支持机制,攻克制造业卡脖子技术[10]。综上可知,现有研究缺乏对制造产业政策时间和空间的系统梳理,也未进行量化分析和区域差异对比。

基于此,本文采用量化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制造产业政策,并着重探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西部地区省级政府在十三五以来出台了哪些制造产业政策;二是西部地区采取哪些政策工具促进制造业发展;三是西南和西北地区在政策工具选择上存在哪些差异。

二、研究设计

数据来源

本文获取的制造产业政策文本均为公开的政府资料,政策检索源为北大法宝数据库和各省政府官方网站。以2016-2021年为检索日期,在北大法宝数据库中分别以制造业和省份名称为关键词进行全文同句检索。在各省份的政府官网进行补充检索,以保证政策文本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对获取的政策文本进行筛选,一是剔除市级政府文件,只保留省级政策文件;二是剔除活动、批复等文件,保留法律法规、办法等体现政府政策的文件。按照上述方法,最终筛选出有效政策文本37篇。

整体政策工具参考点分布

政策工具是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路径和机制。本文采用Rothwell的政策工具分类标准,将西部地区制造产业政策文本涉及的政策工具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三种类型[11]。构建政策分类体系时,参考黄萃和赵筱媛等人的构建方法,结合西部地区制造产业政策的实际情况进行类目划分[12]

供给面政策工具表现为政府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直接向制造产业提供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扩大制造产业相关要素的供给。环境面政策工具表现为政府通过目标规划、法规管制等为制造产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发展环境,间接影响并拉动制造产业发展。需求面政策工具重点在减少制造业市场的不确定性,政府一般通过采购、贸易管制等方式稳定并开拓制造业市场。具体分类情况见表1。

借助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37份政策文本进行编码。编码时,将体现政策工具信息的词频、句子或段落等分析单元视为参考点归入相应节点下,按照参考点-节点-树节点的结构进行编码。

1政策工具

通过对37份政策文本进行编码,本文共获取383个编码参考点。观察编码参考点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制造产业政策分布重点在供给面和环境面,分别占比50.9%35.77%(见表2)。其中,公共服务、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占据供给面参考点使用频次前三位;目标规划、法规管制和金融支持占据环境面参考点使用频次前三位。需求面政策工具占比最少,主要集中在示范工程方面。

2 整体政策工具参考点分布

(三)地区分布差异

从制造产业政策参考点分布数量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政策工具侧重点均在供给面和环境面,这表明西南和西北地区政府均采用扩大供给和改善环境的策略推动本区域制造业发展。同时,两地区均较少采用需求面政策工具。

从政策工具使用情况来看,在供给面,西北地区政策文本最常提及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和基础设施建设,表明西北地区将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供给的主要措施;西南地区则侧重于教育培训和公共服务,通过强化制造业人才支撑和搭建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供给。在环境面,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均将目标规划和法规管制作为改善制造业市场环境的重点,但西北地区对两政策工具的使用占比更高。

3 区域政策工具参考点分布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量化分析方法,对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制造产业政策的发文时间区域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获取西部地区整体政策工具情况,并对比西南和西北地区政策工具使用差异。进一步,对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政策文本进行高频词检索,对比分析两地区制造产业政策的侧重点差异。

经过统计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西南和西北地区发文数量基本持平,但西南各省对制造产业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二是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政策工具均着重供给面和环境面,但具体政策工具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文献:

[1]金环,魏佳丽,于立宏.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否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

然实验[J].产业经济研究,2021(6):73-86.

[2]刘婷婷,高凯.产业政策如何影响长三角地区企业竞争力?[J].产业经济研究,2020(1):71-83.

[3]郭小婷,谭云清.创新型产业集群与政策资源依赖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1):53-

62.

[4]胡志明,马辉民,张金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的纵向协同性分析[J].科学学研究,2022,40

(2):237-246.

[5]刘啟仁,赵灿.税收政策激励与企业人力资本升级[J].经济研究,2020,55(4):70-85.

[6]袁始烨,周晓珺.税制改革、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营改增”的政策效应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2021(4):108-118.

[7]韩超,闫明喆.产业政策抑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实现路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21(6):

31-39+157.

[8]李振洋,白雪洁.产业政策如何促进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鼓励型政策和限制

型政策协同的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20(6):28-42.

[9]续继,贺俊.制造业长期结构性供需失衡的成因与治理[J].理论学刊,2021(4):79-87.

[10]继球.澄清认识 加快构建“卡脖子”技术攻关长效机制[J].宏观经济管理,2021(4):19-25+33.

[11]Rothwell R,Zegveld W.Reindusdalization and Technology[M].London:Logman Group Limited,

1985.83-104.

[12]黄萃,苏竣,施丽萍.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风能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6):876-

882+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