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时期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6
/ 3

试析新时期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杨水香

大理市凤仪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凤仪镇671005

摘要:新时期农村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旨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实现农村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解决以往存在的问题。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支持下,解决老年群体各方面的需求,同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例如农村养老服务过于依赖政府,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所应用的养老模式相对滞后等。为了实现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机制建设,因此,在本文中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发展对策,以期能够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为了应对这一情况,需要建设相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然而,由于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养老服务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制度不够保障、设备投入不足等,影响到养老服务的质量以及农村老年群体的生活水平。针对这一情况,需要督促相关部门参与其中整合资源,推进主体合作创新养老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多个方面入手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整体质量,促进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一、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新时期农村养老服务需要适应我国当前老龄化社会发展形势,从根本上解决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农村养老服务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因此通过加强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建设,真正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共同富裕,实现高品质养老服务,供给高水准养老服务技术和高水平养老服务品质。传统的农村养老服务是以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为主,而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责任对象化,加入多种多样的形式,实现协同发展。促进新模式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结合,建立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整合各类资源,解决当前农村养老的困境。目前养老服务大多数是由家庭和个人所承担的,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需要推进社会服务的建设与融入,实现高水准养老服务。

二、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主导,缺乏合力

农村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过于依赖政府,缺乏社会资本的融入,这会增加政府财政压力,也会限制养老服务的多层次发展。养老问题是社会、家庭和政府都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养老工作中,政府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为农村老人提供一些帮助和福利政策,充分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缺乏有效合力,政府部门的工作压力过大,并未有效整合社会现有的资源,尤其是一些社会资源。相应的社会组织也比较松散,难以形成完善的体系,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缺乏高效合作,这就导致目前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力量相对单薄,而政府的财政压力过大,且投入的资金缺乏合理分配,只是解决农村养老这一需求,而忽略了老年人群体的需求。没有社会资本的融入,导致现有机构模式比较单一、传统,无法实现快速的高质量发展。

(二)设施薄弱,缺乏资金

在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中,能够为老年群体提供文化体育、公共医疗、社会治安等多种内容,基础设施完善,满足了老年群体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然而在农村,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基本的公共服务比较滞后,建设并不全面,缺乏足够的资源,因此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且供需失衡,农村现有的资源有限,无法吸引人才和产业,导致农村养老服务的建设相对单一,缺乏专业人才和完善服务模式的支持。

(三)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要以农村老人群体为核心,考虑到他们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多种服务模式。然而现阶段农村养老模式大多是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为主。一些互助养老,智慧养老,依旧停留在理论阶段,难以有效落实。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上文所述缺乏足够资金支持,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二是由于老人和子女的传统观念所影响,一切以家庭为主,更多老人还是选择家庭养老模式。在这一情况下,难以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进行创新,模式相对单一滞后,为老人提供的服务也不够完善和专业。

三、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新时期农村养老服务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重视原有的各类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加强各方面的建设,整合资源,推动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一)强化资源整合机制

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发挥家庭、政府和社会在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巨大合力,解决相应困难。因此在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参与其中完善资源整合机制的建设。尤其是要注重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形成一股合力分担政府各部门的压力,为养老服务提供更多人才支持。

一是整合国家相关政策。考虑国家针对农村制定的各项政策进行综合分析,将政策内容转化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经济资源。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处理。同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开发和利用,用好新型的养老资源,弥补现阶段的发展短板,尤其是落实好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资本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方面,为农村养老、经济发展等提供一定的扶持和帮助,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也能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一定的助力。

二是充分挖掘社会人力资源。考虑到现阶段农村养老服务缺乏人才支持,因此,需要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农村,加强农村医疗服务队伍的建设。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一些社会资源提供扶持,完善服务机构的建设,吸引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其中,为老年群体提供高水平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强相关组织机制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为老年群体提供日常服务,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例如,广东省在“十三五”以来,全面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政策的落实,全省共有养老机构1834家,其中农村敬老院1186家,养老床位48.27万张,其中农村养老床位22万张,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了41.3%和108%;全省建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超过1.2万个;1737名社工以“社工+志愿者”的方式提供养老服务,累计走村入户服务26.3万人次。

(二)加大投资,完善基础建设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根据农村养老现状,政府需要提高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成立专项资金,不仅有财政拨款,还可以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各方面的建设。包括制度、基础设施和文化等各种基础建设,为养老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支持。满足农村老年群体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实现和城市的有效接轨。

首先实现制度创新。制度内容是开展一切活动的保障,在新制度的支持下可以弥补以往漏洞,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建设。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老年群体的需求情况,可以在密集且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地区引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完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体系的建设,这一机制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能够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满足老年群体多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城乡各方面的差距,在制度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弥补,突出农村养老的个性化、多元化和规范化的特点,加强日常管理,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其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农村的一些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老年群体只能得到医疗方面的保障,其他内容相对匮乏,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可以增加养老院等机构的数量,在各大乡镇建立相关的老年活动中心,同时完善医疗体系的建设,提升医疗专业水平。为老年群体提供生活、精神文化和医疗等各方面的服务。

第三,重视文化建设。创造性的运用农村宗族、文化和互助传统文化,推动互助养老模式在农村老年群体的落实。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方面的诉求,拓展老年教育、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等各种服务项目,加强农村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老年人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诉求,从而构建更加高品质高水准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例如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在2010年开始便建立互助幸福院,并在短时间内快速推广,建立了多家幸福院,形成了肥乡模式,推动了互助模式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在互助幸福院中医养结合,利用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康复小屋,全面推广医养结合模式。政府也加大扶持力度,区财政每年投入300万元的专项资金。将村卫生室与农村互助幸福院合建在一起,床位设置在20张以上,设施配套齐全,管理规范。在这一模式中设立了帮扶领导小组,在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对老人慰问,除此之外,定期开展义务服务活动,了解幸福院的实施情况。此肥乡模式也积极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参加,一些企业单位和个人捐助资金达30万元以上,为农村养老互助模式的落实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智慧化养老模式的构建

新时期农村养老服务工作需要注重工作模式的创新,认识到现有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构建智慧化养老模式。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根据区域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可以运用SWOT方法分析该区域的具体情况,明确主要的建设方向,选择相应的企业进行合作,引进各方资源。开展项目融资活动,通过多渠道进行融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投资,实现养老服务业的公益性。在项目建设方面,发挥政府和企业合作这一主体优势,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同时可打造社区型服务模式,在养老机构周围完善娱乐、养生、旅游等各方面的建设,形成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带动农村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在项目运营阶段,以农村养老为基础,推动社区服务和机构服务养老模式的建设,应用互助养老、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形式,解决农村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促进政府与企业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分担风险。构建多种有效的合作模式,解决当前农村养老服务的不足之处,分担政府财政压力,同时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IMG_256

图1 智能养老服务模式的应用流程

例如“社村通”这个软件是由企业开发的智慧养老软件,覆盖了全国100多个地方。包含了先进的呼叫中心技术、开放的可视化设计器、多业态的商业模式。可以应用于不同应用场景,满足多种养老服务需求。例如家庭医生服务管理系统,可以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检查上传体检报告,对老人进行健康评估,适时的干预。养老助餐管理系统的应用推动了智慧食堂模式的落实,实现食堂信息化管理。在农村养老机构中可以引进这一功能开展信息化管理。在入住时录入老人的信息,提前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和饮食习惯,为老人准备合适的食谱,有效管理老人的饮食健康。同时还支持护工帮助点餐,扫码点餐,子女点餐,现场点餐等多种方式,使养老服务更加智能多元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农村养老服务的一些问题显现出来,不利于满足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开展各方面的建设。强化资源机制的建设,吸引更多的资源融入到农村养老服务建设中,不仅可以解决以往养老现状同时还能发挥各方面资源的优势为农村老年群体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创新服务机制,引进先进技术,注重文化建设,关注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同时吸引更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引进PPP养老模式,创新传统模式,整合各项资源推动主体合作,创新现有机制。通过多方机制的建设,实现农村养老服务的高品质、高水准、高质量发展,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启秦,屈贞. 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动力因素与实现机制[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3,37(3):17-21.

[2] 曹欣雨,胡艳丽. 城乡融合发展下运用PPP模式推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1):193-195.

[3] 杨怡文.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2022.

[4] 韩振秋,王鹏,庄园. 推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J]. 中国社会工作,2022(26):38-39.

[5] 吕凤亚.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乡村科技,2023,14(1):30-33.

[6] 孟磊.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2023(4):99-100.

[7] 马剑平. 广西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2023(24):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