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春甜桔绿色生产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6
/ 2

紫金春甜桔绿色生产技术分析

张子辉

紫金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广东 紫金517400

要:紫金春甜桔属于优质稀有水果,桔味芳香,果皮易剥,并有促消化、润肺止渴、润肠通便、开胃理气等功效。为促进紫金春甜桔种植产量和品质提升,并达到绿色生产效果,本文主要从建园和选地、选择幼苗、科学栽种、合理施肥、水分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讨论和分析紫金春甜桔绿色生产技术,以期为紫金春甜桔种植户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紫金春甜桔;绿色;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

前言:紫金春甜桔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果实个小,果皮易剥,芳香浓郁,果色金黄,富含矿物质,并有含糖低、酸甜度适中、核少、肉质爽脆等特点,该果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部分地区在种植紫金春甜桔果树期间,果农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果园管护不到位,肥料以及农药应用不够科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果实品质和产量。所以,本文着重对紫金春甜桔绿色生产技术进行系统化分析。

1.建园和选地

紫金春甜桔种植地块主要选择在浅丘陵地带或者是平原地带,无论建园亦获选地,都要考虑紫金春甜桔品种和周边环境情况等。具体来说,紫金春甜桔种植园地形最好是向阳背风南坡,同时要求坡度在25°以下,最佳种植坡度是15°。建园期间,要保证相应区域有充足的水源,园内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透气性,而且土层应深厚,富含有机质,同时要有合适的酸碱度,pH值最好在6~7间[1]。此外,建园之前还要考虑相应区域的交通条件,保证交通便捷,方便后期紫金春甜桔运输及销售。

2.选择幼苗

为实现紫金春甜桔绿色生产目的,还要在栽培过程中合理选择幼苗,所选幼苗应具有发达的根系,注意苗高应超过50cm,分支应高于两级,最好选择壮苗。紫金春甜桔幼苗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脱毒处理,包括超低温、化学以及热处理等方式,以获得无毒幼苗,采取上述措施有助于预防果树发生部分病害。

3.科学栽种

3.1合理确定栽种密度

紫金春甜桔幼苗栽种密度直接关系到其后期生长发育情况,需结合栽种地块类型确定密度,具体如表1。若所栽种地区山区范围比较大,栽种区域主要选择缓坡地带,栽种密度要参考山地栽种标准予以确定。

表1 紫金春甜桔幼苗栽种密度

栽种地块

栽种密度

平地或者旱地

行株距保持在3×(3.5~4)m左右,每亩栽种植株约95±5株

山地

株行距保持在2.5×(2.5~3)m区间,每亩栽种植株约90±10株左右

3.2选择合适的栽种时间

橘苗栽种时间可选择春季也可选择秋季,春季主要在3~5月份栽种,保证栽种时春梢已经老熟,而春芽尚未萌发;秋季栽种时间主要集中在10~11月份,最好在秋梢老熟之后栽种。

3.3掌握科学的栽种方法

为促进橘苗后续健康、茁壮地成长,还要合理确定橘苗种植方法。在橘苗种植期间,要始终使橘苗呈直立状,同时要使根系全面舒展开,分布均匀,还应和泥土密切接触。此外,橘苗根茎上方所覆盖的碎土需要进行压实处理,保证压实度达标,随后足量地淋入定根水。上述操作结束后,应于栽种区域插入防风杆,并要按规范盖草。

4.合理施肥

紫金春甜桔生产过程中所施肥料主要是化肥,但为达到绿色生产目标,需要控制好化肥施用量,通过适量施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在紫金春甜桔栽培过程中,可在施入化肥基础上适量施入有机肥,促进产量更高,并达到稳产效果。具体在栽培过程中,可混合施用有机肥及化肥,既有助于提高种植产量,也可维持地力,保证生产品质。

紫金春甜桔栽种过程中,需要结合果树生长规律确定施肥时期,一般在幼树阶段和果树成年后分别施肥。在幼树阶段施肥中,考虑到此阶段树苗根部相对脆弱,对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缺乏良好抵抗力,所以此阶段施肥要遵循少而勤的原则,并主要施薄肥,同时要适当增加浇水频次[2]。通常每年春季、夏季、秋季换季前后分别施一次肥,施肥次数共计6~8次。此阶段主要施入氮肥,同时可施入部分有机化肥、磷钾肥,以加快根部生长速度,使根部获取充足养分;而在成年树施肥中,主要应体现“三肥两补”原则,其中“三肥”主要是三个施肥阶段,首次在2~3月施肥,第2次在5~6月施肥,第3次在9~10月施肥,而“两补”主要是在第2次、第3次施肥之后进行适当补施,以合理增加挂果率。成年果树施肥过程中,需结合土壤性质、土壤肥力、果树生长情况以及肥料成分等科学制定施肥方案,主要施用有机肥,辅以施用化肥。一般长势偏弱而且结果较多的果树应多施肥,而生长旺盛同时结果偏少的果树应少施肥。具体来说,成年紫金春甜桔果树可分为多个施肥阶段,具体如表1。

表1 成年紫金春甜桔果树施肥阶段和内容

施肥阶段

内容

芽肥

施肥对象是没有施基肥或者枝叶细薄同时树势偏弱的果树,主施速效氮肥,比如尿素等。

保果肥

施肥对象主要是结果多但是树势偏弱的果树,主要喷施叶面肥。

壮果促梢肥

主要以开沟水灌施肥的方式施入速效性氮肥,同时可辅助施入适量的钾肥和磷肥。

还阳肥

主要施入有机肥,配合施用少量速效性氮肥。

采果肥

果实采摘之后需要适时施入采果肥,促进来年果实品质提升。

5.水分管理

通常紫金春甜桔果实从8月开始进入猛涨期,此阶段若连续15天不下雨,应及时浇水。到了10月份则进入果市成长关键期,此时也要及时采取抗旱措施,为果实生长供给充足水分。一般果实长到成熟期之后,若水分过多会对果实颜色和味道产生一定影响,需要采取科学的水分管理方法,前期主要控制水分,而到了严重干旱期就要及时补充水分,若发现有叶面卷曲或者叶片颜色变浅等情况,需停止补水,随后待果实采摘结束之后适量浇水,由此使果树恢复其原本形态,避免到了冬季大量落叶。

6.整形修剪

紫金春甜桔种植过程中还要适时整形修剪,以及时除去受病虫害侵染的植株,防止枝条徒长,促进种植产量及品质提升。在整形修剪期间,要把握好以下三项要点:①修剪过程中避免留下斜茬,否则该部位容易发生病害;②修剪口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防冻伤或者受到病菌感染,主要可适量涂抹封剪油;③受病害侵袭的枝条需及时剪除,若发现有树皮翘起情况,也要及时剔除[3]

在果树不同的生长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整形修剪措施,其中在对幼树整形修剪过程中,主要整为自然开心形,同时对主枝以及副主枝进行适当短剪,而其他树梢此阶段不进行修剪,同时要尽量保留梢叶,以促进光合作用,并为树木供给充足养分。而在结果树修剪过程中,要对衰老死亡、长势偏弱或者带病树枝采取重剪措施,另外如果树枝下部着地或者树枝间有交叉重叠情况,也要适当修剪,并要同步修剪徒长枝。此外,在成树整形修剪过程中,要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逐层修剪,整体树形要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并要使枝条尽量均匀分布。

另外,为促进种植产量提升,还要在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果树修剪措施。一般主要在夏秋两个季节修剪树枝,由此避免大量落花落果,同步达到保果目的,实现稳收。在夏梢修剪中,可由人工手动抹除多余的枝梢,也可用药控制树梢长势,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补充养料和水分,促进果实膨大,有效提高果实品质;而在秋梢修剪中,要把握好时间,避免过早或者过晚,同时还应在合适的时间功放秋梢。

7.保花保果

保花保果直接影响着紫金春甜桔品质及产量,为实现保花保果目的,要促进果树健壮生长。具体可在保花保果过程中适当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比如细胞分裂素、广增素等。同时,在花开阶段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措施,若开花期或者是生理落果期气温偏高,气候干旱,要注意及时浇水。此外,要按照一定周期疏花疏果,具体可分多次将小果或者是过密果蔬除,主要留下大果,另外和地面距离较近的果实也应及时摘除,疏果时间应在果实稳定之后。

9.病虫害防治

其一,可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具体是在种植过程中要及时清洁种植园,将杂苗还有杂草清理干净,确保果树能够获取充足的营养。另外,种植园管理中要及时将病害枝条剪除,采取无公害处理措施,保证果树健壮。果树周边可种植白三叶草等植物,这些植物有助于预防病虫害,可将其视作保护屏障。此外,园中要保持优良的通风条件和光照条件,保证果树能够获取充足养分,在苗木茁壮成长基础上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其二,可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主要可在果园人工饲养寄生蜂、捕食螨、草蛉等害虫天敌,或通过白僵菌、虫草菌等杀灭害虫,也可在果园放养部分家禽,如鸡、鸭、鹅。若果园已出现病虫害,但是危害程度较低,此时可喷施生物药剂。

其三,可进行物理防治,主要可采取灯光诱杀措施,或者安装黄板以达到诱杀害虫的目的,或者由人工将枯萎病叶以及害虫卵块等摘除。

其四,可采取化学防治措施,主要可选用具有较好病虫害杀灭效果同时残留量极少的有机农药,比如天然除虫菊等,另外要根据农时合理确定农药配比[4]。比如春梢时期,为防治树脂病、炭疽病、花蕾蛆、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可喷施24%螺螨酯(6000倍液)或者25%联肼·乙螨唑(2000~3000倍液),也可联合喷施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和15%哒螨灵(2000倍液)等,病虫害发生程度比较严重时可喷施2~3次,前后间隔一周左右。

10.结语

在紫金春甜桔种植过程中,为有效提升种植产量和品质,并达到绿色生产要求,需要广大种植人员掌握科学的绿色生产技术,合理建园及选地,注意优化选择幼苗,把握好栽种密度、时间及方法,并要科学施肥,加强水分管理,实施整形修剪,采取有效的保花保果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孙红梅.柑橘绿色种植与管理技术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22,(12):244-246.

[2]潘贤柳,陈芳,吴帆等.柑橘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及精细化管理措施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4):198-200.

[3]成兰芬.优质柑橘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新农业,2021,(15):30.

[4]颜肇华,罗小玲.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8):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