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药使用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5
/ 2

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药使用的影响研究

王闯

呼伦贝尔农垦牙克石农牧场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 022150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一些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不合理的农药使用会对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农药使用不仅是量的问题,而且还与使用时间、使用方式和使用剂量有关。以往,农户主要依靠经验或粗略估计来确定使用量,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农药浪费、不均衡使用,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农药的使用方法、使用效果的改进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从农药使用方面,系统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药使用的综合效应。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药使用;影响

1.农药使用的现状和问题

1.1.农药施用不均与过量问题

农药施用的不均匀和过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为明显。由于缺乏高效、精确的施药装备和方法,农民往往采用传统的喷雾或者涂抹方式,这不仅导致药物在作物上分布不均,而且容易造成农药使用量超标。过量的农药不仅加大了农作物生产的成本,还可能因残留问题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1.2.农民对农业机械与农药使用的认知

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的地区,农民对于农业机械与农药使用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较为传统和简单的层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培训和宣传,农民在农药选择、使用和储存等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这也是导致农药使用不当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缺乏对高级农业机械设备的了解和使用经验,农民也无法充分利用这些设备来优化农药使用,降低农药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1.3.环境影响和农产品安全

农药施用过量和不当使用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农药通过雨水径流和土壤渗透,进入地下水和河流,导致水体污染。此外,过量的农药也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影响非目标生物,如蜜蜂、鱼类和鸟类等。对于农产品安全而言,农药残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仅是农产品本身,农药残留也可能进一步影响加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农药使用的建议

2.1.精准施药与智能监测

在解决农药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技术创新和农业机械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精准施药与智能监测,这两者可以说是解决路径中最具潜力和最为直接的手段。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无人机技术,能够精确地获取作物生长的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为农药施用提供依据,还能通过复杂的算法进行分析,实现农药用量的最优配置。例如,智能农业系统通过分析土壤数据和作物生长状况,精确地计算出了某种作物在特定生长阶段所需的农药用量,最终减少了30%的农药使用,同时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智能监测则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以往农药施用多依赖人工观察,这往往因人而异,准确性难以保证。而智能监测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和图像识别技术,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和潜在的病虫害,从而实现精准施药。更进一步,智能监测还可以连入农业云平台,与各类农业数据相互验证和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精准施药与智能监测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科学决策和执行,达到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多重目的。最后,精准施药和智能监测在农业机械化和农药使用问题上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它们也是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的有效手段。通过这两大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优化,未来农业生产将会更加高效、环保,而农药使用问题也将得到根本解决。

2.2.综合防治与自适应机械化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通常被视为解决病虫害问题的一种快捷手段,但随之而来的环境和健康风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如何在保障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和其潜在风险,是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综合防治是一种集合了多种措施的综合性病虫害管理策略。通过这样的多元化手段,农民可以在最小化农药使用量的前提下,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但综合防治的成功实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对各种措施进行精准调配和应用,这也是农业机械化能够发挥巨大作用的地方。先进的农业机械不仅能进行精准施药,还可以实现多种防治措施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例如,通过安装有多功能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植保无人机,农民可以在同一台设备上实现农药喷雾、生物防治剂释放和机械除害等多种操作。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机械设备还具有自适应的能力,可以根据实时收集的环境和作物数据,自动调整防治措施的类型和程度。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综合防治的效果和效率,也为农药使用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可持续的管理方案。同时,自适应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也为农药使用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提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不同地区和季节的病虫害种类与发生规律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农药使用也需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通过自适应机械化,农民不仅可以针对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措施,还可以在必要时迅速切换不同的防治模式,以应对突发的病虫害暴发事件。

综合防治与自适应机械化为农药使用带来了全新的解决路径。通过机械化的手段,不仅可以实现多种防治措施的高效整合和应用,还能针对具体的环境和作物条件进行精准的自适应调整。这将有助于实现农药使用量的最小化,同时确保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稳定提升。但要注意,成功实施这一方案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和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动下,真正实现农药使用的可持续管理。

2.3.绿色初加工与自动化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药使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除了农田施药阶段外,初加工阶段也是农药管理中一个经常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环节。一般而言,农产品的初加工过程需要去除残留的农药,以保证食品安全。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这一步骤通常依赖于手工操作,或者使用的是相对简单的机械设备,容易造成农药残留的不均匀去除或是处理效率低下。然而,随着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日益成熟,绿色初加工与自动化已经变得越来越可行。先进的农业机械,如自动分拣机、智能清洗机等,不仅能有效提升初加工效率,还能通过精确控制,实现农药残留的最小化。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自动化设备通常都配备有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在初加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水平,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此外,自动化技术还能与农田施药环节实现无缝对接。举例来说,现代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可以记录每一次农药施用的详细信息,包括品种、用量、时间和地点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对环保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农药的监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上探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与我国农药使用的内在联系,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运用与推广,农药全寿命周期管理将会更加精细、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吴虹,赵青霞.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科学安全使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1):32-33.

[2]秦晓燕,高海燕,刘卓恩,张艳,张红萍,闫素珍,代丞,杨松.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09):25-26.

[3]孟秀红.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科学用药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1,(1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