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应对方法阐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5
/ 2

工程勘察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应对方法阐述

张晋滔  张冲林  李有虎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能对人类生存环境和财产造成破坏的自然现象,是我国地质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直接影响。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事故,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对工程勘察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应对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工程勘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对方法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地质作用。它不仅可以对工程建筑和构筑物带来危害,而且可以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防治地质灾害是工程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因此,工程勘察中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1】

1工程勘察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1现场勘察数据收集

在现场勘察中,工程勘察人员需要实地观察和勘察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他们通过采集大量的地质资料和数据,例如岩石类别、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情况以及地下结构等信息。此外,他们还会收集现场的环境因素,如植被状况、地形地貌、降雨情况等。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工程勘察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在现场勘察中,还需要认真检查地质环境中的特殊地质背景,例如断裂带、活动断层、滑坡地和岩溶等。此外,在现场勘察中,还需要注意采集可靠的样品和监测数据。工程勘察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点并进行采集,例如钻孔取心、土壤采样和岩石采集等。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监测工作,如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渗流监测和地震监测等。这些样品和监测数据可用于进一步分析和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1.2地质图及遥感数据分析

地质图提供了关于地质构造、地层分布、断裂带等地质信息,而遥感数据则提供了关于地表覆盖、植被分布、水体分布等综合性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详细的地质信息,从而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在地质图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注释和标记地质构造、断裂带和特殊地质现象等关键要素来理解地质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地质图上的地层分布信息来判断不同地层的稳定性,从而评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危险程度。例如,如果某一地层显示出明显的裂缝或断裂带,那么就可能存在地质滑坡的危险。另外,在遥感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卫星遥感图像来获取地表覆盖状况。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上的植被分布、土壤类型和地表水体等信息,可以了解不同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情况。例如,植被密集的区域可能意味着土壤稳定性较好,而裸露的土地可能更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

1.3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的地质调查,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破坏性程度,确定评估的重点和优先级。接下来,选择相关的评估指标,包括地质构造、地质条件、地下水状况、降雨情况等因素。在指标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指标的可测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最后,将选定的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完整和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工程勘察和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2】。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时空变化特点,将评估指标体系与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相结合,实现全面、动态的评估。

d0a709bfb148e90b5feb14d92dd1466

图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2工程勘察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应对方法

2.1滑坡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发生时会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滑坡会在坡体内部产生一系列地质结构面,当这些地质结构面与地下水活动发生交汇时便会形成裂隙,这是导致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在降雨作用下,坡体内水分通过裂隙渗入到坡体内部并形成积水。由于地表水的长期渗透和浸泡,坡体内部结构面或水逐渐被软化和破坏,当这些不稳定结构面或水逐渐突破坡体的阻滑作用时便会发生滑坡。在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充分考虑上述两种因素,并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开展防治工作。

2.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由降雨或冰雪融化而形成的含大量泥沙、石块、砖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具有流动速度快、规模大、破坏性强等特点,对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泥石流一般出现在山区,其形成需要具备一定条件。一般而言,泥石流形成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其一是具备良好的固体物质来源;其二是具有较长的地表径流;其三是有一定的水源补给。其中,固体物质来源是指具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比如沟谷底部松散堆积物、山坡坡面松散堆积物等;地表水是指由河流或湖泊中流入泥石流的水;水源补给是指存在地下水,但这种水源补给难以直接到达泥石流形成区,需要依靠降水来实现。

2.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或施工结束后,地表土层发生的塌陷现象。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土层较薄、软硬相间、砂土分布较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地区等。地面塌陷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坏,严重时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开展工程地质勘察时,应仔细研究地层结构,对其岩性和地质构造进行分析,对土层厚度、厚度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同时,应在施工前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以避免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发生。此外,在工程施工结束后还应做好塌陷部位的监测工作。同时,为避免施工区域内发生塌陷灾害,在开展工程建设前应对地面塌陷部位进行严格检查和清理工作。

2.4崩塌

崩塌是指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崩落,并沿一定的滑动性面向前滑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崩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强烈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型崩塌,另一种是在强烈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小型崩塌【3】。我国发生的崩塌灾害主要是由降雨和地震等自然因素引发的,且大多发生在山区。崩塌主要发生在斜坡上,这种灾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很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崩塌危害巨大,不仅会对公路、铁路、桥梁等交通设施造成严重破坏,还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威胁。为了预防崩塌灾害发生,相关部门在开展工程建设前应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以掌握地质条件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对崩塌灾害的认识和了解,从而降低崩塌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2.5地震

在进行工程勘察时,应在查明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和场地类别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要求,对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目前,我国在工程勘察时对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法,另一种是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法。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法是基于地震的发震机理和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将工程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建筑结构和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以此确定工程建设场地是否适合开展工程建设。

3结语

总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勘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质量。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对地质灾害进行充分的勘察与分析,以确保工程建设能够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龙少秋,秦毅.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及应对方案措施[J].名城绘,2019(04):56.

[2]张旭.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J].名城绘,2020(09):1.

[3]杨乐乐.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策略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1):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