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4
/ 2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胡乔嘉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440 

摘要:以自然教育理念为主的公园景观,是人们接触自然认知自然的重要场所,有助于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因此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自然教育理念的有效贯彻,结合公园景观设计的要求进行有机融合,以大自然为主要的载体在各个角落融入自然教育设计模式,凸显现代化的公园景观设计思路。

关键词:自然教育理念;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园景观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还需要充分发挥本身的教育功能,使人们能够在公园中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植物,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设计人员需要逐渐的上升自然教育理念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位,结合实际需求提高公园景观设计的针对性,全面优化原有的设计模式。

1.自然教育理念的概念及特点

自然教育理念是一种注重与自然亲近、倡导自然体验和探索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将自然融入教育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和观察,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和个人成长。自然教育理念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然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在自然教育中,人们将亲身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脆弱,了解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会学习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其次,自然教育理念强调人们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在自然环境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观察、探索和实践,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他们会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最后,自然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自然中,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阳光和大自然的力量,释放压力,放松身心。自然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自然教育理念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特点

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绿肺,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而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自然教育理念的应用特点则成为了设计师们争相追求的目标。自然教育理念强调通过自然环境的体验和互动,培养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使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用自然教育理念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美丽宜人的休闲场所,更能够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增强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1]。

首先是注重自然元素的还原和再现。在公园设计中,设计师们会尽可能地还原自然的原貌,通过保留原有的地形、植被和水体等自然元素,使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例如,在公园的布局中,设计师们会刻意保留一些自然的地形特点,如山丘、溪流等,使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然地形的变化和美丽。同时,设计师们还会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使公园的植被景观更加丰富多样,为人们提供一个与自然亲近的环境。

其次是强调互动体验和参与感。在公园中,设计师们会设置一些互动性强的景观元素,如游乐设施、观景台、散步道等,使人们能够通过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自然的魅力。例如,在公园中设置一座观景台,人们可以登上观景台,俯瞰整个公园的美景,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宏伟。同时,设计师们还会在公园中设置一些游乐设施,如秋千、滑梯等,供人们嬉戏玩耍,增加人们与自然互动的乐趣。

3.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3.1原生态景观的融入

自然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引导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运用这一理念,通过创造一个原生态的环境,让人们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从而激发起人们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首先,在公园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选择保留或恢复原有的自然景观,将其作为设计的基础。通过保护和修复湿地、森林、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设计人员可以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2]。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自然的规律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其次,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设置一些互动性的自然教育元素,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参与。例如,在公园的一角,可以建立一个小型的观鸟台或围壁景墙,供人们观察和学习各种鸟类的习性和特点。也可以在湿地或林带周边,设置一个观星平台,供人们观赏星空、学习天文知识。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让人们享受到自然的美好,还能够激发起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此外,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还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标识和解说牌,为人们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例如,在公园的植物区域,可以设置一些标识牌,介绍各种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或者在公园的动物区域,可以设置一些解说牌,介绍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3.2科学设置不同的教育区域

3.2.1科普教育区

科普教育区域是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展示自然界的奇妙之处,向公众传递科学知识和环保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设计师需要在科普教育区域的设计中运用一系列的方法。

首先,科普教育区域的设计应该注重创意和趣味性。设计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独特的设计元素,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人们的好奇心[3]。例如,在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科普教育区域中,设计师可以设计一个巨大的植物模型,让人们可以亲身体验植物的成长过程。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还能够让人们在参观过程中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其次,科普教育区域的设计还应该注重信息传递的清晰性和易懂性。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明确的标识,将科学知识传递给参观者。例如,在一个关于动物分类的科普教育区域中,设计师可以设置一个分类图表,清晰地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征。同时,设计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简单明了的解说牌,帮助参观者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设计,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最后,科普教育区域的设计还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设计师可以运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设计师还可以考虑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为科普教育区域提供能源支持。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向参观者传递环保理念,引导人们关注和保护

3.2.2户外共建共享活动

首先,自然教育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户外共建共享活动区域的设计中,可以运用自然材料和植物元素,营造出自然的氛围和环境。比如,在区域内周围种植一些高大的树木,既可以为人们提供阴凉的休息场所,又能为空气净化提供帮助

其次,自然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在户外共建共享活动区域的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展示自然知识的板块或标识,引导人们了解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种类。比如,在区域入口处设置一个展板,介绍周边的植物种类和生态特点,让人们在游览的同时也能增长知识。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环保提示标语,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从而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

最后,自然教育理念倡导体验自然的乐趣和美好。在户外共建共享活动区域的设计中,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让人们在锻炼和休闲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乐趣。比如,在运动场的一侧设置一个攀岩墙,供人们攀爬和挑战自我;在健身区域的旁边设置一个小型花园,供人们欣赏花草的美丽。这些体验项目不仅能增加劳作区域的趣味性,还能让人们更好地融入自然的怀抱。

结束语

在现代化公园景观设计中融入自然教育理念所发挥的作用较为突出,设计人员需要重视自然教育理念的设计功能,以自然教育的意义为主要的出发点,逐渐提高公园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实现不同景观元素之间的有效整合,以此来保证自然教育理念和公园景观设计之间的深度性融合。

参考文献

[1]余孟韩,林瑛.基于自然教育的景观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03):78-80.

[2]王新颖,李晓颖.基于儿童自然教育的社区花园景观设计:以南京市湖畔居社区花园为例[J].园林,2020(08):42-48.

[3]刘钰莹,翁殊斐,冼丽铧,等.广州市儿童公园自然教育内容与形式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19,17(0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