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干预在神经介入护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3
/ 2

细节护理干预在神经介入护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潘艳 熊艳玲

来宾市中医医院  广西  来宾  546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介入治疗患者采取细节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本报告时间范围2022.7-2023.9,研究对象从该时间区间内我科室收治的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中选出70例,依据红篮球分组法分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细节护理方法),各纳入35人。观察研究2组神经介入治疗病人的心理情况,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较低(P<0.05);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1例(2.85%),明显更低(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患者采取细节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不良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提升治疗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细节神经介入有效性安全性

神经介入治疗方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得到广泛运用,比如动脉栓塞支架、血管造影等,尤其在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比较明显,比保守治疗方法更加具有其优势,而且手术治疗的风险性比较低,更加安全[1]。由于神经系统疾病从疾病发生原因、症状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给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一定不良影响,为此,需要给予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2]。本文研究对象从2022.7-2023.9时间区间内我科室收治的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中选出70例,采取细节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报告时间范围2022.7-2023.9,研究对象从该时间区间内我科室收治的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中选出70例,依据红篮球分组法分对照组、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对本次报告方案了解,主动参与者;②符合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多种脏器功能障碍者;②视力、听力、表达能力障碍者;③认知不清晰者。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32岁-54岁,中间值(45.45±3.58)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31岁-55岁,中间值(45.47±3.60)岁。2组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有关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方法。内容:护理人员给予病人进行术前指导、健康宣教、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其饮食指导等。

1.2.2观察组

细节护理方法。内容:(1)术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告知患者术前6小时禁水、禁食,建立静脉通道;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疾病情况、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等基本资料,结合患者情况给予健康知识宣教,为其介绍疾病知识,手术治疗方法、并发症情况、注意事宜等;大多数患者对于手术治疗具有恐惧、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积极与之交流,给予其针对性心理疏导,与家属共同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并且为之介绍成功案例,使其拥有治疗自信心;护理人员把术前需要设备、药物等准备好,做好消毒工作。(2)术中:护理人员配合医师进行手术,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同时给予患者肢体语言安慰,做好患者体位护理,提升其舒适度。(3)术后: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密切关注其穿刺位置,给予其并发症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保持合理体位,并给予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使其建立康复信心;指导患者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

1.3观察指标

(1)评价患者心理,选择(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每个量表包含20个项目,采取4级评分法,分数与患者心理状态成反比。

(2)对比发生并发症(感染、出血、斑块脱落)情况。

1.4统计学整理

把数据输入到SPSS26.0统计学进行整理,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利用t;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利用X2。如果(P<0.05),说明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2.1对比SAS、SDS评分

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较低(P<0.05)。如表1:

1:2组SAS、SDS评分比较(±s)(n=35

组别

焦虑评分(SAS)

抑郁评分(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50.34±6.74

37.42±4.77

50.42±4.57

36.76±7.33

对照组

51.53±2.38

40.34±4.54

50.55±6.22

41.13±6.75

t

0.912

2.429

0.092

2.402

P

0.365

0.018

0.927

0.019

2.2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1例(2.85%),明显更低(P<0.05)。如表2:

        表2: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感染

出血

斑块脱落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5

0(0.00)

1(2.85)

0(0.00)

1(2.85%)

对照组

35

2(5.71)

2(5.71)

2(5.71)

6(17.14%)

X2

3.968

P

0.046

3 讨论

近几年,由于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神经介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较多,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是微创,对患者伤害比较小,患者恢复较快,效果明显[3]。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同时存在风险性,比如术后容易产生相关并发症,给患者的恢复带来不良影响。为此,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采取细节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通过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各方面细致、全面、周到指导,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面对治疗,了解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得出,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较低(P<0.05);提示,细节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不良心理,使其心态平和。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1例(2.85%),明显更低(P<0.05)。提示,细节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神经介入治疗患者采取细节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不良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提升治疗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申带娣. 优质护理在神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 (33): 158-159.

[2]王翊. 综合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中对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J]. 黑龙江中医药, 2021, 50 (05): 386-387.

[3]白铃碧, 汪佩佩. 安全管理模式在介入治疗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 (18): 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