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宫腔灌注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后的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3
/ 2

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宫腔灌注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后的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1 刘娟1 梁丽萍1 毕鹏程2 黄建芳1

1.赣州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江西赣州, 341000;    2.赣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后的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6例反复着床失败再次行FE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观察组灌注HCG。收集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类型,观察比较两组内膜厚度及分型,统计两组患者着床率、自然流产率和临床妊娠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内膜厚度及分型优于对照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自然流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宫腔灌注HCG有助于改善胚胎反复着床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环境,提高FET的成功率。

关键词: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胚胎反复着床失败;冻融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结局

胚胎反复着床失败(RIF)是冻融胚胎移植(FET)过程中常见的难题,影响着患者的生育信心和临床妊娠率[1]。据统计,RIF在FET周期中的发生率约为10%-20%。对于反复着床失败的患者,如何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以及提高胚胎着床率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问题[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一种糖蛋白激素,主要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在胚胎移植领域,HCG已被证实具有调节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改善内膜容受性等作用[3]。近年来,HCG宫腔灌注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后的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我们通过对2018年-2020年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反复着床失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宫腔灌注HCG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后的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就诊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助孕的不孕不育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纳入本研究的患者的标准:①体质量指数(BMI)18.5-30;②经过3次或以上胚胎移植失败的患者;③可提供完整的临床和生化妊娠数据;④所选择的胚胎经过冻融处理。排除标准:①受试者子宫形态异常;②患者存在严重的内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③患者存在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④有严重的卵巢功能衰竭;

1.2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胚胎移植前,使用无菌注射器将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以20ml的剂量灌注至宫腔中,并保持5分钟。观察组患者接受相同剂量的HCG(1000IU)宫腔灌注,同样保持5分钟。收集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类型,观察两组内膜厚度及分型,统计两组患者着床率、自然流产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

1.3统计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年龄18岁-40岁,平均29.25±3.45,不孕年限3-7年,平均5.30±1.58年,移植失败次数3-6次,平均5.47±0.48次,冻胚进周期类型(例),人工周期28例,自然周期35例。对照组18岁-41岁,平均28.73±3.57,不孕年限3-6年,平均5.28±1.75年,移植失败次数3-6次,平均5.52±0.43次,冻胚进周期类型(例),人工周期27例,自然周期3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BMI、不孕年限、移植失败次数等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

基础FSH水平 [mU/mL,(x±s)]

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

[cm,(x±s)]

BMI

[kg/m²,(x±s)]

观察组(n=63)

7.35±1.42

9.64±1.58

21.48±1.14

对照组(n=63)

7.64±1.64

9.74±1.69

21.57±1.16

F/χ²值

0.685

0.684

1.321

P值

0.621

0.571

0.401

2.2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及参数比较  治疗后hCG组PI、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灌注I型18例(28.57%) ,Ⅱ型与Ⅲ型共45例(71.73%)对照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灌注I型19例(30.16%) ,Ⅱ型与Ⅲ型共44例(69.84%),观察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I型占比均低于对照组(χ2=13.5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比较(x±s)

组别

PI

RI

观察组(n=63)

2.24±0.31

0.67±0.18

对照组(n=63)

3.11±0.26*

0.94±0.19*

F值

1.115

4.179

P值

0.349

0.004

*与hCG组比较, P<0.05。

2.3两组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及参数  hCG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比较(%)

组别

胚胎着床率

临床妊娠率

流产率

持续妊娠率

观察组(n=63)

53.66(66/123)

58.73(37/63)

11.11(4/36)

52.38(33/63)

对照组(n=63)

47.15(58/123)*

53.97(34/63)*

13.89(5/36)*

44.44(28/63)*

χ2

8.238

7.294

6.136

11.578

P值

0.054

0.168

0.186

0.013

*与hCG组, P<0.05。


3 讨论

HCG是一种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与黄体生成和维持相关。其通过模拟人体黄体生成素的作用,具有促进子宫内膜血流增加、改善内膜形态和功能、增加胚胎着床能力的作用[4]。因此,我们推测宫腔灌注HCG可能对冻融胚胎移植后的着床结果具有积极影响。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观察组患者接受HCG灌注后,相较于对照组,内膜厚度明显增加,并且分型较为良好。这说明宫腔灌注HCG可以改善子宫内膜的状态,提高其对胚胎着床的适应性。在观察组中,着床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宫腔灌注HCG可以提高冻融胚胎着床的成功率,并增加妊娠的持续性。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一致。HCG作为胎盘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具有调节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改善内膜容受性等作用。宫腔灌注HCG可以提高患者体内HCG水平,从而促进胚胎着床。此外,自然流产率在观察组中也明显降低,说明宫腔灌注HCG可能有助于减少早期流产的风险,提高临床妊娠成功率。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宫腔灌注HCG后,内膜厚度及分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宫腔灌注HCG可以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为胚胎着床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周艳,李进,肖凤仪.宫腔灌注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进展[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3,42(01):110-114.

[2]程立立,刘少华,刘珊,等.宫腔灌注对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22,31(11):1500-1505.

[3]刘睿,侯东升,孙东霞,王敏.移植前宫腔灌注在反复种植失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01):238-240.

[4]金琪,骆丽华,黄玲莉,等.三种移植策略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应用比较[J].生殖医学杂志,2019,28(04):342-34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赣州市科技计划项目HCG宫腔关灌注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后的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Z2018ZSF24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