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技术中植保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3
/ 2

现代农业技术中植保技术的应用

马海波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三岔河镇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  松原  131200

摘要: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快速发展。为能够更加高效的适应现代植保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应该强化对植保技术的应用,注重建立植保专防队伍,建立完整的植保种植模式,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植保技术定义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了现代农业技术中植保技术应用,提出了现代农业技术中植保技术应用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应用

前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因此,人们物质生活提出而来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关注农产品价格,还会注重作物营养价值,关心是否有农药残留。现代化农业生产中,植保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从而降低农药使用频率,保障农作物质量,因此需要将该技术合理地落实到农业生产活动中。

1植保技术定义

植保技术指的是在开展农业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转变传统单一利用农药进行防治的局限性,转为利用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生态治理手段以及农业防治措施等技术进行。植保技术也被称为绿色有害生物的防控办法,其将植物保护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实现了植物的生态保护,在生态农业以及绿色农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运用植保技术过程中,除利用各种综合防治技术之外,通常还会配合使用较多的施药技术以及施药设备,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药物的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与此同时,植保技术在应用时还需配套完善病虫害防治系统,对于田间管理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可有效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以及传播,提升农业生产的生态安全性。

2现代农业技术中植保技术的应用价值

2.1维护生态平衡

科研人员在大量模拟试验和反复探索下,研制了一种新型植保技术,在现实农业生产实践中,该种技术可以全面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效果,降低农作物内部残留的化学农药,在外界空气环境明显改善的同时,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此种技术的操作流程进行管理,利用一系列完整绿色环保模式,在土壤内部增加适量有机成分,促使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2.2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农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直接决定种植户的收入。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规模有着较大程度上的提升,在提升产量的同时,也使得害虫暴发频次以及暴发规模均有着明显增加。为减少病虫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需做好防控工作,运用植保技术来对其发生以及蔓延进行控制,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更可减少作物上的农药残留,可有效缓解病虫害给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的影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符合当下社会公众对于绿色食品的要求,可有效促进种植户的增产增收。

3现代农业技术中植保技术的应用

3.1田间应用植保技术

农业生产植物保护,应当增强轮作思维,合理进行操作。农作物不同,常见病虫害也不同。如果在同一片土地上,长期种植一种农作物,出现病虫害的机率更高。因为土壤中残留病菌,病虫害耐药性增强,所以无论采用哪种防治手段,都会使植保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个状况,最好实行轮作,在土地上种植不同的植物。之前种植中出现的病虫害,不会威胁到后面种植的植物,达到比较好的植保成效,且不具有污染性;田间地头病虫害防治中,应当提前消除可能引发病虫害的因素。种植中由于病虫害侵蚀,植物出现问题,在生产中应当将其运到其他地方,焚烧以外,还要将其无菌处理和掩埋。这样做好处是切断了病虫害源头,能够有效预防危害的发生。另外,针对存在病菌的土壤,可采取物理或者生物手段处理,坚持无污染和绿色化原则,彻底消除播种地病菌;田间生产中要做好施肥处理,这是因为植物生长状况好,满足健康的要求,自身就有比较强的对抗和抵御病虫害能力。在管理中就不用特意使用药物,一方面病虫害会更少,另外一方面出现比较轻的问题,植物会自己抵抗住,自然就不需要药物防治;农业生产中可通过物理或者生物方法,诱杀植物生长中出现的害虫。比如选择专用的高压汞灯,或者是在出现病虫害时候使用杀虫灯。在没有任何污染的情况下,消除病虫,在保护植物以外减少化学污染。蔬菜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白粉虱,也容易出现蚜虫,在防治这些病虫中可采用驱性设黄板。

3.2育种应用植保技术

传统农业生产植保存在过于靠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作物生产中,利用药物防治病虫害。新时期农业生产要改变这种做法,将植保提前化,从源头上抓起。育种是农业生产初始环节,需要从这个部分就开始利用绿色植保技术,以绿色无污染技术,强化病虫害防治。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做好农作物品种选择,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且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种子本身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自我保护能力通常比较高,在生长过程中就不易出现病虫害。另外,在播种之前,需要提高专业水平,按照要求对将要播种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为了防止将有病菌的种子播种到地里,应提前采用热水烫种子,或者是采用其他办法,比如使用强氧化剂对种子消除的办法,最大程度减少和控制种子携带的病菌。种子品质好,没有病菌和问题,在播种后不仅出苗率高,能够更好生长,且能依靠自身抵御病虫害,起到提前防控目的,就能减少生产中农药使用。

4现代农业技术中植保技术的应用优化措施

4.1加强植保技术宣传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植保技术能够广泛的融入到各个阶段,并有效发挥自身的优势。但由于部分农业生产者对植保技术了解不够充分,导致技术应用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对植保技术的宣传,使得人们对植保技术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加深其对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应用的重视,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再加上各个地区的宣传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有关宣传工作者应该对各个区域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多种媒介进行宣传,将病虫害防治知识传递给农民,并且可以适当的建立试验田,让农民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植保技术的效果,激发农民运用的积极性,全面保证农业经济的稳定提升。

4.2创建精准的病虫害测报系统

病虫害测报系统的创建是植保技术应用的基础性保障,唯有在第一时间内精准地把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情况上报给相关部门,方能积极采取有关措施加以应对。可以创建相应的病虫害监测点,相关工作人员分工配合,一个工作人员针对一种病虫害实施监测,然后将通过长时间监测所获取的相关数据信息加以整理,实施科学研究,应在第一时间内获取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基本信息以及病虫害的实际发展动态,保证预报的精准性,为及时采取措施防控提供便利,最大限度减小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3提升植保技术人员综合能力

植保技术比较复杂,在实践中要想将其有效落实,离不开专业的植保人员。作为植保技术的实际操作者,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综合技能,要完善现有知识体系,提升操作技术,确保植保技术的科学和合理化应用,发挥该技术最大化作用。此外,在管理阶段,各个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和交流,分享先进的技术,彼此之间交流经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通过各个方面合理化的管理,提升管理队伍综合实力,在现有基础上要加强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提升所有工作人员的能力,改变当下的工作状态,从而为植保技术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结束语:

农业生产中采用植保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确保农产品更加具有安全性,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农业植保技术进行大力宣传,确保其能够得到良好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成卓敏.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15.

[2]欧高财,郑和斌.关于建立新型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17(11):133-135.

[3]沈光斌,刘家成,郑兆阳,等.开展病虫电视预报创新植保服务模式[J].中国植保导刊,2015(9):35-37.

[4]丁红伟.现代农业技术中植保技术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