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居环境下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3
/ 2

基于人居环境下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思考

公振

山东中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省临沂市,276000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大众住宅建筑的要求不再只是满足于传统的居住需求,同时还提出了更多的精神层面要求。这就要求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在关注建筑规划设计实用性基础之上,还要注重人居环境的合理性,切实贯彻住宅规划设计必须“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使住宅舒适安全的前提下,展现出住宅美观、绿色、环保、节能、现代化等特点,为人们打造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加快推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

关键词: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

1人居环境与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之间的联系

人居环境指的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包括城市、社区、街道等。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则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要求,对住宅区域进行布局、设计和建造。人居环境与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人居环境直接影响着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整体质量。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条件,例如清洁的空气、充足的自然光线、安静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决策,如选择合适的建筑风格、朝向、布局和功能划分等。而恶劣的人居环境则会限制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发展,可能导致住宅区域的不适宜居住,或者需要采取特殊的设计手段来应对环境问题[1]

另一方面,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又为人居环境提供方案保障。合理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可以改善人居环境的品质和功能。例如,通过合理的密度控制、绿化设计和公共空间规划,可以提高住宅区域的舒适度和宜居性。同时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还可以考虑社区设施、交通设施、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因素,为人居环境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通过优化人居环境的质量和功能,可以提升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整体质量;而合理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又可以为人居环境提供持续地改进和保障。这种相互作用将有助于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 基于人居环境下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策略

2.1 科学处理建筑各环境要素间的关系

基于人居环境下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需保证各类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性,从而营造出和谐的环境氛围。设计人员的角度来说,应该要对住宅设计、周边环境存在的具体关系有清晰地认知。在规划和设计住宅建筑时,应考虑到不同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广大居民的内在需要出发,确保住宅设计的类型、规模、格局呈现出多样性,尤其是要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使得人与自然能够真正保持协调关系。提供不同类型的住宅,如公寓、联排别墅、独立小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偏好,为居民提供选择的机会,并创造多元化的社区环境。根据居民的家庭大小和特定需求,设计适当规模和合理格局的住宅,通过考虑房间数量、面积分配和功能布局,确保住宅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和舒适度。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负荷[2]。例如使用环保材料、推广节能设备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将自然环境融入住宅设计中,如设置庭院、花园和屋顶花园等绿化空间,可以提供舒适的户外休闲场所,促进居民与自然的互动,增强身心健康。

此外,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还应综合考虑社区设施和交通便利性。例如,在规划社区时,可以考虑到学校、医院、商店等基础设施的布局,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同时也要确保公共交通、道路和步行路径的合理规划,方便居民出行。

2.2 坚持以人为本的小区规划

人居环境下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们对舒适、安全和健康居住环境的需求为主要目标。规划设计应注重社区功能布局和多样性,创建一个有活力、互动和包容的社区,社区内应设有公共空间,如公园、游乐场、健身设施、社交聚集区等,以促进邻里关系和社交互动。在半公共空间中应适当增加植被、水景和自然景观,提供舒适的环境和美感。使用本地植物,选择具有四季景色和低维护需求的植物,以实现绿化效果。设置适当的运动器材,如健身器材或步道等,以促进居民的健康和锻炼,考虑各个年龄段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选择[3]。同时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摆放休闲座椅、躺椅或户外桌椅,让居民可以休息、阅读或社交,充足的座位数量和合理的布局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此外,还要确保社区的安全性,包括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和监控设备,合理规划消防通道和紧急疏散途径,以及规范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安全性等。

2.3 住宅内部居住环境设计

首先,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卧室、厨房、客厅、浴室等,并确保它们之间的流动性和便利性,根据家庭成员的需求和生活习惯,灵活地设计空间,使其更加实用和舒适。其次,确保足够的自然光线进入室内,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可以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同时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以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例如,阳台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室内空间、室外空间的过渡,设计时应该要对这点予以重视,确保人和自然能够真正做到直接接触。再次,考虑到噪音对居住环境的影响,采取措施减少噪音传递,如使用隔音材料、设计吸音墙壁或天花板等,有助于提供安静和宁静的居住空间。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家具和设备,确保其舒适性和人体健康,考虑合适的座椅高度、工作台高度、床的硬度等因素,以提供人体良好的支撑和舒适。另外,确保住宅内部的安全性,如合理布局电路、使用耐火材料、设置烟雾报警器和灭火设备等,在浴室和厨房等易发生事故的区域加强安全措施。

2.4 室外环境规划设计

室外环境的规划设计,应以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确保生活、交往以及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气候、人文等因素加以考虑,确保设计质量有大幅提升。为居民提供公共空间,如花园、游乐场、休闲区等,促进社区的互动和交流,这些区域应该兼顾各个年龄段的需求,提供适合不同活动的设施。注重绿化设计,通过植树、种花和草坪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绿色景观能够改善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美感和空气质量,并为居民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空间。绿植之类的景观能够蕴含文化气息,而且绿化带应该合理设置,确保休闲、交流空间能够满足需要,而且各种植物应该展现出层次性、丰富性[4]。合理规划步行道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采用可持续出行方式,这些道路应与住宅区域连接,使居民能够方便、安全地步行或骑行到达周边设施和服务。确保足够的停车位供居民使用,避免街道上的过度停车问题。同时要考虑停车场的布局和设计,使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人居环境下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在提供舒适、健康和安全的居住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贴近自然、合理布局、多功能设计和优化空间利用等措施,可以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此外,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采用绿色材料和节能设备,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随着社会发展和居民需求的不断变化,人居环境下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将不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智能化和可持续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姚尧.人居环境视角下的住区规划强度排列优化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20.

[2]冯双杰.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J].门窗,2019,(18):139.

[3]毛竣,彭玥.现代居住小区规划建筑设计新理念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9):21-22.

[4]靳文博.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与户型配置的思考[J].居舍,2019,(10):9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