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训练在中度偏瘫老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器材训练在中度偏瘫老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皓文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器材训练在中度偏瘫老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收治的132例中度偏瘫老年患者展开研究,做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61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61例,增加器材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呈更低水平,FMA评分呈更高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呈更高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器材训练应用于中度偏瘫老人中,可改善其神功功能缺少勤快,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满意度,值得肯定。

关键词:器材训练;中度偏瘫;老人;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度偏瘫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中度偏瘫是指肢体功能受损,但仍能自主行走或完成简单日常生活活动的一种瘫痪类型[1]。中度偏瘫老人常常面临肌肉功能减退、平衡能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康复效果一般。器材训练作为一种专业的康复训练方法,通过使用专门的器械设备,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和训练,以提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基于此,本文展开相关研究,现报告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收治的132例中度偏瘫老年患者展开研究,做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5:26,年龄60-80岁,平均(68.34±2.27)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2.02±0.34)年。观察组,男女比例33:28,年龄60-79岁,平均(67.24±2.21)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2.11±0.39)年。就两组患者基线信息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且获得我院相关科室的批准。

    纳入标准:在我院接受护理的中度偏瘫患者;年龄≥60岁的患者。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护理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开展常规护理。即健康宣教、饮食护理、提供合适的床位和床垫、定期翻身、给予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的指导等。

观察组:本组增加器材训练。(1)步态训练。使用步态训练器材来进行步态训练,比如步态训练器、步态训练机器人等,帮助老年人进行站立、行走等训练。利用坡道器材进行坡道训练,逐渐增加坡度和难度,帮助老年人进行上下坡训练。(2)平衡训练。使用平衡板等平衡训练器材进行平衡训练,让老年人站立在平衡板上进行平衡训练。利用弹簧器械进行平衡训练,通过拉伸和收缩动作培养老年人的平衡感和灵活性。(3)上肢康复训练。利用弹力带进行上肢康复训练,通过拉伸和释放弹力带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利用水疗器材进行上肢康复训练,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进行上肢运动训练。(4)注意事项。器材训练的时间应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天进行1-2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指导老人正确使用器材。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老人的反应和疲劳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训练后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1.3观察指标

(1)就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展开比较。前者应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进行评定,NIHSS总分42分,0~4分为无症状或轻度症状;5~15分为中度症状;≥16分为中重度或重度症状。后者应用Fugl-Meyer 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和下肢情况,总分共计100分,得分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

(2)就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展开比较。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等于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

 将本文所统计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纳入SPSS20.0软件中,前两个指标以(±s)表达,通过t检验,后一个指标以(%)表达,通过χ2 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NIHSSFMA评分

就两组干预前的NIHSS、FMA评分展开比较,存在一致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呈更低水平,FMA评分呈更高水平(P<0.05)。见表1。

1.两组NIHSSFMA评分比较(,分)

分组

例数

NIHSS

FMA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61

13.18±2.46

10.62±1.48*

40.59±3.27

70.83±3.55*

对照组

61

13.04±2.27

11.29±1.75*

41.43±3.24

61.49±3.41*

t

-

0.327

2.283

1.425

14.819

P

-

0.745

0.024

0.157

0.000

注:和本组干预前相比,*

P<0.05。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呈更高水平(P<0.05)。见表2。

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61

40(65.57)

19(31.15)

2(3.28)

59(96.72)

对照组

61

30(49.18)

20(32.79)

11(18.03)

50(81.97)

χ2

-

6.974

P

-

0.008

3.讨论

   中度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肢体功能受限,影响生活质量。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难以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器材训练是一种针对中度偏瘫老人的康复方法,通过使用各种器械设备,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患者提高肌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本文得出,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呈更低水平,FMA评分呈更高水平(P<0.05)。原因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器材训练,以增加肢体功能性训练、平衡训练、肌力训练等方式,促进受试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从而使得NIHSS评分更低,FMA评分更高。另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呈更高水平(P<0.05)。究其原因,通过使用各种康复器械和设备进行训练,能够增加康复训练的趣味性,让受试者感到自己在康复过程中有了实质性的进步,从而增加对护理的满意度。此外,器材训练也能够使康复过程更加安全和有效,减少了受试者对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和恐惧,使得他们更加愿意接受康复护理。临床有关学者也开展了类似的试验,结果与本文一致[2]

总之,对于中度偏瘫老人,实施器材训练能增强其神经功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使得患者更加满意,值得今后大力应用。

参考文献:

[1] 窦晓语,宋小贝,夏晓迪,等. 简易双下肢平衡负重监控仪对偏瘫患者姿势控制的疗效分析[J]. 上海医药,2022,43(13):51-54.

[2]赵美丽. 康复器械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20,33(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