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项目式主题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以小班《竹笋才露尖尖角》项目式主题教育为例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0
/ 2

幼儿园项目式主题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以小班《竹笋才露尖尖角》项目式主题教育为例子

李春雨

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中心幼儿园  512723

摘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教育的高质量,首先是课程实施的高质量。在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以幼儿园小班项目式主题教育“竹笋才露尖尖角”为例,它是一种寻求幼儿园学习活动中以儿童兴趣为出发点,以探究问题为载体,教师坚持“追随儿童,追随自然”的课程理念,以真实情境持续激发儿童进阶式主动探究,形成了多线推进、多维支持,多元评价”的深度学习推进路径。

【关键词】幼儿园  项目化学习  组织与实施  笋竹才露尖尖角

一、观察儿童,捕捉幼儿的兴趣点

走进儿童,倾听儿童的声音,倾听儿童才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点,项目主题教育活动来源与幼儿的兴趣点,教师要善于观察、倾听幼儿及时扑捉幼儿的闪光点,教师用专业的知识辨别教育的价值,《竹笋才露尖尖角》缘于在早餐前怡怡说:昨天我奶奶砍了很多竹笋回来,竹笋好吃的。洋洋说:我也见过小小条的竹笋。橦橦说:我家也有竹笋,它是尖尖的,像火箭一样。幼儿对笋非常感兴趣,而笋来源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大布镇非常的丰富竹资源,一年中不同的季节有不同品种的竹笋。

二、多线推进项目化学习实施

(一)对话儿童,发现幼儿的问题线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活动设计的要素之一,是项目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点燃幼儿进行探索性学习、深入学习的燃料。驱动性问题具有真实、开放、有价值性。《竹笋才露尖尖角》项目主题活动在观察与对话中汇总了幼儿提出的问题如下

项目阶段

项目活动内容

  投放及运用的材料或说明

竹笋生长在哪里?

通过亲子问卷、网上查资料与家长的联系等方式收集信息,了解竹笋的生长。

提供观察记录表,组织幼儿观察幼儿园的竹笋的生长情况,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感知时间的能力

竹笋里面是怎么样?

通过在幼儿园与家里观察笋的结构。

提供切开笋的结构图在区域活动中。

为什么竹笋的颜色不一样?

通过访问其它班级的教师或者其她工作人员。

提供不同种类的竹笋与名称,让幼儿比较它们不同的特证

为什么竹笋有些大,有些小?

在教师的帮助下查阅网上的资料,查阅有关的书籍

投放竹笋与竹子的图片

竹笋长大以后是怎么样的?

区域提供竹笋生长过程图,幼儿观察、比较

竹笋可以做什么美食?

在教师的帮助下邀请家长进课堂答疑解惑

在区域中提供竹笋的制作美食图,参观本地的文化站

有什么方法可以保存竹笋?

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资料、及询问身边的人

提供相关的书籍,让幼儿自主查阅

谁会制作笋干?

通过询问家长和幼儿园的工作人员

幼儿之间进行讨论,汇总结果

如何制作笋干需要什么工具

通过集体讨论,教师帮助有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

幼儿讨论记录制作笋干的工具,让幼儿自主探索制作笋干需要的材料及工具的使用

制作笋干有什么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询问家长,观看相关视频、了访问个别家长

邀请专业的人员提供帮助,让幼儿了解制作笋干的方法、了解笋干是大布镇的三宝之一

(二)多元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线

项目式主题教育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最好的活动之一,在整个主题教育中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材料、师幼之间自由的、自主的,她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交往的环境,例如,在“制作笋干”的过程中幼儿不知道如何去做笋干,但又想去做这件事情,那么就会共同的协商如何去做?怎么去做?如果才能做好制作笋干的活动?那么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就会分工与合作、幼儿就会与人进行互动、与材料进行的互动的过程材,这是社会交往的体现。

三、多维支持助力项目的开展

环境材料支持项目的开展

教师根据儿童兴趣与需要,允许、支持和敏锐地发现与引导儿童根据探究需要转换环境,并寻求和提供资源材料,助力儿童进一步探索。如在小班《竹笋才露尖尖角》项目式主题教育案例中,怡怡说:昨天我奶奶砍了很多竹笋回来,竹笋好吃的。洋洋说:我也见过小小条的竹笋。橦橦说:我家也有竹笋,它是尖尖的,像火箭一样。孩子们受本土资源资源和季节的影响对竹笋产生的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对于竹笋的生长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砍回来竹笋场景,教师及时用手机帮孩子们搜索了竹笋的生长视频网络资源拓展了孩子们的经验。

(二)教师追随支持项目的开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对于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给予大力支持。为了追随着孩子们对“竹笋”的兴趣,我们把探究的主权交给了幼儿,让他们回家自由寻找竹子和竹笋,孩子们在轻松的“竹子和竹笋”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竹笋的生成环境,初探“竹子和竹笋”的秘密在晨谈活动时,孩子分享了带回来的记录调查表,洋洋说:我家牛场后面的山上有黑色的小竹笋,怡怡说在我回老家的路上有绿色的大竹笋。思思说:妈妈带我去山上拔小竹笋,我喜欢甜的竹笋,不喜欢苦的。于是引导孩子们根据竹笋的特征,根据孩子们已有经验,于是轩轩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那我们现在收集到的竹笋有多少种呢?悦悦说:竹笋可以怎么吃呀?竹笋很快坏的怎么办?于是我又把问题给回了孩子们,经过小组和集体的讨论,孩子们根据表里进行了数数,统计出竹笋的种类;对于竹笋可以怎么吃通过晨谈的集体讨论孩子们分享了竹笋炒猪肉、鸭肉煮笋干,酸笋田螺等等,竹笋很快坏的怎么办?经过孩子的讨论得出可以煮熟、可以放冰箱、可以晒笋干、制作酸笋等。经孩子们的投票决定我们把竹笋制作成酸笋与笋干,并让幼儿亲身体验。

(三)同伴协同支持项目的开展

孩子们提出竹笋很快坏的怎么办?为了探索制作竹笋的保存方法,孩子们决定晒笋干,进区计划时孩子们做了分工,苹果组家里带竹笋来的、香蕉组收集工具的、草莓组洗竹笋、葡萄组剥壳、雪梨切竹笋,第一次就协调分工好了并很快的完成了,由于连续几天的下雨,孩子的的制作笋干活动失败,于是,我们组织孩子进行讨论失败的原因,孩子们按原来的分工再次实施后,第二次晒出来的笋干颜色很白有硬,孩子们在次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新的实施方法,晒笋干前可以请教会的人这样,晒笋干就应该能成功了,有些孩子回家问家长、有的孩子提出问厨房阿姨,并让家长们把经过记录下来发群里一起分享,经过孩子们的不断探索终于在第三次时成功了,顺利完成了笋干制作活动。孩子就是在不断探索学习中成长。

、多元评价激发师生成长活力

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学前教育评价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手段。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学前教育评价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要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连续性和过程性。项目式主题教育注重自我同伴教师家长多主体评价。“竹笋娃娃艺术活动活动前幼儿通话绘画的方式对计划自己需要设计的作品,在操作活动时同伴之间进行了相互的合作,活动后同伴们进行了分享点评,实现了多主题的评价方式。活动中,我们把孩子们对竹笋探索中发现的问题制作成调查问卷、项目式主题教育结果写成学习故事,由孩子和家长进行分享,并将孩子在家庭中的探索反馈给我们,课程评价打破场域限制,在种植竹林的过程中我们利用了家长资源收集了不同品种的竹子参与种植到幼儿园的农家小院中,家长成为关注儿童发展和探索的参与者。

参考文献

[1]傅晨 张瑞泉 王梅《打造幼儿园高质量探究性课程》《中国教育报》2022年07月10日

[2]翁逸, 徐颖, 张晓敏. 以项目化学习培育儿童学习的主动性[J]. 早期教育(教育科研), 2019(6)

[3]蔡迎旗, 王翌. 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师支持策略研究——以角色游戏为例[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