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治疗仪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低频脉冲治疗仪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叶 敏

桃源红十字医院 415700

【摘要】目的:探析低频脉冲治疗仪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07-2023.05)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6例。遵循双色球法平均分组,各自含有38例。基础组:予以基础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基础康复护理情况下配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处理。对各组疼痛状况、时间指标、盆底肌力、并发症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护理后,研究组的疼痛状况、并发症情况更低,且时间指标更短、盆底肌力更好(P<0.05)。论:将低频脉冲治疗仪运用到子宫肌瘤术后患者护理中,可以使其疼痛现象明显减轻,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减少并发症情况,加快患者康复出院,建议使用。

【关键词】低频脉冲治疗仪;子宫肌瘤;康复护理;疼痛状况;并发症情况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常见良性肿瘤,多由遗传或激素代谢所致[1]。患者多无不适症状,少数存在腹部肿块、阴道分泌物增大、下腹坠胀感等现象,如未积极治疗,肌瘤体积不断增大,可影响邻近组织器官功能,危害患者生命健康[2]。手术治疗可有效去除肌瘤,恢复子宫平滑肌生物功能,但具有一定创伤性,术后可出现疼痛现象和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质量。科学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以上风险,确保患者术后稳定康复。本文对低频脉冲治疗仪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1.07-2023.05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中选取76例展开分析,按双色球法平均分组,基础组38例均为女性,年龄从低至高依次为34-56岁,平均:(45.16±3.74)岁;患病时长从低至高依次为6-20个月,平均:(13.25±4.22)个月。研究组38例均为女性,年龄从低至高依次为35-55岁,平均:(44.91±4.08)岁;患病时长从低至高依次为6-19个月,平均:(12.74±4.53)个月。对二组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对照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基础组:予以基础康复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心理慰藉、进行体位管控、指导咀嚼口香糖、告知注意事项、呼吁尽早下床活动、叮嘱危险因素等内容。

研究组:在基础康复护理情况下配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处理,具体如下:选取生产厂家为北京伟力新世纪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低频脉冲治疗仪(京械注准20152090503,规格:WLQY-9000)为患者进行处理,让其维持舒适体位,分别将三组电极片放置在患者身体适宜位置,之后调节仪器参数,即频率、脉宽、治疗时间,依次设定为50-120Hz、120-350μs、0.5h,每日治疗2次;在处理后,询问患者有无明显疼痛处,再次将电极放置在相关位置,展开脉冲治疗,且仪器参数中频率、脉宽、治疗时间依次设定为80Hz、120μs、15min,每日进行2次。持续治疗3日,并在患者出院前观察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评估疼痛状况,参考VAS量表的标准,得分领域0-10分,且越低越轻。

记录时间指标,共涉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两个时间。

评估盆底肌力,使用国际会阴肌力测试法,共分为0-V级,3级及以上表示肌力正常,反之不正常。

统计并发症情况,共涉及肠梗阻、腹胀、肠粘连三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二组数据的处理工具为SPSS25.0软件包,对疼痛状况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执行t检验;对并发症情况以(n%)表示,并执行X2检验。对二组涉及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

  1. 结果

2.1 对比各组疼痛状况、时间指标

与基础组对比,护理后研究组的疼痛状况更低、时间指标更短(P<0.05),见表1。

表1 疼痛状况、时间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n)

疼痛状况(分)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

研究组

38

2.49±0.63

16.87±2.39

5.45±1.22

基础组

38

3.12±1.01

20.85±2.16

7.59±1.23

t值

-

3.2624

7.6159

7.6146

P值

-

0.0017

0.0000

0.0000

2.2 对比各组盆底肌力

护理后,研究组盆底肌力在3级及以上的有36例,在3级以下的有2例,盆底肌力正常率为94.74%。护理后,基础组盆底肌力在3级及以上的有29例,在3级以下的有9例,盆底肌力正常率为76.32%。经对比后,研究组好于基础组,且X2值为5.2084,P值为0.0224(P<0.05)。

2.3 对比各组并发症情况

与基础组对比,护理后研究组的并发症情况更低(P<0.05),如表3。

3并发症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n)

肠梗阻(%)

腹胀(%)

肠粘连(%)

发生率(%)

研究组

38

0(0.00)

1(2.63)

0(0.00)

1(2.63)

基础组

38

2(5.27)

3(7.89)

3(7.89)

8(21.05)

X2

-

-

-

-

6.1758

P值

-

-

-

-

0.0129

    1.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妇科病,以30-50岁人群多发。典型症状有月经增多、下腹不适、白带增多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3]。在手术治疗后,患者相应症状得到明显减轻,利于恢复健康状态。术后配合适宜护理措施有助于巩固手术效果,改善预后恢复质量。基础康复护理虽可起到一定护理效果,但具有局限性,缺少疼痛相关护理内容,护理作用不佳。在此情况下增加低频脉冲治疗仪处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可借助低频脉冲电疗的刺激,穿透组织深处,进行浅部与深部病灶治疗,激活周围组织细胞活性,增强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加快子宫平滑肌修复,减少疼痛不适情况,改善盆底肌肉肌力,同时,还可调节激素平衡,利于患者身心健康恢复,减少肌瘤再生风险。另外,此治疗仪处理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安全性高的优势,患者普遍易于接受,大大缩短康复进程。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护理后的疼痛状况、并发症情况均比基础组低,时间指标比基础组短,盆底肌力比基础组好(P<0.05)。

    总而言之,为研究患者运用低频脉冲治疗仪处理的效果较好,能够改善疼痛状况,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邬丽君,涂红龙.康复护理对子宫肌瘤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06):935-937.

    [2]廖衰英.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2,35(16):145-147.

    [3]俞懿.低频脉冲治疗仪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14):154-155+159.